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孕期的高溫暴露指標來評估溫度對早產的影響更加明顯,其對所有類型早產、治療性早產和自發性早產的風險比分別為1.63, 1.84和1.50。基于孕早期、孕晚期、全孕期及分娩前一周的低溫暴露指標研究發現,全孕期的風險比最大,低溫暴露對所有類型早產、治療性早產和自發性早產的風險比分別為2.16,2.18和2.15(圖2)。
圖2孕期各暴露窗口極端溫度對不同類型早產的風險
注:PTB,早產;MI-PTB,治療性早產;S-PTB,自發性早產。Pre1w,分娩前一周;Pre4w, 分娩前四周。
對于治療性早產和自發性早產,高溫和低溫的影響均隨著分娩胎齡的增加而減小,其中低溫對分娩胎齡小于34周的早產具有較高的風險(圖3)。這可能是由于胎齡較小,胎兒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發育不成熟,使他們更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圖3全孕期極端溫度暴露對各臨床類型不同胎齡早產的風險
注:PTB,早產;MI-PTB,治療性早產;S-PTB,自發性早產。
極端溫度對治療性早產和自發性早產的風險均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地區人均GDP和每千人床位數較高的地區危險效應較低(圖4)。人均GDP和每千人床位數是反應一個地區社會經濟水平和醫療資源狀況的重要指標,若居住在條件較差的地區,孕產婦接受孕產保健的次數以及能夠承受的醫療費用可能更少,從而增加其在極端天氣暴露下的脆弱性。氣候變化背景下,這些發現對于保護脆弱人群健康,尤其是新生兒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圖4不同地區極端溫度對各臨床類型早產的風險
注:HR,風險比;CI:置信區間。MI-PTB,治療性早產;S-PTB,自發性早產。
文章信息
Effect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on the risk of preterm birth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發表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06522001110
DOI: 10.1016/j.lanwpc.2022.1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