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支書崔曉虎 | 返鄉“歸雁”領航 “新”西馬疃村令人向往

    “80后”支書崔曉虎 | 返鄉“歸雁”領航 “新”西馬疃村令人向往

    huangyanmin 2025-02-25 反滲透設備 11 次瀏覽 0個評論

      大眾網記者 王瑜 李楠楠 視頻 梁鵬 煙臺報道

      “我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了崔書記的視頻,他們來這里摘草莓,我和朋友一塊約著過來,嘗嘗鮮。”

      最近,煙臺市福山區門樓街道西馬疃村迎來了組團式的旅游高峰。吸引游客的,不僅是個大飽滿、令人垂涎的草莓,大家更想來瞧瞧的是這位遠近聞名的“崔書記”。

      “歸雁”返鄉建設新“西馬疃”

      42歲的崔曉虎是土生土長的西馬疃村人,與村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他高中一畢業就進城打工,后來創建了設備公司。在外面發展得好好的,為什么要回鄉發展?

      “小時候在河溝里嗆水七八次,都是村里老人把我撈上來的,我想回報他們。我的目標并不是把草莓賣出去,而是把咱村推介出去,讓更多的人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沒事了就回自己的家來看一看。”2021年,懷揣著建設家鄉的理想,崔曉虎毅然決然回到西馬疃,在西馬疃村委換屆選舉中,當選為村委委員,后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西馬疃村地處門樓水庫,因其受庫區水源保護等特殊原因影響,村民們實際可耕地并不多,人均僅擁有有限的幾分地,村民們也因此限制了發展的思路,守著豐富的門樓水庫卻過著不富裕的日子。老百姓手里沒有寬裕的土地,即便再勤勞,一年下來除了種植少量的應季櫻桃、西瓜外,就再無其他經濟作物可以耕種。結果就是,日子也過得不那么“敞亮”。2021年的西馬疃村,村委會的賬戶上沒有一分錢,土地要么荒著,要租給外地人種菜。如何破局,讓村里的經濟發展起來?

      大雁群飛靠頭雁。作為一名黨員,崔曉虎知道一個好的村黨組織書記,得帶好一個班子、建好一個村子、蹚出一條強村富民的好路子。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他發現村里的沙質地特別適合種西瓜,于是決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并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集體種瓜”方式參與進來。這一舉措不僅盤活了村里的閑置土地,還為村民提供了一個穩定增收的渠道。

      萬事開頭難,怎么能讓老百姓相信一個剛回村的“毛頭小子”說的話?崔曉虎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吃了個“定心丸”。

      他向村民白紙黑字地承諾,土地入股、集體種瓜,前期240萬元建設費用由他個人墊付,每年每畝地保底分紅600元,不夠的他自掏腰包補齊。這筆“穩賺不虧”的買賣成功讓不少村民動了心,大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入股了自己的土地。就這樣一期43畝西瓜大棚,終于拉開了架勢。2022年6月份,第一個西瓜收獲季如期而至,一畝地便手握1800元分紅的入股群眾有一種被甜蜜“砸暈頭”的幸福感。2023年,崔曉虎再次墊資,合作社又建了20個大棚……時至今日,崔曉虎四年墊資450萬元幫合作社建了48個大棚。今年,西馬疃村的西瓜迎來大豐收,一畝地能產4000公斤西瓜,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3萬元左右,看到西馬疃村的經濟越來越好,6名外遷的村民先后將戶口遷回村,加入到建設新“西馬疃”的行列。

      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笑臉越來越多。崔曉虎并不滿足現狀,他又開始琢磨,夏天西瓜迎豐收,怎么讓老百姓季季有收入?

