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App,作者: bestwhy,(https://xueqiu.com/9911567590/118048847)
(1)雙重頂,又稱“雙頂”或“M”頭,雙重頂形態(tài)是在股價上漲至一定階段后形成,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兩個頂峰,分別成為左鋒、右鋒。理論上,雙重頂兩個高點應(yīng)基本相同,但實際K線走勢中,左鋒一般比右鋒稍低一些,相差3%左右比較常見。另外,在第一個高峰(左鋒)形成回落的低點,在這個位置畫水平線,就形成了通常所說的頸線,當股價再度沖高回落并跌破這根水平線(頸線)支撐,雙重頂形態(tài)就此形成。在雙重頂形成過程中,左鋒成交量較大,右鋒成交量次之。成交量呈現(xiàn)遞減現(xiàn)象,說明股價在第二次反彈過程中資金追漲力度越來越弱,股價有上漲到盡頭的意味。雙重頂形態(tài)形成后,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反抽走勢,但是反抽力度不強,頸線位置構(gòu)成強阻力。 在形成雙重頂?shù)倪^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雙重頂?shù)膬蓚€頂部最高點不一定在同一高度,一般相差3%是可以接受的范圍。通常來說,第二個頭部可能比第一個頭部稍微高一些,意味在回落反彈過程中有看好的資金試圖進一步拓展上漲高度,但因成交量不配合,主力沒法使股價上漲距離第一個頂峰3%以上的距離就掉頭向下。如果第二個頂峰超過3%,會有更多的做多資金進場,雙重頂形態(tài)就會演變成上升途中的調(diào)整。
②形成第一個頭部時,其回落的低點約是第一個高點的10%~20%左右。
③雙重頂形態(tài)有時候不一定都是反轉(zhuǎn)信號,如果長時間沒有向下跌破頸線支撐,將有可能演變?yōu)檎硇螒B(tài)。這需要由兩個波峰形成的時間差決定,時間間隔越大,有效性越高。通常兩個高點形成時間間隔超過一個月比較常見,但如果日線雙重頂?shù)臅r間間隔超過半年,其判斷價值就很小。
④雙重頂形成兩個高峰過程都有明顯的高成交量配合,這兩個高峰的成交量同樣也會尖銳和突出,在成交量柱狀圖中形成兩個高峰。但第二個高峰的成交量較第一個顯著收縮,反映市場的購買力量在減弱。如果同比反而放大,雙頂形態(tài)則有失敗的可能。
⑤通常兩個頂峰形成,股價有效跌破頸線后,雙重頂形態(tài)才能宣告形成。之后股價會有短暫的反抽動作,但將遇阻頸線,同時反抽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亦可。
⑥雙重頂形態(tài)最少跌幅的度量方法,是由頸線與雙頂最高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后市股價跌幅至少是這個理論跌幅。
⑦一般來說,雙重頂?shù)牡驾^理論最少度量跌幅要大。
雙重頂是一種常見的頂部反轉(zhuǎn)信號,一旦形成,股價下跌幾乎成為定局,關(guān)于雙重頂,有以下操作建議,僅供參考:
①雙重頂形態(tài)正式形成,股價正式跌破頸線支撐,持股者應(yīng)及時清倉,持幣者繼續(xù)持幣觀望。所謂正式跌破頸線支撐,是指股票收盤價在頸線之下,并滿足百分比原則和時間原則。百分比原則要求股價跌破一定的百分比數(shù),時間原則要求跌破頸線后保持多日(至少兩日)。
②如果只是下影線刺穿頸線位置,不算有效跌破頸線,繼續(xù)持股觀望。
在頸線沒有被有效跌破之前,不可先入為主斷定為雙重頂。潛在的雙重頂形態(tài),也可能會演化成三重頂、矩形或者三角形形態(tài)。
股價有效跌破頸線后未能及時止損的投資者,可以等待股價再度反抽至頸線阻力位置再逢高出局。
(2)雙重底也稱“W底”,是指股票的價格在連續(xù)二次下跌的低點大致相同時形成的股價走勢圖形,兩個跌至最低點的連線叫支撐線。如圖
