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2019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此后,中國20多座城市提出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1年7月19日,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5座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已成為促消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各地以創新為筆、以開放為墨,在消費載體升級、消費環境優化、消費能級躍遷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為深入探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創新實踐,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將聚焦各地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多維圖景:從核心商圈智慧化改造到夜間經濟場景創新,從全球新品首發地打造到本土老字號“煥新”,從跨境消費便利化改革到綠色消費理念培育,每一個躍動的消費場景都折射著城市發展的活力。
(本報記者 曲曉麗 俞 芳 李澤文 張曉箴 )
新消費品牌不斷孕育、消費新場景層出不窮、“首店經濟”磅礴發展、促消費活動接連不斷……回首2024年, 我國消費市場亮點紛呈,消費規模繼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
這一年,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入境外國人比上年增長約1倍,“周五下班去中國”成為國際新熱潮;確定天津等20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認定新一批8個全國智慧商圈,建成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188個,服務社區居民近1.2億人。
作為培育和發展新型消費的火車頭,2024年,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怎樣追“新”逐潮?又是如何因地制宜積極開拓消費新場景、新模式和新業態的?一起翻看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成績單。
北京
“五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2024年,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加速聚集全球性優質消費資源,創新多元消費場景,持續打造國際化消費環境,推出一系列文商旅體融合促消費活動,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營造城市消費新場景。CBD×三里屯、麗澤×首都商務新區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方案印發實施,新開大型商業設施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出臺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量行動方案,形成街區、近山、親水、賽事、演藝、夜間、數字共7大場景100多個可復制推廣案例。修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評價體系,全市已有14個區入選商務部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累計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693個,覆蓋社區2290余個,服務人口990余萬,配置便民網點超6.8萬個。
二是培育本土消費新品牌。出臺首店首發征集指南,全年帶動960家首店落地。老字號總數達到274家。出臺《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舉辦中軸線美食文化節、駐京辦美食節等80余場北京國際美食薈系列活動,137家餐廳入選“必吃榜”,101家餐廳入選米其林指南。創新打造“京彩四季”北京城市消費活動主題品牌,引導經營主體開展促消費活動千余項。
三是優化商品消費新結構。出臺加力支持家電、汽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帶動銷售額達366億元,新能源汽車、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5.5%、9.2%。網上零售額占社零總額比重超過四成,創歷史新高,認定第二批13家“北京市特色直播電商基地”,出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深化“共建首都跨境電商新生態”系列活動。
四是塑造服務消費新優勢。出臺文旅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推動密云古北水鎮被認定為北京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舉辦國際滑聯速度滑冰世界杯等6項高水平國際冰雪賽事,中網票房總收入超8000萬元,創歷史新高。出臺家政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政策,促進家政服務數字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9家萬平方米以上專業展覽場館舉辦各類活動289場,同比增長24%。
五是完善消費升級新環境。建立演出、賽事、會展等大型活動綜合服務保障協調機制,審批辦理時限壓縮超80%。1.5萬家重點商戶實現外卡受理全覆蓋,擁有離境退稅商店1147家,居全國城市之首。
上海
“入境第一站”格局漸成
上海見證了近代中國商業的輝煌歷史。如今,這座繁華與靜謐交織、古老與現代碰撞的城市,在不斷引領消費潮流風尚。
2024年,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中,上海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發布首發經濟、服務消費等九大類細分領域的促消費政策,“一節六季”消費促進活動貫穿全年,消費潛力和活力進一步釋放。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萬億元,保持全國城市首位。
