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宋韻今輝”藝術特展落下帷幕。
這一個月里,凡是經過杭州南山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的人,總會被門口的長隊所吸引。“宋韻今輝”藝術特展的觀眾經常從早上8時多就開始排隊,到9時開館時,隊伍往往已經“彎過了幾道彎”。
打卡“宋韻今輝”藝術特展,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人們為全國各地的宋畫真跡而來,為“李劉馬夏”南宋四大家八百年后重聚杭州而來,為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而來。
一場關于宋畫的特展,緣何成了城中紅極一時的文化現象?透過宋畫,觀眾看到了多少豐富多彩的宋韻?現象背后,又折射出怎樣的精神渴盼?
山水之韻
一個月來,這場特展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力?先來看一個數據——總觀展人數達15萬人次。
為了文物保護和觀眾體驗,美術館嚴格控制場館人流量,每天觀展預約人數最多在5000名左右。然而近一個月來,幾乎每天預約全滿,最后幾天的預約票幾乎提前一周售罄。除了白天的日場,美術館還專門在周末開設了8次夜場,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觀展體驗。
特展的一大亮點,是來自全國各地博物館的10幅宋畫真跡。而且這些宋畫,不少描繪的正是浙江的山水。當身處西子湖畔的觀眾感受著真跡中八百年前的山水之韻,又是一番怎樣的意趣?
人們醉心于不同年代里,屬于西湖的山水之韻。特展中,除了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還有李嵩的《西湖圖》、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圖》等,呈現了不同畫家眼中不一樣的西湖景象。光陰更迭,過去的亭臺樓閣多已不在,但西湖山水依舊鮮活,讓不少觀眾在畫作中回望家鄉的歷史風貌與氣象。
人們聚焦于八百年后,“李劉馬夏”重聚杭州的山水之韻。李唐的《濠梁秋水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馬遠的《松壽圖》和《雪屐觀梅圖》,夏圭的《煙岫林居圖》,宋畫山水注重人與景的統一、意與境的統一,從這些畫作中看去,宋代的山水風光氣象萬千,宋人的生活趣味盡收眼底。
人們感佩于一代代現當代藝術家,傳承和發揚這種山水之韻。無論是黃賓虹的“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潘天壽的“守常達變、借古開今”,還是中國美術學院當代師生的臨摹作品,在同一個場地里展出,仿佛與古人進行了一場“時空對話”。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許洪流在展廳面對黃賓虹的《夜山圖》時,想到了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密而透,疏而不散。從中可以看出,黃賓虹的師古人、師造化的藝術精神?!?/p>
人文之韻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宋韻今輝”藝術特展在杭州很快就成為一場藝術和傳播互相成就的文化事件。
從畫家到畫作,從南宋到當下,“宋韻今輝”藝術特展從一開幕就成了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一個月來,關于這次特展的媒體閱讀量超4億人次。特展不僅受到官方媒體、專業媒體和自媒體的熱捧,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也成為了頗具流量的話題。有人特地從外地趕來杭州“打卡”;有人標注了詳細的讀畫筆記;有人多次來到現場,常看常新。
整個策展過程中,主辦方始終把觀眾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不斷追加修改。
有觀眾問,一些重點作品能不能看到更多內容?為此,美術館專門安排了數次換頁。清沈荃等《清初名家壽曹倦圃詩畫冊》、明趙養志《西湖二十景》書畫冊、清呂煥成《設色山水冊》、黃賓虹《黃海煙云冊》等4件作品經過換頁,呈現了畫作不同的風貌。
為了讓大家更快地找到心目中的作品,主辦方用上了更聰明的技術——一張詳細的觀展攻略圖。每一幅畫作在展廳的位置、內容介紹都被詳細標注出來,掃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展廳內的介紹。4月9日,美術館又推出了線上全景展廳,為不能親臨現場的觀眾提供便利、永久的“數據庫”。
“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還是一場以最高規格打造的全民社會美育大課堂。通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美育工作坊,將“讀畫”內涵充分展開:既有面向專業人群的各項學術論壇,又有面向中小學生的“身邊的藝術課堂”。
比如啟動了“讀畫”短視頻拍攝計劃,通過十數位學者、畫家、文博館員、美術史論家、策展人,圍繞宋元明清經典畫作進行解讀,對創作者、作品、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進行解碼,打造名畫品讀系列,并以多媒介的方式共享給全民。
再比如,開設中小學學生公教活動專場,共迎來近200名師生。線下活動的同時,在浙江省互聯網藝術學校、中國美術學院抖音、b站官方賬號同步開設現場直播,全國十余所鄉村小學學生線上參與,1萬余名小學生在線觀看。
可以說,“宋韻今輝”藝術特展給大家帶來了一場藝術盛宴,給生活增添了別樣的人文之韻。
時代之韻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從作品中說,今人觀宋畫,在山水和人文之韻背后,更應看到畫家身上的那份風骨和精神。
作為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皇帝的御前畫師,劉松年個人的高光時代,也是南宋隆興北伐失利的時代。他擁護抗金,反對投降,曾苦心孤詣畫《便橋見虜圖》,希望統治者效法唐太宗戰勝強敵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
還有李唐畫《采薇圖》,講的是伯夷、叔齊寧可采薇充饑也不食周粟的故事,褒揚那些保持氣節的人。
從作品外說,特展的出圈,也給了宋韻文化工作者們極大的信心。
2021年8月,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如何以新時代的語言,講好現代宋韻?
2022年夏天,杭州國家版本館驚艷亮相,現代宋韻的建筑風格引發人們爭相打卡。許多觀眾在看完特展后,又有了新的“頓悟”。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工作人員張四維說起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每一處建筑,都不全露正面,總是被姿態優美的樹木或大塊山石掩映。杭州國家版本館的南大門入口正是如此,其實并不在中軸線上?!卑闯R?,國家藏書樓的大門必然要開在正中間,但從園林的角度解釋就豁然開朗,這種“掩映之美”,就是非常典型的宋畫意境。
守正創新,使得中華文化既延續了古典之美,又承載了現代之新,靈動搖曳,漸行漸遠。
省委宣傳部文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正在以項目化的方式,持續推進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實施方案。比如積極確認宋韻文化傳世工程指導委員會的名單,辦好今年的宋韻文化節,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等。
對宋韻文化傳世工程而言,“宋韻今輝”藝術特展更像是長卷中的一抹亮色。隨著這軸長卷被繪上越來越豐富的色彩,如“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這樣的亮色,會越來越多,在浙江人的文化生活里,宋韻文化將會扮演更多彩、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