      他想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門樓一帶的草莓大棚一個接一個。每到成熟季節,各地的水果商販會到南涂山、西馬疃一帶收購,門樓草莓遠銷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沈陽、哈爾濱等地。于是決定在保持種植西瓜“特色”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突出“草莓+”的“特質”。為推動村集體經濟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他邀請農業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指導,幫助農戶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村黨支部通過科學謀劃,系統實施了草莓、黃瓜等其他果蔬輪種,實現了一年365天天天有收入。同時通過農文旅融合,進一步放大了宣傳效應,在有力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為后續鄉村微旅游埋下了伏筆。

      在草莓大棚,村民張述偉正在彎腰采摘成熟的草莓,時不時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卻笑容滿面,顯然對工作環境和待遇感到滿意。張述偉說:“我是這里的棚長,我們兩口子都在這里工作。在家門口干活,一年能賺10萬多,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有穩定的收入,覺得很滿足。”

      優選品種、壯大品牌、豐富業態……在黨建引領下,西馬疃村集體經濟迅速崛起。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30%左右收入,可帶動參與扶持項目的100余人就業,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5萬元左右,有效提高村集體和村民旅游收入,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頭雁”領航 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歡迎大家來我們西馬疃村采摘草莓,為了讓大家的體驗感更好,大家可以預約,我在西馬疃等你!”“我們利用各類社交平臺進行草莓的推介,緊盯后臺的留言,及時回復大家的問題。”說話的人是“95后”村書記助理、定向選調生馬瑛雪,通過煙臺市菁英計劃在門樓掛職鍛煉的孫琦。

      作為鄉村新人,他們在崔曉虎的帶領下,快速進入了工作角色。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怎么干。“曉虎書記的工作思路很清晰,協助我們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和任務清單,將鄉村振興的各項任務分解到我們身上,確保有事可做、有責可擔。比如入戶走訪、調研集體經濟、幫扶困難家庭……”孫琦告訴記者。

      比如草莓種植與直播帶貨培訓的融合,便是在“頭雁”帶領下,“雛雁”創新實踐的一個生動案例。年輕人深入田間地頭,學習草莓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知識,還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探索直播帶貨的新模式。開通視頻號、抖音號,借助互聯網推介村莊。目前,西馬疃村黨支部書記崔曉虎的視頻號“80后返鄉支書”播放總量已近500萬。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示范和線上直播等方式,提升村民草莓種植技術,增強村民“硬本領”。已經有16名村民掌握了直播帶貨的技巧和策略,實現獨立直播。

    “80后”支書崔曉虎 | 返鄉“歸雁”領航 “新”西馬疃村令人向往

      “頭雁”帶“雛雁”,“雁陣齊飛”,有力激活了西馬疃村的“一池春水”,凝聚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新”西馬疃村用好一方山水,深挖發展潛力。推出農事體驗、特色美食等一系列鄉村旅游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看山——門樓鎮境內山清水秀,東北、南部山丘地帶為砂石土和黃黏土壤,是果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看水——門樓水庫沿線,環山抱水,為農作物生長帶來優質水源。

      看氣候——典型的溫帶季風性氣候,為果品賦予清甜溢香的口感。

      在黨支部帶領下,如今的西馬疃村有多爭氣?用事實說話。

      通過干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西馬疃村一舉完成了進村干道兩側垃圾堆清理和因修建水庫取土導致的坑洼回填整治,以往雜亂無章的進村區域,搖身一變成了87畝阡陌縱橫的標準耕田。此外,西馬疃村利用零星地、邊角地和現有綠地改造實施建設,合理設置休閑坐凳、健身器材、休閑活動區、網紅打卡區,基礎設施已全面升級,實現一街一景、一片一境,不斷塑造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精、小而潔的鄉村街角新場景,昔日灰頭土臉的“小村莊”變為今天整潔宜居的“美麗村”。舉辦西瓜豐收嘉年華活動,邀請游客參與西瓜采摘、品嘗、制作等環節,一場活動順利帶動西瓜銷量突破2萬斤,從擺地攤“走出去”到辦活動“引進來”,西馬疃的西瓜事業邁出了農文旅融合的扎實一步。

      “想想當初的窮和現在的好,原因都在支部。”村里的老黨員目睹了村莊變化的全過程,一句話就點到了根子上。下一步,煙臺市福山區西馬疃村將繼續堅持走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道路,活躍在產業發展前沿,帶動群眾一起增收致富,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笑臉越來越多,讓“新”西馬疃村在這片熱土上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80后”支書崔曉虎 | 返鄉“歸雁”領航 “新”西馬疃村令人向往》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