這一年,上海市對7類106種耐用消費品實施以舊換新補貼,超648萬居民享惠,帶動家電家裝家居產品銷售額超120億元;發放“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參與商戶超1.5萬家;同時發放住宿、體育、電影消費券,帶動票房增量,撬動體育運動相關消費,促進商旅文體聯動。
這一年,上海市發布了汽車報廢更新政策、加力支持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推動新車銷售超300億元。
這一年,上海市首次推出“首發上海”品牌,全年新增各類首店1269家,平均每天新增3.48家。其中,高能級首店占17%;在第五屆“五五購物節”帶動下,全市51個商圈客流同比增長9.5%,在為拉動消費貢獻“上海力量”的同時,也向海內外傳遞了提振經濟信心的強烈信號。
這一年,上海市首創以入境消費為重點的“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活動期間吸引境外旅客138.7萬人,同比增長42.2%。入境消費顯著增長,外卡消費總額同比增長68.2%。從全年來看,接待入境游客超650萬人次,增長近80%,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增長近九成,上海全力打造“入境第一站”的格局逐漸形成。
這一年,上海市直播電商基地累計達20家;34家上海老字號升級為中華老字號,上海中華老字號累計達197家;成功舉辦2024秋冬與2025春夏兩季上海時裝周活動;百聯集團旗下24家世紀華聯,門店全面換新,永輝超市金山店調改后日均營業額增長5倍;商業設施新建和改造項目47個;全市9萬多臺終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擁有商業領域行李寄存服務點945個。
重慶
夜間經濟活力迸發
重慶,長江、嘉陵江交匯的山水之城,中西部唯一直轄市,也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
2024年,重慶消費市場穩定恢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突出。全市社零總額增長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居五大國際消費中心試點城市首位。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3.8%,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
為擦亮全球城市消費新名片,2024年,重慶“政策+活動+機制”全面激活,“消費促進年”成效突出,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引領,多措并舉、多輪驅動,持續釋放消費市場潛力。
一是政策效應空前釋放。出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火鍋產業高質量發展、“渝味360碗”品牌培育、首店經濟發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構建具有重慶特色的促消費政策體系。消費品以舊換新啟動早、設計活、效果好,兌付補貼資金36.5億元,拉動汽車、家電家居、電動自行車銷售308.9億元,帶動限上單位新能源汽車、家電零售分別增長25.6%、7.8%。
二是促銷活動精彩紛呈。舉辦中國(重慶)國際消費節、“不夜重慶”生活節、國際精品消費月等消費促進活動,全域聯動舉辦“4+4+M+N”“愛尚重慶·渝悅消費”系列活動超2000場。實施線上消費新增長點培育計劃,打造4家國家級電商示范企業、5個電商示范基地,培育大足五金、三峽柑橘、合川火鍋等億元網貨產業帶31個,全市網絡零售額增長13.6%,比全國高4.3個百分點。“與輝同行”重慶專場直播活動3天帶貨1.4億元,全市直播網絡零售額增長16.6%。
三是機制活力更加凸顯。建立“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督查激勵”機制,召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會和現場觀摩會,統籌中央商務區、寸灘國際新城“雙極核”建設,培育大九街、山城巷等市級夜間經濟示范區10個。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新建成啟元光里、下浩里等20余個城市消費新地標,升級完成磁器口、十八梯等100個特色消費場景。落地品牌首店380余個,引進國內外品牌超2000個。“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費新場景入選商務部優秀實踐案例,解放碑—朝天門商圈獲評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
天津
進一步構建“大消費”格局
天津,近代中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有著獨特的津商文化、良好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
2024年,天津市把推動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努力服務廣大市民群眾惠享更多發展成果,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擦亮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津字招牌”。
持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在市區兩級商務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天津市將列入民心工程的10個高質量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6個標準化菜市場項目已全部完成,同時推動20余家菜市場引入便民醫藥、綜合超市、社區食堂、服裝改制等業態,滿足群眾各類生活需求。持續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建成鄉鎮商貿中心6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5個、農產品上行項目12個,進一步促進了農村消費和農民增收。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支持建設回收網點、分揀中心等基礎設施,推進“互聯網+智能回收”模式應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布設再生資源回收網點3921個,智能化比例達54.3%;建成中轉站260個、分揀中心16座。
