隨著《哪吒2》持續熱映,許多影迷在“二刷”“三刷”時希望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視覺效果更好的IMAX廳成為被追捧的對象。在某二手平臺上,一張官方售價83元的電影票被炒到1040元。(此前報道:83元一張的《哪吒2》IMAX票,竟炒至超千元!)
如此天價著實荒唐,但類似情況并不罕見。2019年《復仇者聯盟4》上映,迫切希望知道結局的“漫威”粉絲爭相購票,將首映日零點場的電影票炒至數百甚至上千元;同年《上海堡壘》上映,粉絲經濟與電影經濟共振,有明星參與的路演電影票也被炒至令人咋舌……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電影票價上漲,屬于市場規律,但上述種種,顯然源自“黃牛”亂炒,而非正常的市場反應。
近些年來,“黃牛”非法倒票已經形成了灰色產業鏈。有的雇傭人員搶票,有的利用技術手段刷票,更有甚者,與主辦方、售票平臺沆瀣一氣,內外串聯,刻意抬高票價……《哪吒2》的火爆正帶動著中國電影市場積極向好,而“黃牛”的興風作浪無形中敗壞了院線方和制片方的口碑。
如何遏制“黃牛”,還電影市場一片清凈?演唱會門票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一方面多部門聯合行動,抓捕非法倒票人員;一方面通過“實名制”“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確立“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于核準觀眾數量的70%”等法律規范,以“組合拳”壓縮“黃牛”作亂的空間。同時,不少粉絲也自發團結起來,在社交平臺號召“寧可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自發抵制“黃牛”非法倒票行為。
為了電影產業的長期未來,期待各方攜起手來,不斷摸索出更合適的方案,系統長遠地解決電影票“黃牛”問題,把“巨幕”上演的興奮喜悅還給真正熱愛電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