“雙重底”圖形的特點是:兩個低價支撐點位置相當,而且整個股價走勢中,股價的變動與成交量的變動向同一方面變化。值得提出的是,在雙重底形成的過程中,如果股價從第二個支撐點反彈后,出現(xiàn)了第三次回跌,其跌幅不得超過第二次跌幅的1/3,而后立刻反彈,創(chuàng)造新的高點。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確認“雙重底”已經(jīng)形成,否則股價可能仍處于低價調(diào)整期。
“雙重底”是標準的低價反轉(zhuǎn)型,此后,股價定會不斷上升。那么如何準確判斷雙重底形態(tài)是關(guān)鍵,一個成功的雙重底應(yīng)該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
①從技術(shù)形態(tài)看在兩個底部中第二個底部的位置更高,意味著市場做多的力量占據(jù)上風(fēng),否則就表明當前走勢是弱勢的,即這種雙底是很弱的;②成交明顯放大。不僅是上漲過程中有成交配合,并且在下跌縮量中與前期相比也是明顯放大的,表明有新資金介入,成交越大越好。當然,如果是縮量直接漲停則是更強的表現(xiàn)。只有具備這兩個基本特征,才能判斷市場走勢已經(jīng)企穩(wěn),后市有一輪上漲行情。
5. 三重頂和三重底
三重頂又稱為三尊頭。它是以三個高位相近而形成的轉(zhuǎn)勢圖表形態(tài),通常出現(xiàn)在上升市況中。典型的三重頂通常出現(xiàn)一個較短的時期內(nèi)及穿破支持線而形成。另一種確認三重頂信號,可從整體成交量中找到。三重頂形態(tài)中,第一個頂點時的成交量,大部分都會比后面兩個頂點時的成交量大,而在第三個頂點時的成交量,大都會比前面兩個頂點時的成交量小,這是三重頂形成的確認信號。
三重頂?shù)氖袌龊x是股價上升一段時間后投資者開始獲利回吐,市場在他們的沽售下從第一個峰頂回落,當股價落至某一區(qū)域即吸引了一些看好后市的投資者的興趣,這樣以前在高位沽出的投資者亦可能逢低回補,于是行情再度回升,但市場買氣不旺盛,在股價回復(fù)至與前一高位附近時即在一些減倉盤的拋售下令股價再度走軟,在接近前一低點時,前一次回檔的低點被錯過前一低點買進機會的投資者及短線客的買盤拉起,于是行情再度回升,但由于高點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資者在股價接近前兩次高點時都紛紛減倉,股價逐步下滑至前兩次低點時一些短線買盤開始止損,此時若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大勢已去均沽出,令股價跌破上兩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于是整個三重頂形態(tài)便告形成。
關(guān)于三重頂,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三重頂之頂峰與頂峰的間隔距離與時間不必相等,同時三重頂之底部不一定要在相同的價格形成。
(2)三個頂點價格不必相等,大至相差3%以內(nèi)就可以了。
(3)三重頂?shù)牡谌齻€頂,成交量非常小時,即顯示出下跌的征兆。
三重底是三重頂形態(tài)的倒影,在跌市中以三點相約之低點而形成。在價格向上擺動時,發(fā)出重大轉(zhuǎn)向信號。與三重頂相比,三重底圖形通常拖延數(shù)月時間及穿破阻力線才被確認為三重底圖形。另一種確認三重底的信號可從成交量中找到。在形成圖形的過程中,成交量會減少,直至價格再次上升到第三個低位時,成交量便開始增加,形成一個確認三重底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點的形成,投資者通常以它作為主要阻力線,價格出現(xiàn)雙底后回升至接近頸線,重遇阻力回落至雙底水平的支持位。價格未能跌破此支持位,而當其時成交量驟減,并開始反彈,成交量隨即大增。當價格升越頸線時,成交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