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哪吒2》只是在全球電影市場掀起一點漣漪、產生一些影響,要想中國電影對全球電影市場產生沖擊波,給好萊塢電影形成真正的挑戰,僅靠一部《哪吒2》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問的是,《哪吒2》之后,下一部《哪吒2》在哪里?是今年、明年、后年,還是更長時間?因為,《哪吒2》團隊,用了整整5年時間才拿出了這部巨作。而且,在這部巨作中,不僅匯集了《哪吒2》團隊的作用,還匯集了其他團隊對《哪吒2》團隊的支持和幫助。也就是說,這是一部中國電影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電影精品、電影巨作。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想真正打造出中國的電影巨作,不能僅靠資本的力量、靠拔苗助長式制作影片,也不能單打獨斗、不能排斥其他團隊的參與,而是要用時間、用精力、用耐心、用凝聚力去打磨,要集中所有的力量,共同打造。好萊塢能夠成為好萊塢,也絕不是靠某個團隊單打獨斗形成的,實際是一支聚集了美國電影精英,不,全球電影精英的共同智慧和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在關注《哪吒2》票房、關注《哪吒2》在全球電影市場中地位和影響的同時,更多的還是要思考一下,下一部《哪吒2》何時才能誕生。中國電影可以不要每一部影片都像《哪吒2》一樣成功,但一定要從一棵參天大樹變成一片森林,在這片森林中,可以有《哪吒2》》《長津湖》《戰狼》系列和《探案》系列,也需要票房不是很吸引眼球,但深受觀眾好評的普通影片。
而從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來看,相當一部分電影工作者追求的是依靠資本的力量快速產出,并依靠資金的力量瘋狂宣傳,實際上,電影的內涵和文化都非常的淺。譬如今年春節檔大片中,有的投入比《哪吒2》還多,但是,票房卻相差巨大,原因就在于,打磨的時間太短,賦予的文化內涵太低,對觀眾的真實情感太不了解。資本可以讓一部電影出現暫時的火爆,但絕對進不了觀眾的心,那么,也就不可能讓觀眾帶來更多期待。
也許,這就叫浮躁。殊不知,在中國十多億觀眾的眼里,真正得到認可的,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連續劇,能夠津津樂道的,還是那些依靠打磨推出的電視劇。譬如87版的《紅樓夢》,也是像《哪吒2》一樣,打磨了相當長的時間,以至于《紅樓夢》中的許多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成了紅學專家。
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中國電影要想縮短與好萊塢的距離,廣大電影工作者還是要把重點放在“用心”上,要真正用“心”去打造影片,而不是用“錢”去催熟影片,要腳踏實地,要一步一個腳印。拍巨片需要錢,但只有“錢”而不用“心”,投再多的錢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