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2日電 9月12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實施一箭三星發射。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其中一顆金牛座納星,奔赴太空是為了驗證“離軌帆”技術,以減少占用太空軌道資源的“太空垃圾”。
隨著人類航天發射活動越來越頻繁,在寶貴的太空軌道上,“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如何不讓失效衛星成為“太空垃圾”,尤其是控制數量最多的近地衛星完成使命后,重返大氣層銷毀,不造成近地軌道資源的污染,成為航天業界研究的重點。
專家們認為,針對近地700公里以內的低軌微小衛星,采用薄膜“離軌帆”標配裝置,在衛星壽命末期在軌展開,以增大氣動阻尼的方式實現“被動離軌”,是一種便捷、經濟方式。
據介紹,由八院805所下屬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金牛座納星,正是這種“離軌帆”技術的試驗驗證星。其薄膜“離軌帆”展開可達2.25平方米,被收攏成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模塊,采用標準化接口,加裝到小衛星平臺。
金牛座納星此行奔赴太空,將主要驗證薄膜“離軌帆”標配裝置收攏和在軌展開技術,并實測離軌效果。
(原標題:減少“太空垃圾” 金牛座納星奔赴太空驗證“離軌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