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 | 全球LNG市場形勢回顧與展望(2024)

    研報 | 全球LNG市場形勢回顧與展望(2024)

    yeyaozhen 2025-03-04 聯系我們 14 次瀏覽 0個評論

      楊永明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摘要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LNG是油氣產業為數不多仍然保持增長的領域之一。在經歷了兩年劇烈震蕩后,2024年,全球LNG市場暫時重現平衡,但由于全球LNG供應國不確定性增強以及新興經濟體對LNG需求增長,LNG短期備用供應持續短缺,目前所達成的平衡仍然十分脆弱,市場對不確定性更為敏感。面對全球天然氣供需和貿易格局的深度調整,在供給側整體緊張、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速迅猛的市場形勢下,需持續監控全球LNG供應鏈風險。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LNG是油氣產業為數不多仍然保持增長的領域之一。近年來,LNG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升,LNG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乃至地緣政治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歷了兩年劇烈震蕩后,2024年,全球LNG市場暫時重現平衡,但由于全球LNG供應國不確定性增強以及新興經濟體對LNG需求增長,LNG短期備用供應持續短缺,市場達成的平衡仍然十分脆弱,市場對不確定性更為敏感。本文全面回顧2023年以來全球LNG市場供需基本面總體形勢,著重分析2024年上半年市場供需格局調整,并展望預判全球LNG市場發展趨勢,供參考。

      一、全球LNG市場基本面逐步改善

      2023年,全球LNG市場從一年前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減供造成的沖擊中恢復,貿易量同比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平穩推進。隨著供需結構性錯位的不斷修復,2024年全球天然氣供需格局暫時重現平衡,但仍十分脆弱,市場對不確定性更為敏感,LNG價格也在供應側事件的擾動下寬幅震蕩。

      (一)貿易量同比增長

      國際天然氣聯盟日前發布的《2024年世界液化天然氣報告》顯示,全球LNG市場目前已經連接了20個出口市場和51個進口市場,2023年,全球LNG貿易量增長2.1%,超過4.01億噸。

      在LNG出口方面,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LNG生產國和出口國,2023年出口量為8453萬噸,較2022年的7563萬噸增長11.7%;澳大利亞位居第二,2023年出口量為7956萬噸;卡塔爾位居第三,2023年出口量為7822萬噸;俄羅斯位居第四,2023年出口量為3136萬噸。美國、俄羅斯等LNG主要供應國存在的不確定性給供應增長帶來挑戰,供應問題成為限制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

      在LNG進口方面,2023年,中國以7119萬噸的進口量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日本與韓國穩居第二、三位,但進口量有所下降;印度因現貨價格下降帶動需求增長,重回第四名位置。歐洲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LNG重要進口地區的地位,2023年進口量達到1.21億噸,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進口地區的位置。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天然氣進口總量中近一半是LNG,亞、歐市場之間的競爭角力仍將是影響LNG市場動向的關鍵因素。

      隨著更多俄羅斯管道氣退出歐洲,美國和中東LNG持續流向歐洲,歐亞LNG市場聯動增強,全球天然氣貿易流向進一步演變。根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4)》,2023年,全球新簽LNG長協合同量6896萬噸/年,同比下降29.7%,但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其中歐洲新簽合同量2150萬噸/年,亞洲新簽合同量2400萬噸/年。新簽LNG合同與布倫特油價掛鉤占比為50.0%,較上年提高16.0個百分點,其余與亨利中心(HH)、荷蘭產權轉讓設施(TTF)、日韓標桿指數(JKM)等氣價指數掛鉤。

      市場參與者數量增加、來源更加多樣化,以及技術開發與創新持續加速等因素,推動全球LNG市場快速發展。LNG及其相關行業已不再是大公司獨有的業務,參與者正在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中東地區大型傳統油氣公司如沙特阿美、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一直在增加對LNG的投資,并將其視為原油和煤炭的低碳替代品。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的數據,2023年,約有180家企業參與了LNG合約交付,其中約35%的交易采用現貨計價。

      沙特是歐佩克機制的發起國和重要成員國,一直以來沙特的石油產量廣為人知,但其在天然氣和LNG國際市場上存在感明顯偏弱,遠不如卡塔爾等中東國家。2023年以來,沙特阿美頻頻購買LNG項目股權,并嘗試收購大型天然氣公司,快速拼上天然氣產業鏈的拼圖。2023年9月,沙特阿美斥資5億美元收購美國LNG公司Mid Ocean Energy少數股權,這是其首次開展全球LNG業務。2024年6月,沙特阿美與美國LNG公司Next Decade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20年的LNG購買協議,將在20年內以離岸價(FOB)方式每年購買120萬噸LNG。7月,沙特阿美宣布,已簽署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協議,將從Sempra的亞瑟港LNG項目購買LNG,并可能收購該項目二期25%的股份。同月,沙特阿美又與美國能源公司桑普拉(Sempra)達成初步協議,將從得克薩斯州亞瑟港二期項目購買LNG。根據交易條款,沙特阿美計劃在20年內每年購買500萬噸LNG,并對擬議的二期項目進行25%的股權投資。

