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admin_qifei 2025-03-06 案例展示 10 次瀏覽 0個評論

    摘要:利用美國1966-2017年五十年的大型槍擊案數據[1],本文分析了大型槍擊案的時間分布、地區分布、槍擊對象結構、案發地點分布、作案原因統計和槍手特征等內容。本文對于希望前往美國東海岸上學、工作、蹦迪的惜命群體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20年Eminem的新專主打歌Darkness再一次把公眾視線引向控槍問題,象征自由和獨立的持槍傳統和日益惡化的社會問題不斷的摩擦碰撞。

    人們對于槍擊案也從最初的驚恐,逐漸變為平靜,不間斷的媒體報道似乎不能再像最初那樣劇烈地挑動人們的神經。

    在猜測追求自由的美利堅人民對于控槍的呼喊究竟是在沉默中爆發還是在沉默中滅亡之前,我們先從數據角度深入了解一下美國槍擊事件。

    一、響徹五十年的槍聲

    經過統計,1966-2017年五十年間美國發生大規模槍擊案398起,共造成1996人死亡,2488人受傷,每年平均發生7起,無情收割39人的生命[2]。

    下圖展示了1966-2017年大型槍擊案在不同年度、季度和月份的分布情況。

    從月份上來看,2、3和4月份大規模槍擊事件最多,6、7和9月案件數量最少;從季度上來看,第一季度也即春季,是大規模槍擊的爆發期,大規模槍擊數量占總數量比重達到38%;從年份上來看,大規模槍擊案在2010年后進入了相對高發的時間段,其中2016年,也就是唐納德·川建國同志當選的年份(非正式上任),大規模槍擊發生次數最多,共計69次。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二、 東西海岸,何處安寧?

    我們統計了槍擊案發生的地區分布,繪制熱力圖如下。

    不難發現,大型槍擊案多發于美國東部地區,田納西、佐治亞、俄亥俄及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多發于華盛頓和加利福尼亞地區。相對東西海岸線,美國中部地區槍擊事件發生較少。這可以嘗試從經濟和人口兩個角度進行解釋。

    經濟方面,一是東西海岸線經濟發達,貧富差距較大可能會引發一些矛盾;二是東西海岸線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導致一些人處于間歇失業狀態,加上旁人施加的種種壓力又沒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很容易被邊緣化進一步引起惡性傷人行為,蓄意報復社會。

    人口方面,一是由于中部平原相對地廣人稀,人口密度較低,而東西海岸線人口聚集,基數較大更有幾率會發生沖突事件;二是東西海岸線更為多元,吸引較多外來人口,種族矛盾和文化沖突更容易產生。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其實,更高的槍擊頻率不僅代表了今天的風險,也代表了未來的風險。亞利桑那州研究員Sherry Towers畢生都在研究傳染病的傳播建模,近年來,她在最新的模型中發現,大規模槍擊案,尤其是校園槍擊案也具有病毒般的傳播屬性,受人矚目的槍擊案發生后,在本地區以及周邊地區會有明顯的蔓延跡象,吸引更多人進行模仿,引發出更多的槍擊事件,而媒體的大肆報道和轉播將會增強這一效應[3]。

    三、 有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01.受害對象

    “世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下圖,我們統計了歷年來大規模槍擊案的槍擊對象試圖分析受害者群體特征。

    可以看到,將近半數的槍擊對象是隨機對象。顯然,無論槍擊犯出于對社會還是對其他人的恨,又或者單純有精神問題,與其無緣無故的吃瓜群眾成了無辜的受害對象,可以說是防不勝防(舉起手中的黃歷)!

    其次是來自于家庭的矛盾,導致了親人間相互攻擊的悲劇,同事間、同學間的矛盾也不容忽視,位列第三、第四,希望我們的讀者都能妥善處理好同事、同學間的關系,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多活五十年。

    相反,通常人們印象中高危的警察并不是槍擊案的主要受害者,在將近400起的槍擊案中,以警察為直接目標的案例僅占9例。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02.案發場所

    進一步地,我們統計了大規模槍擊案的發生場所如下。 

    可以看到,家、公司、學校是槍擊案的高發地,槍手可能是朝夕相處的家人、一同共事的同事或一起學習的同學,當然也有可能是某天突然闖入生活區域的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其他槍擊案高發場所多是人流密集地區,商場、夜店、俱樂部等,此類場所槍擊案更多為隨機性槍擊,不針對特定個人。

    此外,關于信仰問題和種族主義的槍擊案也屢發不斷,因此教堂也成為了槍擊案相對高發的場所,例如2015年著名的黑人教堂槍擊事件,奪走了9名非裔美國人的性命[4]。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四、 沉重的扳機

    01.作案動機

    扳機是沉重的,因為上面擁有生命的重量,但是悲哀的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扣動則要輕的許多。我們統計了大規模槍擊案的作案動機(如下),嘗試分析作案者出于何種動機,毫不負責地剝奪別人的生命。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如圖所示,在246起動機已知的大規模槍擊案件中,精神問題占據最大比例,有68起,而恐怖襲擊位列第二,占65起。

    除了這兩個動機之外,更多的是情緒上的壓抑、挫敗引申出的對他人或社會集體的報復,心理學家Peter Langman曾在采訪中說,憤怒與絕望兩種情緒的混合驅使人們拿起手槍對他人進行報復,并且在他的研究對象中,有一半的校園槍手在槍擊后選擇自殺。大多數槍手并沒有一個完成槍擊案后逍遙法外的計劃,他們大多數把這當作他們人生中的最后一項行動,是另一種層面的自殺[5]。