全力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國家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天津市先后制定出臺了汽車報廢更新、汽車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家居“煥新”、電動車以舊換新5個細化實施方案,在國家明確的8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基礎上,另將空氣凈化器、智能馬桶、洗碗機等24類家裝廚衛產品納入補貼范圍,盡可能擴大群眾受益面。為便于群眾清晰了解政策、切實享受實惠,天津市制作了《政策問答》和《一圖讀懂》,設立了政策解答熱線,讓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家喻戶曉。同時,組織700余家企業共2000多家線下門店,以及京東、唯品會等多個線上平臺參與活動,并開發建設了“天津市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平臺”,與“金稅四期”開票通道直連,實現了補貼工作全流程閉環,確保了補貼資金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在百姓消費上。2024年,全市商務領域累計向消費者發放以舊換新補貼資金26.8億元,促進汽車消費12.5萬輛、家電消費67.8萬臺、家居產品消費8.6萬件、電動自行車消費1.5萬輛,直接拉動消費超200億元。
大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2024年是商務部確定的“消費促進年”,天津市共推出近2000場促消費活動,發放政府消費券6400萬元,舉辦了國際汽車展、華夏家博會、珠寶展、茶博會等一批專業展會。積極推動龍湖天津梅江天街、澳康達名車廣場等6家新建綜合體開業,累計盤活泰達薈、悅動廣場、隆悅城等商業設施24處,盤活面積82.6萬平方米。引進小大董、根號N等超120家首店品牌,推動金街、文化中心等地標商圈引進300余個新業態新品牌首秀活動。“中國最美書店”鐘書閣落戶意風區,成為網紅打卡地;在市區舉辦傳統經典車巡展活動,讓天津市民近距離了解汽車文化獨特魅力;舉辦了2024天津米其林食遇美食節、“尋味天津·煙火美食節”等系列特色美食活動,掀起“逛津城品津味”的餐飲休閑消費熱潮。
廣州
直播電商零售額全國第一
廣州被譽為“千年商都”,自古就是我國商業門戶,歷經歲月變遷仍活力不減,各類新興消費熱點蓬勃發展。
2024年,廣州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廣州的國際影響力和消費吸引力。
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敏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4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1萬億元,增速在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成功獲批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獲批設立市內免稅店,發布32個首發空間、15個都會級羊城夜市先行區,建設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打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滿足大家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此外,2024年,廣州市開展國際購物節、精品美食周等系列特色促消費活動以及兩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特別是第二輪加力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418億元,居全國前列。
以廣州國際美食節為例,短短10天時間便吸引超135萬人次參與,帶動餐飲消費總額超3500萬元,既豐富了消費者體驗,又進一步擦亮了“食在廣州”的金字招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5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廣州市直播電商零售額全國第一,表現亮眼。這離不開廣州市政府對直播電商產業的持續支持。廣州不僅地理位置優越、商貿基礎好,還積極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直播電商企業和人才,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為著力激發內需潛力,2024年廣州市成立了市投資發展委員會,引進8個百億級項目,總投資549億元的藏粵直流工程啟動,項目公司落戶廣州。推進844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和前期工作,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1016億元。
重點商圈是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主戰場。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商圈新增大型商業載體11個,新增商業面積達63.2萬平方米。天河路—珠江新城、廣州塔—琶洲、金融城—黃埔灣、長隆—萬博、白鵝潭,5大世界級地標商圈組團出道,廣州商圈正式進入“多核時代”。
其中,天河路商圈年客流量超6億人次,穩坐“流量王座”;長隆萬博商圈商業體量未來3年預計達118萬平方米,客流量增幅在5大商圈中“一路領先”;廣州塔廣場2024年12月28日開業,3天客流量破80萬人次,銷售額破1200萬元;聚龍灣太古、華潤萬象城落地白鵝潭商圈,廣州君超中心定位金融城“超級地標”,年客流量預計超千萬人次。
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正在“火力全開”,向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加速邁進。
2024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邁入提質增效新階段,消費市場韌性與活力持續釋放。各城市立足特色稟賦,打出促消費“組合拳”,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激活市場潛能。
2024年的實踐印證,以創新驅動供給升級、以改革破除制度壁壘、以文化賦能消費體驗,正讓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暢通經濟循環、提升民生福祉的核心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