      考慮到未來全球LNG需求持續增加,全球LNG貿易不斷擴展,沙特阿美也在有計劃地擴大天然氣生產和貿易業務,尋求在全球LNG市場發揮更大作用。2024年6月,沙特阿美宣布,已簽署價值超過250億美元的合同,用于Jafurah氣田擴建的第二階段和主要天然氣網絡擴建的第三階段。沙特天然氣發展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天然氣銷售量提升至2021年水平的至少160%。Jafurah是沙特最大的非常規非石油伴生氣田,儲量巨大,達到229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和750億桶凝析油。Jafurah的開發有望助力沙特成為全球頂級天然氣生產國。此前,第一階段開發已于2021年11月啟動,預計2025年三季度投產。沙特阿美預計,到2030年,Jafurah氣田生命周期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美元,預計每天將產生2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銷售量,此外還有大量的乙烷、天然氣凝析液(NGL)和凝析油。

      (二)基礎設施建設平穩推進

      2023年,全球LNG液化產能為4.57億噸/年,增速由上年的2.9%下降至0.9%,為近10年最低增速。全年新增產能400萬噸/年,較上年減少927萬噸/年,主要來自莫桑比克CoralSouth FLNG(340萬噸/年)和阿曼Oman LNG(60萬噸/年)兩個項目的3條生產線。分國家來看,美國是全球第一大LNG生產國,液化產能達9042萬噸/年。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和俄羅斯分別位居第二至第五,產能分別為8780萬噸/年、7740萬噸/年、3200萬噸/年和3040萬噸/年。歐洲LNG進口量的激增抵消了管道天然氣量的大幅下降,使得全球LNG液化設施平均利用率顯著增加,2024年全球LNG液化設施利用率或將逐步恢復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

    圖片

    資料來源:IGU圖1 1990—2030年全球LNG液化產能變化趨勢

      

      國際天然氣聯盟預計,受新的最終投資決定和目前已經啟動的在建項目推動,到2030年,全球LNG液化產能可能會增長到7億噸/年以上,以支持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日益增長的需求。不過,目前運營中的LNG生產設施大部分由于上游天然氣產量不足而被迫封存,這仍將在無形中給供應側帶來更多潛在風險。

      過去2年內,全球LNG接收能力持續增長,其中,2023年增加了近7000萬噸/年,是2010年以來新增接收能力最高的一年。2023年,歐洲是新增接收能力最大的地區,增加了3000萬噸/年;其次是亞洲,增加了2690萬噸/年。菲律賓和越南在2023年首次加入LNG進口國之列。截至2024年2月底,全球47個市場的LNG接收能力已達到10.3億噸/年。

    圖片

    資料來源:IGU圖2 2000—2030年全球LNG終端接收能力變化趨勢


      國際天然氣聯盟指出,隨著世界走向低排放未來,各國正在尋求各種方法,在實現氣候承諾的同時,保持能源價格合理、可用和安全。LNG無疑是為快速變化的能源系統提供更大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直接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接收能力不斷增強。

      (三)價格高位回落

      2022年全球LNG需求達到創紀錄高位,原因是俄烏沖突導致歐洲開始加大海運LNG進口量,以替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緊張直接推高了LNG價格。

      自2023年以來,由于美國等國新生產設施增加,加上歐洲和亞洲暖冬減少了取暖用天然氣需求,供需失衡局面有所緩解,價格有所下降。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數據,2023年亞洲LNG現貨市場代表性價格指數普氏JKM全年均價為13.8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年均價格波動率較2022年大幅下降。

      進入2024年,一季度亞洲和歐洲天然氣價格降至危機前水平以下,二季度市場平衡收緊,所有主要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均較上一季度上漲。供需基本面趨緊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給現貨價格帶來上行壓力。LNG供應減少,加上亞洲需求強勁增長,導致全球天然氣市場平衡趨緊,而俄羅斯向歐洲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再次出現不確定性。

      具體來看,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在歐洲,今年二季度,TTF天然氣現貨平均價格環比上漲15%,至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是2016—2020年二季度平均價格的2倍多。LNG流入量下降(同比下降近20%)、挪威天然氣供應意外中斷以及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再次出現不確定性,都給價格帶來了上行壓力。5月20日,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發布公告稱,其從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進口可能因法律因素而停止。TTF價格在公告發布后的幾天內上漲近15%,至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上,創下2023年12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挪威天然氣供應意外中斷,加劇了6月初短期價格波動。二季度,TTF價格的平均波動率為53%,仍比2011—2021年二季度的平均波動率高出近50%。這種相對較高的波動率反映出全球天然氣市場平衡偏緊,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的市場緊張情緒。

      在亞洲,天然氣價格也呈現出類似的走勢。今年二季度,普氏JKM現貨LNG平均價格環比上漲20%,至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是2016—2020年二季度平均價格的2倍多。強勁的需求增長、酷熱的天氣和疲軟的LNG供應增長給亞洲現貨價格帶來了上行壓力。JKM對TTF的溢價從一季度的0.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漲1倍多,達到二季度的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導致更多LNG貨物被運往亞洲。二季度,亞洲LNG進口量同比增長13%,而歐洲進口量同比下降超過25%。

