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9天票房破36億,躋身內地票房榜前五,《哪吒之魔童降世》迅速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除了呼之欲出的“中國神話宇宙”,《哪吒》還低調秀出了大批國內影視制作團隊的實力。記者發現,電影的片尾字幕中,出現了近70家制作團隊的名字,陣容之豪華已經不輸國外特效大片。
近日,記者采訪了參與《哪吒》制作的南京元光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制作了電視劇《全職高手》300分鐘虛擬畫面的南京原力動畫,了解技術人員們是怎樣通過CG(計算機動畫)、動作捕捉等“技術流”工作創造虛擬的三維世界的。
“哪吒們”是這樣誕生的
最特效
《哪吒》全片一共有1800多個鏡頭,其中包含1400個特效鏡頭,是中國動畫片之最。
從《哪吒鬧海》到《哪吒》: 從二維到三維,從手繪到計算機建模
對比40年前也曾廣受好評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外行”觀眾最直觀的印象是,原來的二維畫面變成了現在的三維畫面。不止《哪吒》,仔細梳理近幾年的動畫電影會發現,隨著CG(計算機動畫)技術的突飛猛進,三維動畫越來越多了。
“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的制作差別主要體現在中后期。”元光數碼CG部總監陸曦告訴記者,無論是二維動畫還是三維動畫,前期都要進行劇本角色、場景、道具設定,分鏡頭腳本制作等工作,從建模貼圖開始,三維動畫的特點開始顯現。
據了解,二維動畫的畫面是平面的,一般以手繪為主,制作方法就是將事先畫好的動畫逐幀輸入電腦,由電腦幫助完成上色,然后再輸出成片。三維動畫一般是由三維軟件建立一個虛擬的空間,然后在這空間內按照要表現的物體的形狀尺寸等建模,根據故事要求制作模型的材質,設定好運動動畫、添加虛擬攝影機,并為此打上燈光,最后生成畫面。
“生”出皺紋、“長”出毛發 科技讓細節塑造更加簡單真實
為了避免劇透,陸曦以公司其他作品為例,用圖片為記者展示了一位老年男性角色“誕生”的過程。
建模是創造三維人物的第一步,得益于數字雕刻等技術手段的進步,現在技術人員可以對模型進行更加細致的處理,增加皺紋等細節。接下來的貼圖,為顏色、質地單一的“石膏像”模型增加膚色、膚質、毛發等細節,老者臉上的老年斑都清晰可見。早期三維動畫毛發的塑造需要貼圖假毛發,而現在,技術人員可以利用軟件讓人物“長”出一根根毛發,每一根都符合動力學特點,極具真實性。
讓模型動起來,需要為人物綁定骨骼,脊椎骨、肱骨、尺骨、指骨……驅動模型加上不同部位骨骼的權重分配,讓模型和真人有類似的動作。表情的塑造一般有兩種方式:手工完成表情關鍵幀的制作,或者通過動作捕捉儀完成。
之后,要把人物放進環境中,完成渲染、特效合成等環節,這部分聽起來更像是一堂物理課:微調材質,比如一張桌子,導入燈光后,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反光效果,加入磨損、劃痕等等更加真實的細節;渲染分層,把每一盞燈照射到的地方分層,方便后期調整;特效制作,比如人進入水池,人作為碰撞體和水的互動;最后,把燈光渲染和特效合成,再微調燈光投影等等。
“全職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夠“奢侈”
《全職高手》有300多分鐘虛擬畫面,體量幾乎是普通電影的3倍,為此,原力團隊組建了566人的團隊,在半年內完成了制作任務。
建模用了94臺攝像機
要“有點像他,又有點不像他”
身上貼滿標記點,在動作捕捉棚里做各種動作;戴上表情捕捉儀,調動面部所有肌肉為虛擬人物配上真實的喜怒哀樂表情……這些常出現在歐美“燒錢”大片中的拍攝手段,在最近熱映的網劇《全職高手》中被大量使用。完成這一“奢侈”制作的原力動畫公司,總部就在南京,此前,楊洋等演員就是在南京的原力動捕基地里完成了虛擬部分的拍攝。除了軟硬件,技術團隊也屬于電影級超豪華陣容。
記者了解到,《全職高手》是一部電競題材的電視劇,劇中有大量游戲中的虛擬鏡頭,為了增強虛擬角色的辨識度,制作方采用了對真人演員進行面部二次設計的方法。原力動畫視效執行制片人史寧寧介紹,原力動畫用94臺攝像機對楊洋等主演進行多視點掃描,構建真人頭部模型,再進行細節調整,讓數字人物達到“有點像楊洋又有點區別”的效果。此外,演員還要做74個特殊面部表情,比如喜怒哀樂、睜左眼、睜右眼、撇嘴等等,讓表情在三維世界更真實地呈現。
之后,還要將其與攝制棚內的真實人物、實物道具真實場景進行實時“匹配”,通過一定的技術處理,讓演員能夠用肢體驅動數字角色。“舉例來說,當楊洋舉起左手,他在劇中對應的游戲角色君莫笑也舉起左手;當他拿起武器道具,君莫笑也拿起武器‘千機傘’。”
“接下來是動作剪輯和特效剪輯工作,虛擬拍攝的特效剪輯與常規剪輯概念完全不同。”史寧寧說這是最“酷”的部分,在構建好的數字世界里,所有的動作可以不停地回放、重復,虛擬攝像機可以從各個角度得到近景、遠景、面部特寫,幾秒的表演,能夠變換“機位”得到幾百個鏡頭,經過輸出和剪輯構成一場戲里的所有必要元素。
技術是把雙刃劍
小獅子辛巴“面癱”了?
“神還原”的技術,觀眾不一定買賬
今年,“真人CG版”電影《阿麗塔》和《獅子王》,都被稱為是CG技術的極致運用。兩部影片中都沒有真人出現,之所以稱為“真人版”,是因為片中運用到了大量動作捕捉和真人表情捕捉。
包括眉毛和睫毛在內的47種毛發造型,臉和耳朵上有近50萬根“桃色絨毛”,超過2500張面部表情的定幀圖……數字和女演員羅莎·薩拉查的動作、表情捕捉創造了一個有真實喜怒哀樂的阿麗塔,讓漫畫原著的粉絲欣喜不已。
但同樣是“神還原”,《獅子王》上映后卻被好多老粉絲批評為“面癱”“表情呆板沒有靈氣”,甚至有人直接說導演過度運用CG技術拍了一部《動物世界》,小獅子辛巴完全失去了初代動畫的靈魂。
“夸張的表現手法,是動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如果依賴技術追求完全的‘還原’,反而讓角色失去了表現力,那么‘動畫’就沒有意義了。”陸曦直言,技術是推動動畫不斷創新進步的工具,而非阻礙想象力的“絆腳石”,動畫制作中應當善用技術。(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劉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