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老高 投資家

“群雄逐鹿的電動車戰場,又殺出一家后起之秀。”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群雄逐鹿的電動車戰場,又殺出一家后起之秀。
投資家網獲悉,“致力于探索面向未來的人性化出行科技,為用戶創造情感智能出行體驗,打造高端智能電車全球品牌”的阿維塔剛剛完成一輪估值更新,達到62.6億元,穩入獨角獸行列。遙想去年11月,阿維塔估值僅7.8億元,半年時間暴增8倍,堪稱驚艷。
阿維塔為何這么牛?其背后站著中國頂級“科技天團”: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華為。這也是“三巨頭”罕見聯手打造一家公司。他們還共創名為“CHN”的合作模式,要把各自最優秀的能力:整車制造、技術研發、解決方案等全部向阿維塔賦能,電動車產業要變天了。
一
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華為“三巨頭”各自代表著中國電動車最頂級的能力:長安汽車擅長整車制造,寧德時代側重動力電池,華為技術研發實力超群。
當“三巨頭”決定把各自強項賦能給一家公司時,注定了一個“不凡”的誕生,它叫阿維塔。
實際上,“不凡”之前,阿維塔前身本是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2018年在上海成立的合資公司“長安蔚來”,定位高端電動車制造,雙方各自持股45%,把剩下10%股份用來吸引全球人才。
成立“長安蔚來”也被看作是,長安汽車進軍高端電動車領域的重要一步。至于為何要選擇蔚來汽車?外界有過解讀,“蔚來汽車是國內唯一只定位在高端方向的公司。”
為了表現出誠意,長安汽車請來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擔任新公司董事長,自己甘愿退居副手。計劃沒有變化快,2018年、2019年,蔚來汽車經歷了最殘酷的兩年,席間,上海工廠流失、亦莊國投拒絕跟投、深陷資金鏈危機,四處求援的李斌成了“最慘創業者”。
“長安蔚來”隨之爛尾,公司成立兩年時間沒有任何建樹。2020年,深感愧疚的李斌卸任董事長,蔚來汽車團隊從新公司退出,接力棒完全交給長安汽車。
2020年—2021年,中國新能源迎來重要發展契機,長安汽車進軍高端方向的夙愿未改,可是自己造車很難實現夙愿。長久以來,長安汽車的都難以擺脫“低端帽子”,如果繼續以“長安”命名,消費者恐怕不會買賬,里面有歷史經驗,有教訓。
長安汽車核心管理層想到了一個更加開放,有先見之明的想法,丟掉“長安”帽子,重新做一個新品牌,找國內最頂級的巨頭一起干件大事。
2021年,“長安蔚來”脫胎換骨,阿維塔來了。官方給出的名字意義是“懂你的智慧化身”。
新品牌剛成立,阿維塔就迎來閃耀時刻,引入寧德時代、重慶兩江基金、南方資產等產業資本。其中,長安汽車將持股39.02%、寧德時代聯合體持股28.99%、重慶兩江基金聯合體持股20.88%、南方資產聯合體持股9.97%。長安汽車還給 “老朋友”蔚來汽車1.14%股權。
戰略入股為新品牌阿維塔帶來了7.8億元的估值,由此開啟“不凡”之路。
二
拿到首筆戰投后,阿維塔又干了件大事,拉來全球矚目的科技巨頭華為。
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華為“三巨頭”坐在一起聊天,訴說心中對阿維塔未來的暢想,如何打造出一家能改變當下中國電動車格局的公司,“三巨頭”苦思冥想,琢磨出一個高招。
那就是把“三巨頭”的優勢賦能到一家公司上。
猶如武俠江湖中的三位絕世高手要培養下一代武林盟主。
于是一個名為“CHN”的合作造車模式出現了,“CHN”即“三巨頭”首字母的縮寫,代表各自的獨特優勢:長安汽車擅長整車制造,寧德時代側重動力電池,華為技術研發實力超群。
背靠“三巨頭”,阿維塔半年跑出“驚世駭俗”的速度:旗下首款聯名限量版“情感智能電動車”阿維塔11于2022年完成首秀, 該款車由1017ALYX 9SM品牌聯合創始人、紀梵希創意總監Matthew M. Williams聯合設計,全球限量500臺。