      在美國,天然氣價格從數十年來的低點回升。亨利中心(HH)天然氣現貨平均價格從3月的1.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漲近70%,至6月的2.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游企業減產,加上燃氣發電量大幅增長和出口增加,為天然氣價格上行提供了支撐。二季度,HH天然氣現貨平均價格為2.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接近2023年的水平。

      2024年6月以來,隨著北半球氣溫升高,全球能源價格再次出現波動——歐美天然氣價格上漲,中國進口現貨LNG到岸價格也出現兩波上漲。7月1日,阿格斯ANEA(東北亞地區LNG現貨交付)前半月評估價格為12.5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月環比上漲5.9%,但較2023—2024年冬季峰值價格下跌16.3%。根據阿格斯預測,2027年前LNG現貨價格存在走軟預期,之后有望回升。

      二、LNG供應增長整體較為乏力

      自新冠疫情以來,2024年二季度,由于LNG出口設施檢修和計劃外中斷頻發,全球LNG供應出現了首次季度下降。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4年一季度,全球LNG供應增長了約4.5%,但是二季度供應同比小幅下降,導致今年上半年的供應增長率僅為2.3%。從單個市場規模來看,美國和俄羅斯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較大的增量,合計占全球LNG供應凈增量的近70%。2024年上半年的LNG市場動態表明,在2025—2029年間新一波液化產能上線之前,全球天然氣市場平衡存在不確定性。

      國際能源署預計,隨著新的天然氣液化能力上線,下半年LNG供應的同比增長將加速。2024年全球LNG供應有望增長3.5%,低于2016—2020年間的8%增速。新設施延遲和天然氣供應吃緊等問題,可能會將LNG供應增長推至2025年,進而導致價格大幅波動。

      (一)美國:暫停批準新LNG項目

      美國自2016年首批LNG貨物從路易斯安那州啟運以來,LNG出口量不斷增長。截至2023年底,美國共有7個天然氣液化項目投產,其當年LNG出口量占到全球LNG供應量的五分之一,并超越卡塔爾和澳大利亞,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其中60%出口至歐洲地區。

      2024年1月底,拜登政府表示,將對LNG市場需求、長期供應情況、國內能源成本以及甲烷的氣候影響進行評估,在得出結論之前,將暫停相關出口申請審批。美國能源部表示,暫停審批不會影響已經獲得授權的LNG出口項目,不涉及已經得到審批、正在進行建設的項目。據悉,美國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將導致至少17個擬議項目被迫停滯。根據相關統計,截至2023年12月,美國能源部已批準向非自貿國出口的液化項目能力合計約3.58億噸/年,其中包括美國已投產的出口能力1.07億噸/年、在建項目1.01億噸/年、擬建項目1.49億噸/年;排隊等待審批的出口項目合計1.75億噸/年,其中,有5個項目已取得商務進展,部分接近最終投資決定,合計液化能力5155萬噸/年,顯然,這5個項目受影響最大。

      這一決定在全球LNG行業引起強烈反響,多個LNG相關國際組織感到擔憂,認為美國宣布停止對關鍵LNG出口項目的審批,向全球能源市場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當前,美國已經成為歐洲LNG的主要供應國,其出口量在2021年占歐洲進口量的28%,并在2023年上升至46%,美國LNG對歐洲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歐洲天然氣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歐洲加大了自美國的LNG進口,但歐洲仍面臨供應短缺風險。如果美國暫停增加LNG出口能力,這將進一步加大全球LNG供應短缺風險,歐洲價格波動的風險也將隨之增加。

      2024年一季度,美國LNG供應實現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自由港LNG工廠重啟運營,但在二季度供應同比下降了近3%,因為除了計劃中的工程,運營問題繼續困擾著自由港LNG工廠。美國LNG出口在5月下降了16%,然后在6月恢復增長。盡管出現上述問題,但今年上半年美國LNG供應量同比增長了4%,約24億立方米。隨著現有工廠的擴建和新工廠的投入運營,美國將在今年提供大部分新的出口能力。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2024—2025年,全球新增LNG出口能力將少于前幾年,但美國有新的LNG工廠投產,其出口能力將繼續增長。2024年,美國計劃有兩個重要的LNG項目投產,如果這兩個項目滿負荷運轉,其LNG年產量將增加3800萬噸。

      短期看,美國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并不會改變美國出口量,但是中長期看,美國LNG出口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信心,影響美國在全球LNG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其他天然氣資源國LNG出口力度的加大,美國對全球市場的影響也會隨之減弱。

      (二)卡塔爾:推動北方天然氣田繼續擴產

      卡塔爾天然氣產量和出口量常年位居世界前三,其境內的北方氣田同與其相連的伊朗南帕爾斯氣田共同組成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氣田。卡塔爾曾于2020年宣布將LNG年產量從7700萬噸提升至1.26億噸。截至2024年1月,卡塔爾北方氣田已擁有14條在產LNG生產線,以及東擴項目(NFE)的4條在建生產線、南擴項目(NFS)的2條擬建生產線。2024年2月,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塔爾能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薩阿德·卡比宣布,卡塔爾北方天然氣田將繼續擴產,預計將在現有產能基礎上每年再增加1600萬噸LNG產量。新增加的產能將達到卡塔爾北方氣田目前八成以上的供應量,提升卡塔爾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中的份額。該擴產項目預計將在2030年前完工,屆時卡塔爾的LNG年產量將達到1.42億噸,比現在的產量多出約84%。

