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新冠或比首次更加嚴重
多個國家已經報告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病例,二次感染引發了很多醫學專家的關注。12日,荷蘭研究人員報告稱,荷蘭一名89歲女性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這是各國報告的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
近日,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論文表示,再此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情或比首次還要嚴重。文中舉例美國一名25歲的男子就曾出現過此類情況,如今該名男子已經從第二次感染中康復,并且其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與第一次相比有所變異。
論文指出,先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無法確保在所有情況下都對病毒具有完全抵抗力。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也曾表示,患者免疫系統確實會啟動以應對新冠病毒,但尚不完全清楚這種免疫反應有多強烈以及能持續多久。因此對于初次感染且康復的患者來說,依舊得做好自身的防護,不能掉以輕心,以防二次感染。
針對新冠疫苗問題,近日,美國制藥巨頭禮來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Ricks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冠肺炎遠不能被疫苗根除,而是很可能成為地方病,在未來幾年內對公共衛生系統構成挑戰。
在他看來,新冠疫苗問世不易,早期疫苗均使用了較新的技術,大多數疫苗也需要接種兩劑,“如果疫苗一問世就是高效疫苗,那絕對是令人震驚的”。再加上他認為有一部分人可能會拒絕接種疫苗,因此,人類在未來幾年都可能繼續跟新冠病毒共存。
秋冬季如何防范疫情卷土重來?
秋冬季是傳染病高發季節,而今又疊加了新冠肺炎疫情,所以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就社會關注,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給予了回應。
“從國內來看,已采取了一系列辦法來有效應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疫情。”王貴強說,7月,國家已經專撥資金針對縣級醫院的發熱門診進行改造升級,同時要求各地規范發熱門診的建設,包括相對獨立的區域設置,諸如影像學和核酸檢測等基本檢查在發熱門診區域內即可完成。
王貴強強調,不僅僅是發熱門診,預檢分診也非常重要。在急診、普通門診或者醫療機構大門就要進行預檢分診。新冠肺炎可能還有腹瀉、咳嗽,以及嗅覺、味覺喪失等癥狀,預檢分診要把這些沒有發熱的病人甄別出來,引領到發熱門診進一步就診。同時,要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史的詢問。
據了解,國家衛健委已經組織修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印發《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對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提出更加精準的要求,同時在全國范圍開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疫情現場分析研判等多輪培訓,累計培訓醫務人員達290萬人次。
秋冬季呼吸系統疾病對全體人群都會構成威脅,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疫情的防控,稍不注意,或者說防控措施稍微松弛,就會出現反彈。”吳尊友指出,公眾要密切關注每天的疫情信息通報,隨時根據疫情變化調整每個人的防護措施。“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公眾一定要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包括常通風、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通風不好的情況或者人員聚集的情況下戴口罩。”
“還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包括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良好心態以及充足的睡眠,都是提升我們免疫狀態的好辦法。”此外,王貴強還建議,要對自身和家人進行監測,如果出現發熱、流鼻涕及其他類似新冠肺炎的一些特殊癥狀,要及時到附近的基層醫院就診,避免涌到大醫院造成交叉感染。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瀟湘晨報、中國經濟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