    02.槍手特征與作案場所類型

    此外,我們還統計了槍手種族、年齡以及其作案場所類型的選擇。

    如下圖,可以看到所有作案者種族中,白種人與歐裔美國人占據最大的比例,其次是黑種人和非裔美國人。年齡分布上,主要構成人群是16-45歲青壯年群體,其中16-30歲青年人群略多于31-45歲壯年人群。在作案地類型上,超過半數的作案地為封閉室內場所,例如家里、公司和學校等。

    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五、 滴血的花名冊

    我們分別統計了傷亡人數和警察死亡人數最多的3起事件,并對其進行簡單介紹。

    總的來看,在襲擊平民造成傷亡人數最多的top3案件中,有兩起為白種人;而襲擊警察造成警察死亡數最多的top3案件中,作案者全部為黑人。具體詳細作案原因、作案細節感興趣的小伙伴可自行搜集資料進行了解。

    排序+傷亡人數(死亡/總傷亡)+兇手種族+標題+地點+日期+摘要

    top1+傷亡人數(59/585)+白人+拉斯維加斯賭場槍擊事件+拉斯維加斯+10/1/2017+斯蒂芬·克雷格·帕多克,在馬納達萊灣酒店的32層向拉斯維加斯的音樂會觀眾開火,沒有明顯的原因。他開槍自殺,并在執法人員到達時死亡。他已經64歲了。

    top2+傷亡人數(49/102)+其它+奧蘭多夜總會大屠殺+佛羅里達奧蘭多+6/12/2016+6月12日凌晨,29歲的奧馬爾·馬廷襲擊了奧蘭多的Pulse夜總會。在長時間的僵持之后,他被突襲俱樂部的執法人員擊斃。

    top3+傷亡人數(12/82)+白人+極光影院槍擊事件+科羅拉多州奧羅拉+7/20/2012+24歲的詹姆斯·霍姆斯在《黑夜崛起》首映當晚在一家電影院開槍,隨后在電影院外被捕。

    排序+死亡警察數+兇手種族+標題+地點+日期+摘要

    top1+死亡警察數5+黑人+達拉斯槍擊警察案+德克薩斯達拉斯+7/7/2016+邁卡?澤維爾?約翰遜(Micah Xavier Johnson)是一名25歲的退伍軍人,他在一場“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和平抗議活動中襲擊了警察,打死5名警察,打傷9人及2名平民。在市中心的一棟大樓里,經過長時間的僵持,執法人員使用機器人炸彈殺死了約翰遜。

    top2+死亡警察數4+黑人+咖啡店槍擊警察案+華盛頓Parkland+11/29/2009+現年37歲的莫里斯·克萊蒙斯(Maurice Clemmons)是一名重罪犯,因強奸兒童的指控被保釋出獄。周日早上,他走進一家咖啡館,槍殺了四名在輪班前去那里使用筆記本電腦的警察。克萊蒙斯在逃離現場時受傷,在經過兩天的追捕后,他在西雅圖被一名警察擊斃。

    top3+死亡警察數4+美國黑人或非裔美國人+新奧爾良槍擊警察案+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12/31/1972+1972年的新年前夜,一名23歲的前海軍牙科技師來到新奧爾良警察局中央禁閉室,槍殺了4名警察。七天后,1973年1月7日,槍手射殺了一名雜貨商,并進入市中心的霍華德·約翰遜酒店,在酒店樓頂槍殺了17人。

    六、 總結

    綜上,文章分析了美國1966-2017年五十年間大型槍擊案相關數據,大致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從年份來看,美國大規模槍擊案近十年來進入相對高發階段;從季節來看,春季發生數量最多。

    第二,美國東西海岸大型槍擊案相對更為頻發,相較之下,中部地區大型槍擊案發生數量較少。

    第三,槍擊對象主要為隨機對象,而非特定群體。在非特定目標槍擊案中,商場、俱樂部和夜店是槍擊案發生的主要地點。在特定目標槍擊案中,家人、同事和同學是主要的槍擊對象。

    第四,槍擊者作案動機可以主要歸類為槍手的精神原因、恐怖襲擊、憤怒和挫敗沮喪。

    第五,大規模槍擊作案者種族以白種人和歐裔美國人居多,其次是黑種人和非裔美國人。作案者年齡階段以青年(16-30歲)、壯年(31-45歲)為主。作案地以封閉場所為主。

    最后,相對匕首、砍刀等工具,槍支造成的破壞性和帶來的損失更為慘重,美國的控槍議題究竟會走向何處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欲奪其命,何患無具”,槍支、刀具只是殺人工具,我們也許更應該關注一個個案件背后的邏輯和成因,他們是否反映了某種社會問題?是否暗示了某種社會矛盾?只有從根本上反思并解決這些矛盾,才會真正減少“惡性傷人事件”的發生,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資料:

    [1] Data comes from kaggle。

    [2] Refered to the following url, https://www.kaggle.com/zusmani/us-mass-shootings-last-50-years?select=Mass+Shootings+Dataset.csv 

    [3]“Mass Shootings Can Be Contagious, Research Shows”,NPR ,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9/08/06/748767807/mass-shootings-can-be-contagious-research-shows 

    [4]“Charleston church shooting”, A&E Television Networks, https://www.history.com/this-day-in-history/charleston-ame-church-shooting

    [5]“A Vital Conversation About School Shootings: Q & A with Dr. Peter Langman and Superintendent Joseph Roy”, Lehigh University, https://ed.lehigh.edu/news-events/news/school-shooting-facts

    數據 | YaJie 

    設計 | YaJie、璇璇璇璇子

    文章 | 張子豪、YaJie 

    編輯 | 璇璇璇璇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Giao數據"  轉載請到微信公眾號后臺或文章末尾留言處聯系原作者!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槍口上的美利堅:近50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數據分析》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