      自上世紀80年代北方氣田投產以來,卡塔爾始終保持著靈活務實的對外合作態度,通過吸引埃克森美孚、道達爾能源、康菲等國際石油公司的深度參與,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其LNG產業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近年來,卡塔爾能源公司已從多個國際石油公司手中獲得了位于圭亞那、納米比亞、南非、黎巴嫩、加拿大、墨西哥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勘探區塊開發權益。遍布全球的多元化資產組合極大地提升了卡塔爾能源公司的經營韌性,使卡塔爾在應對單一地區或單一資源市場波動性及地緣政治事件、經濟周期變化等風險時具有更強的戰略靈活性。

      與此同時,卡塔爾加大LNG全球銷售網絡布局力度,積極拓展市場出口市場,一方面鞏固與亞洲傳統買家如中國、日本、印度的長期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增強在德國、意大利、法國、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市場影響力。依托NFE和NFS兩大擴能項目,卡塔爾能源公司與合作國家簽訂長期購銷協議,直接指定最終銷售市場,以確保穩定的出口渠道。如近兩年,卡塔爾能源公司分別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簽訂期限為27年的LNG長期購銷協議和參股協議。2022年,中國從卡塔爾進口LNG 1572.6萬噸。2023年,中國從卡塔爾進口LNG 1666.1萬噸。面對美國等競爭對手的挑戰,卡塔爾更是加快了戰略調整步伐。2024年1月,美國宣布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為卡塔爾LNG產業發展前景帶來了若干利好。由于美國新項目的不確定性,國際買家可能會轉向與卡塔爾簽訂更大規模的供應合同,以確保未來能源安全和供應穩定性。長期來看,這不僅有助于為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提供更可靠的融資保障,還可助其在產能投放后進一步打開銷售渠道。據媒體披露,已有歐洲企業開始與卡塔爾簽署持續到2052年的長期LNG購銷合同。

      此外,卡塔爾傾力打造世界級LNG運輸船隊。2020年,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就與卡方簽署LNG運輸船建造協議,訂單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創下中國船企承接的造船出口訂單金額之最。今年4月初,招商輪船官微顯示,招商輪船與卡塔爾能源公司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6艘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項目長期租賃協議。此次簽約使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長期運輸合約的船舶總數達到104艘。卡塔爾能源公司通過持續投資和升級運輸基礎設施,提升從資源開采到終端用戶各環節上的主動權,增強其自身的商業靈活性和市場響應速度,這些都為卡塔爾LNG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更強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澳大利亞:產業發展達到瓶頸期

      目前,澳大利亞正在運營的LNG項目共有10個,包括西澳大利亞州海上的NWS LNG、Gorgon、Wheatstone、Pluto和Prelude FLNG項目,東部昆士蘭州的APLNG、QCLNG和GLNG項目,以及北領地的Darwin和Ichthys項目,LNG總產能約為8860萬噸/年。其中西澳大利亞州的LNG項目是澳LNG出口的主要來源,占全國總出口量的六成左右。

      澳大利亞是天然氣供應大國,也是天然氣消費大國。近年來,隨著國際天然氣市場對LNG需求大增,澳大利亞將更多的天然氣現貨用于出口,由此引發了澳國內對本國市場可能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的擔憂。2023年,澳大利亞正式修訂了國內天然氣安全保障機制(ADGSM),強化了其在國內天然氣供應短缺時發布LNG出口限制的規定。根據新版ADGSM,澳資源部長每季度評估一次其國內市場是否存在短缺,如果短缺就限制LNG出口。但是,國際LNG現貨市場的買賣合同通常在交貨日前幾個月就已簽訂,買賣雙方無法預測幾個月后到底是短缺季還是非短缺季。如果澳政府啟動出口限制,就會對買賣雙方的供貨安排、運輸船排期、接收站窗口期、滿足下游用戶需求等方面帶來諸多挑戰。

      受澳國內天然氣產量下降、新氣田開發項目被擱置、新政府對國內能源市場干預等因素影響,澳大利亞LNG發展達到瓶頸期。2023年澳大利亞LNG出口量出現10年來的首次下降,但從單個項目情況來看有較大區別。其中,Prelude FLNG項目的季度產量已達到自2019年開始運營以來的最高水平,2023年6月產量略低于100萬噸;2023年6月,雪佛龍開始了Gorgon項目二期的生產;2023年,預計Ichthys項目將創紀錄發運132批LNG貨物,比2022年的112批貨物增長18%,通過升級液化冷卻系統和采取防振措施,該項目努力消除設施的瓶頸以提高產量,計劃將液化能力提升并穩定在930萬噸/年的水平。由于西北大陸架天然氣產量下降幅度較大,預計2024—2025年,澳大利亞LNG產量將再次下降,減至約7800萬噸,出口收入將下降至640億澳元左右。