據了解,阿維塔有“三張王牌”分別對應“三巨頭”的投入。長安汽車為阿維塔打通底層架構以及車身智駕域、座艙域、動力域的全線貫通,加入六層平臺架構,塑造卓越車身。
寧德時代為阿維塔帶來最新一代CTP三元鋰電池包,續航超過700km,同時在業內率先使用750V高壓充電系統,并搭載“超感系統+超算平臺”,包括3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13顆攝像頭等,可實現城市復雜路況下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已先后投入近1000名工程師,強化阿維塔的技術研發能力,會為其全系車輛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帶來極智出行體驗。”
阿維塔方面透露,阿維塔11將在2022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并按計劃進行量產和交付。首批城市將覆蓋重慶、深圳、北京、杭州、成都、廣州等地。上述城市的消費者有福了。
“驚世駭俗”的不單是速度,還有估值。根據長安汽車剛剛披露的估值看,半年時間,阿維塔估值從7.8億元猛漲到了62.6億元,暴增8倍,堪稱驚艷,穩入獨角獸行列。
投資家網此前寫過不少獨角獸,有的一年就成長為獨角獸,挺“瘋狂”,阿維塔半年就變成了獨角獸,“瘋狂”前面還得加個更字,這就是風口的力量。
相比之下,風口上的芯片就沒那么幸運了,新股頻繁破發,導致一級市場估值一砍再砍,有的縮水80%,不少創業者向作者坦言,估值不那么重要了,只要能拿到融資就行。
真是一個天上,一個泥巴里。
三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存在比亞迪、特斯拉、五菱宏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威馬汽車以及傳統奔馳、寶馬等玩家參與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有人源源不斷加入造車大軍?
源自電動車的滲透率依然無法與油車相比。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預計,電動車今年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550萬輛,而這一數據的滲透率只有25%,意味著新能源是仍處在起步期的賽道。
25%的滲透率,走出了7000多億元市值比亞迪,8000多億美元市值特斯拉,1900多億港元市值蔚來汽車,1500億港元市值小鵬汽車,足可見造車對市場的誘惑力有多大。
全行業都在盯著造車蛋糕,不管曾經是干什么的都希望能在新能源分一杯羹,比如做搜索引擎的李彥宏要造車,賣手機的雷軍要造車,搞電摩托的李一男要造車。
像寧德時代這樣的中游動力電池公司也在通過投資、合作參與造車,還有那些上游原材料公司都在盡可能以LP的方式參投VC/PE,進而加入造車大軍。
“下周回國”賈躍亭,負債累累,在美國的造車事業如履薄冰,仍堅持造車。
新能源風口造出的“追風”能力正超越古往今來任何一個風口。
新能源造車亦是當下罕有,估值不砍反升的方向。這就會讓更多玩家參與賽道,群雄逐鹿。
對于那些新崛起的造車公司來說,是不是真的能撼動老玩家地位?一切都是問號。
但新能源市場顯然演變出了一些新玩法,從一家造車,向多家合造轉變。
阿維塔就是多家合造、高效研發的代表。如果是一個公司造車,從研發、生產、上線、量產、銷售計算,至少需要幾年時間,通過“CHN”合作模式,阿維塔把時間軸壓縮到恐怖的程度。
電車銷量到底怎么樣,需要時間檢驗,可此類模式對原有的造車格局勢必帶來沖擊。老玩家肯定要鞏固壁壘、加速邊際擴張,復制合作造車模式,誰都不愿意1個月是人家的一周。
現在是三合一,以后可能多合一,十多合一,甚至幾十合一。
產業加速,優勝劣汰,再產業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或許真的才剛剛開始。
原標題:《半年暴增8倍,長安、寧德時代、華為罕見合力打造一只獨角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