      2023年12月,澳大利亞的兩家天然氣公司——伍德賽德能源(WoodsideEnergy)和桑托斯(Santos)傳出合并的消息,合并后的實體將把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LNG產業統一整合,打造LNG行業的領先企業。上述兩家公司雖然以LNG業務為主,但其業務領域覆蓋至上游的油氣勘探與開發領域,兩家公司業務在澳大利亞境內占有很大比重。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催生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的發展以實現天然氣產量的增長。就對LNG供應影響而言,澳大利亞這兩家LNG領軍企業合并可謂強強聯合,無疑將助力澳大利亞短期內在LNG市場與卡塔爾一爭高下。近期如此,但遠期尚存不確定性,因為澳大利亞國內的天然氣資源條件一般。英國能源研究院(EI)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澳大利亞證實天然氣儲量為84.4萬億立方英尺,儲采比為16.8,與卡塔爾(證實儲量為871萬億立方英尺、儲采比為144)相比,還存在差距。

      2024年7月,澳大利亞伍德賽德能源公司宣布,已確定收購美國LNG生產商特盧里安公司,包括后者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德里夫特伍德LNG項目,交易總價為12億美元,包括股份資產和債務。伍德賽德公司在聲明中說,按照已達成的協議,伍德賽德將支付總額9億美元的現金,以每股1美元價格收購特盧里安公司剩余流通股,這比特盧里安最近收盤價溢價75%以上。按照伍德賽德公司首席執行官梅格·奧尼爾的說法,此次收購將使伍德賽德在澳本土年產量1000萬噸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得開發美國LNG資源的機會,使伍德賽德成為全球LNG巨頭。

      (四)俄羅斯:歐美制裁下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俄羅斯曾于2018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LNG發展戰略,計劃到2035年LNG產能達到1億噸/年,約占全球增量的一半;同時依托LNG運輸將北極航道發展成重要的海上船運航線,充分發揮其對俄羅斯經濟的促進作用。為此,俄羅斯積極發展LNG項目。

      俄羅斯在產LNG項目主要包括:薩哈林2號LNG項目,于2009年初建成投產,生產規模約1000萬噸/年;亞馬爾LNG項目,于2017年底投產,設計生產規模1650萬噸/年;由諾瓦泰克公司建設的Cryogas-Vysotsk LNG項目,于2019年投產,年產LNG 66萬噸;由俄氣建設的Portovaya LNG項目,于2021年投產,年產LNG 150萬噸。俄羅斯在建和已經有明確規劃的LNG項目主要包括:諾瓦泰克公司主導的北極LNG 2號項目,于2019年完成投資決策,計劃LNG產能為1980萬噸/年;俄氣的烏斯季—盧加LNG項目,計劃LNG產能為1300萬噸/年;諾瓦泰克公司主導的摩爾曼斯克LNG項目,設計年產LNG 2000萬噸;由諾瓦泰克公司主導的Ob LNG項目,計劃年產LNG 600萬噸,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投資決定。

      2022年初爆發的俄烏沖突給俄羅斯LNG戰略推進帶來了不確定性。除了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外,西方制裁目標還直接針對俄羅斯的LNG項目。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無疑將對俄LNG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裝備和船運銷售等產生直接影響。

      2023年11月,美國對俄羅斯北極LNG 2號項目實施制裁,作為對俄烏沖突中俄羅斯有關的“個人和實體”的一系列限制措施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表示,制裁的目的是“限制俄羅斯未來的能源生產和出口能力”。北極LNG 2號項目于2019年完成投資決策,是俄羅斯最大的LNG生產商諾瓦泰克繼2017年投產亞馬爾LNG項目之后的第二個主要LNG出口設施。該項目設計有三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產能為660萬噸/年。該項目原本計劃于2023年底實現首批生產,于2024年一季度達到設計產能,于2024年和2026年上線第二條和第三條產線。2023年12月,在美國制裁實施一個半月后,諾瓦泰克公司向項目的LNG買家發出了遇不可抗力通知。2024年2月,美國又將尚在規劃中的摩爾曼斯克LNG項目列入制裁清單。該項目原計劃于2024年完成投資決策并啟動建造,于2027年實現首條生產線投產,在美國制裁之下,預計項目的建造計劃將受到一定影響。由此可見美國阻止俄羅斯LNG產業發展的決心。

      2024年6月,歐盟成員國就對俄羅斯實施第14輪制裁方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禁止轉運俄羅斯LNG。這是歐盟對俄制裁中首次針對LNG。據法新社的報道,對LNG的制裁包括禁止通過歐盟向第三國轉運俄羅斯LNG、禁止轉運服務以及船對船和船對岸轉運、禁止向俄羅斯新LNG項目提供投資、服務和貨物等。該方案還制裁了俄羅斯的三個LNG項目,還包括一項旨在允許瑞典和芬蘭取消俄羅斯LNG合同的條款。這意味著,歐盟成員國的公司仍被允許購買俄羅斯LNG,但是禁止再轉運到其他國家。這不同于之前對煤炭和海運石油的全面禁止購買。歐盟有官員指出,此次的制裁方案禁止俄羅斯LNG利用歐盟港口中轉,而不是徹底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一些歐盟國家仍在通過烏克蘭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

      在歐美的制裁之下,為了推動儲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商業化和提振國內經濟,俄羅斯繼續推行雄心勃勃的LNG產業發展規劃,并全面實施“向東看”戰略。根據俄羅斯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俄羅斯天然氣產量達到762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4%;天然氣出口量達到203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2023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約800萬噸LNG,同比增長23%,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三大LNG供應國,占中國LNG總進口量的12%,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LNG的最大進口國。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4年1月舉行的一次地質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進一步增加LNG產量,預計到2035年達到1億噸,占全球LNG市場約20%~25%的份額。普京的這一表態顯示出俄羅斯在LNG領域的雄心。2024年上半年,俄羅斯LNG出口同比增長9%,約20億立方米。盡管小型項目也為出口增長作出了貢獻,但是該國目前在運的最大的LNG項目——亞馬爾LNG項目仍是主要的增長動力。

      短期內,俄羅斯LNG行業會在西方嚴厲制裁下面臨外部融資、關鍵技術裝備和船運銷售方面的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從長期來看,通過國家層面的產業支持及對西方技術和經濟制裁的突破,疊加地緣政治局勢逐漸緩解,俄羅斯未來勢必會在國際LNG市場占據一定的位置。

      三、LNG需求增長主要受亞洲市場推動

      繼2022年收縮和2023年逐步恢復平衡之后,2024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在價格較低和供應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恢復了更明顯的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約70%的需求增長集中在一季度;二季度LNG供應增長放緩給主要進口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帶來上行壓力,進而拖累了天然氣需求增長。2024年上半年的LNG市場動態顯示,需求側趨勢比供應側趨勢更為穩定,歐洲對LNG的需求呈現下降趨勢,亞洲對LNG的需求保持增長。

      國際能源署預計,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同比增長2.5%,略高于1000億立方米,由于全球LNG供應量增長有限,因此進口市場的增長或將受到限制。預計工業領域和能源行業自用領域將占天然氣需求增量的55%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快速增長的亞洲市場經濟持續向好,以及歐洲工業天然氣需求復蘇。

      (一)歐洲:需求相對疲軟,地區進口呈下降趨勢

      得益于歐盟REPower EU計劃的實施,歐洲境內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根據歐洲電力行業聯盟近期公布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50.4%,核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3.5%,這標志著歐洲正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向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邁進。而同期,煤炭發電量和天然氣發電量均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最低紀錄,分別占總發電量的9%和13%。

      此外,2023—2024年供暖季降溫不及預期,2024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庫存較為充足,較往年同期整體呈上升態勢。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商協會(GIE)的統計數據,截至6月23日,歐洲天然氣庫存量為30187億立方英尺,較上一周上漲774億立方英尺,漲幅2.6%;庫存量比上年同期高188億立方英尺,漲幅0.62%。

    圖片

    資料來源:GIE圖3 歐洲天然氣庫存走勢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24年上半年,歐洲LNG需求較為疲軟,地區LNG進口呈下降趨勢。根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2024年6月25日,本年歐洲進口LNG共計5334.3萬噸。其中美國占比最大,為46%,約2456.7萬噸,得益于低廉的運輸成本及氣源資源;俄羅斯仍位列歐洲進口LNG供應國第二,LNG進口體量約為968.2萬噸,占歐洲LNG進口18%;阿爾及利亞位列第三,LNG進口體量約為594.5萬噸,占比為11%;卡塔爾向歐洲供應LNG 548.6萬噸,占比為10%,位列歐洲LNG進口國第四;其余各國向歐洲供應LNG約為766.3萬噸,共占歐洲進口LNG的25%。2024年上半年歐洲LNG進口(截至6月25日)相較2023年上半年(1月1日到6月30日)LNG進口減少21.16%,市場供應有所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安迅思公司數據顯示,今年5月,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近兩年來首次超過美國天然氣,俄羅斯重新成為歐洲天然氣最大供應國。根據該公司的統計數據,5月,歐盟國家、英國、瑞士、塞爾維亞、波黑以及北馬其頓的天然氣總供應量中,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占15%;來自美國的占14%,為2022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今年4月,由于一些工廠開展維護工作,自由港LNG出口終端也因機械故障導致其三個處理裝置停運近兩個月,美國當月LNG產量和出口量持續下降,進入5月后開始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隨著LNG出口量整體下降,美國在5月減少了對歐洲的出口,但歐洲仍是其最大的出口地區。期內,美國對歐洲的LNG出口量為318萬噸,占其總出口量的42%,低于4月的325萬噸和3月的431萬噸。美國減少出口的同時,俄羅斯則加大了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數據顯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5月對歐洲的日均管道天然氣供應量,較4月的8340萬立方米增長了7.3%,同比增長了39%。但俄羅斯5月對歐天然氣供應量反超美國的情況,不具有持續性。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這一情況主要是由美國大型LNG出口設施關閉、俄羅斯趕在6月設備維護期前加大土耳其方向輸氣量等一次性因素造成的。另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在夏季能夠通過其北方海上航線向亞洲運輸LNG,同期其運往歐洲的LNG數量或將減少,而美國對歐LNG供應量則已經開始回升。

      在此背景下,歐盟更有“底氣”制裁俄羅斯LNG貿易。如上文所述,2024年6月,歐盟正式通過第14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但第14輪制裁仍未制裁俄羅斯向歐洲供應LNG,或為歐洲天然氣出現缺口時留下了退路。當然也有業內分析認為,當前歐洲對全球天然年氣供應的依賴日益加深,近期受亞洲市場需求旺盛及價格水平較高的影響,全球LNG市場供應量逐步向亞洲市場轉移;此外,俄烏沖突及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因素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參與者對歐洲天然氣穩定供應的擔憂情緒。一旦天然氣市場出現供應緊縮,加之歐洲交易商們會在今年冬季前完成庫存補充,歐洲家庭或將再次面臨高額的能源成本,預計從秋季開始能源成本就會出現反彈。

      (二)亞洲:需求強勁,帶動全球市場增長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亞洲天然氣需求同比增長8%(超過300億立方米)。亞洲的需求增長占到同期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量的60%左右,主要由中國和印度推動。中國繼續推動亞洲地區天然氣需求增長,在所有消費終端領域天然氣使用量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1%(170億立方米)。天然氣價格下跌繼續刺激印度天然氣需求,今年前5個月,印度工業天然氣使用量同比增長超過20%。今年前4個月,日本和韓國的天然氣總需求同比增長3%。

      預計2024年,中國LNG需求將保持有序增長,日本和韓國等傳統進口國家需求將逐步減少。東南亞和南亞新興進口國家消費量將逐步上升,但要完全彌補日本和韓國下降的需求,仍需時日。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國民經濟回升向好,市場調節作用增強,用氣結構持續優化,多能互補成效初顯,市場需求較快增長。全年中國LNG進口量98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6%(上年為-19.5%)。新簽LNG長期購銷協議連續3年保持相對高位,新履約長協合同量914萬噸/年。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市場持續復蘇向好。1—6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1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分行業看,城市燃氣用氣較快增長,其中交通領域受LNG經濟性明顯、LNG重卡銷量增長影響,用氣快速增加。天然氣進口量90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8%,其中LNG進口525億立方米。

      據氣庫數據監測,2024年上半年中國LNG表觀消費量2016.95萬噸,同比增加20.86%,但在市場進入常規淡季終端消費不振的背景下,1—6月消費量增速逐步放緩。工業及車船板塊為LNG消費主力,上半年總消費占比達79.20%。其中車船板塊消費量不僅是LNG用量最大的板塊,也是去年同期增速最快的板塊,同比增長率為26.35%。在國產LNG項目不斷投產的同時,進口接收站在2024年上半年亦有新增,國網漳州及北燃二期項目均在上半年正式投產運營,進口LNG接收站新增接轉能力300萬噸/年,截至6月30日,中國進口LNG設施總計29座(含小型儲運站,不包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合計接轉能力13714萬噸/年。2024年下半年預計建設投產進口LNG接收站多數分布在華南、華東地區,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新增產能2930萬噸/年。同時國產液廠陸續建成投產,屆時國產液廠總設計產能將高達2.12億立方米/日。

      2024年下半年,預計在進入冬季采暖季后,LNG需求將跟隨整體天然氣需求增加。其中,預計城市燃氣的LNG調峰需求增加將較為顯著。在LNG高價的牽制下,預計工業與發電用LNG需求增加仍較有限。車船用LNG市場則將受益于政策驅動和成本優勢,保持增長態勢。

      四、全球LNG市場趨勢展望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LNG在能源系統的可靠性和控制排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理想的過渡能源,市場前景廣闊。然而,在全球天然氣供需和貿易格局的深度調整下,多重因素使得供應受限的全球LNG市場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短期內LNG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很難徹底扭轉。在供給側整體緊張、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速迅猛的市場形勢下,需持續監控全球LNG供應鏈風險。

      (一)能源轉型背景下LNG是理想的過渡能源

      2023年12月,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在漫長且艱難的談判中通過了最終決議《阿聯酋共識》。盡管大會取得了全球盤點完成、各國首度一致同意將從化石能源轉型、氣候資金承諾接連敲定等令人矚目的成果,但由于各國在實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仍有較大差距,新舊能源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無縫銜接。因此,相較石油、煤炭,更加清潔高效的天然氣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過渡能源。

      殼牌于2024年2月發布的《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前景報告2024》指出,LNG在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替代煤炭發電、降低碳排放,還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增長情境下提供電力系統所需的電源靈活性,隨著全球逐漸擺脫污染更嚴重的化石燃料,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將增長50%以上。為此,殼牌計劃到2030年將其LNG業務在2022年的基礎上擴張20%~30%,采購量在2022年的基礎上增加15%~25%。不僅是殼牌,BP、道達爾、Equinor及埃尼等歐洲國際石油公司持續在天然氣業務全產業鏈各環節加強投資,在天然氣并購市場上頻頻出手。根據高盛集團2024年6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投資增長有達到頂峰的跡象,而LNG的投資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5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變革,以應對最終石油需求的長期下降和全球天然氣需求的上升,這一趨勢正在整個行業產生影響。

      (二)新興經濟體LNG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

      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浪潮之下,LNG作為當前主要的清潔能源類型之一,市場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了對LNG的大量需求。

      2024年7月,BP發布2024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指出,LNG需求將在未來幾年內迅速增長,按照目前的軌跡,即當前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全球LNG需求將增長40%,這一增長主要由新興市場中工業、發電和家庭用氣的需求驅動,這些地區正加速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目標。2030年后的LNG需求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其中印度占這一增長的三分之一,這段時期內歐洲由于能源轉型天然氣需求下降,中國則由于俄羅斯管道氣供應增長而減少對進口LNG的需求,從而抑制了全球LNG貿易的整體增長。在當前情景下,預計到2050年,中國以外新興經濟體的天然氣需求量將增長50%以上,超過全球天然氣需求量的整體增長幅度,這主要由電力和工業部門的天然氣消費量增長拉動。全球天然氣需求的增長也受到中國消費量增加的推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工業和電力部門的天然氣使用量增加而推動的。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在2040年后大致趨于穩定,到2050年將比2022年的水平高出約三分之一。發達經濟體的天然氣需求在2022—2035年基本保持不變。2035—2050年,發達經濟體的天然氣消費量預計下降20%以上,這反映出電力、工業和建筑行業向電氣化和低碳能源的明顯轉變。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背景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面臨規模大、時間短、成本高等挑戰。作為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氣將在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提供重要保障。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需求預計將于2040年前后達峰,峰值約為6100億立方米。

    圖片

    資料來源:BP圖4 2000—2050年全球LNG貿易變化趨勢


      中國LNG消費需求和供應成本長期均看漲,遠期市場發展與管道氣進口項目狀況息息相關。預計在3~5年內,LNG消費需求將持續上漲。2028年后,或有新增進口管道氣項目進入市場。俄羅斯積極推進中俄中線建設。《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明確提出支持加快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建設。這些管道氣項目建成后將對LNG消費需求產生一定影響。此外,LNG成本增長等因素也將抑制中長期LNG的消費增長。研究結果表明,中國LNG消費需求將在2040—2050年達到峰值。

      (三)全球LNG市場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盡管當前全球LNG價格水平有所回落,投資也逐步恢復,但LNG供應仍相對緊張,市場對不確定性更為敏感。如2023年以來,澳大利亞液化項目工人罷工、巴以沖突、紅海危機等供應鏈風險事件頻發,導致全球主要市場氣價波動加劇。

      國際天然氣聯盟在《2024年世界液化天然氣報告》指出,多重因素使得供應受限的全球LNG市場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當前的市場平衡狀態十分脆弱。如,拜登政府暫停對LNG項目的審批,可能會使超過7000萬噸/年的新增產能被迫推遲;歐美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導致俄羅斯近2000萬噸/年預期產能被迫“退市”;烏克蘭可能在2024年末不會延長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協議,屆時,根據相關資料,歐盟的天然氣供應量將減少136億立方米,約占其2023年消費量的4%;造船廠產能瓶頸或將給新LNG船舶交付帶來拖累,根據海運及海工咨詢公司克拉克森數據,受限于海岸線審批限制、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提升等問題,全球活躍船廠數量從2008年的1031家下降至2023年的371家,新造船產能集中度明顯提升,導致新船交付時間愈發推遲。此外,LNG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包括中東地區持續存在的安全風險,以及一些氣田的產量下滑等。只有解決當前及預測的短缺問題,全球LNG供應平衡以及能源安全才能夠得到恢復。國際天然氣聯盟表示,在供給側整體緊張、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速迅猛的背景下,全球LNG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扭轉。面對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需持續監控全球LNG供應鏈風險。

    責任編輯:余璇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研報 | 全球LNG市場形勢回顧與展望(2024)》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永康皇庭招聘信息最新  美國賣油最新信息匯總  牛散景華最新信息  退役老兵最新信息采集表  衡水招工最新招聘信息  呼蘭找工作信息大全最新  臨沂最新工地招聘信息  瀘水市砂石最新拍賣信息  蘇州正耀招聘信息最新  鄭州平安最新招聘信息  務川最新疫情信息公布  吳圩最新的招聘信息  新加玻疫情最新信息  貳佰信息最新地址  今日福建疫情信息最新  武漢客勤招聘最新信息  重慶訊豪招聘信息最新  羊馱寺拆遷最新信息  孤島驚魂6最新信息解密  天津尖山最新房價信息  鑼響最新招聘信息  雨花區樓市最新樓盤信息  荔浦鋼結構招聘信息最新  江化微都最新信息  河正宇方最新信息  襄陽企業最新招聘信息  南昌古茗招聘信息最新  乍浦碼頭最新招聘信息  大連旅順港最新通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