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9021次中歐班列在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裝載貨物,準備發運。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一輛滿載辦公用品的TIR運輸車輛在鄭州海關的監管下駛出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開往俄羅斯。本報資料圖片
鄭州機場的工作人員正將盧森堡航空貨機運來的德國機械設備卸下飛機。本報記者 鄧放 攝
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
——習近平
要以提升內外開放能級為支撐,加快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
——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
□本報記者 王歌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北貨運區,一架又一架跨境包機排隊起飛,將“中國造”產品送往全球;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龍門石窟等景區內,外國游客數量持續攀升,因“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河南迎來一大波“國際流量”;
小攤上的東南亞熱帶水果、商場里的馬來西亞鮮食榴蓮憑借冷鏈物流搶“鮮”登陸各地市場……
春日里的生活圖景,讓開放的河南可知可感。
數據是有力的證明。2024年,我省外貿進出口總值8201.7億元,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10位,同比增長1.2%,頂壓前行后勁足;全省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9萬億元,保持中西部省份第1位。
數字的背后,是我省高水平開放的強勁脈動。憑借區位交通優越、產業體系完備和市場潛力巨大等比較優勢,河南不斷提升國際鏈接度,奮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著力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通道升級“樞”聯天下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設施高效互聯互通是血脈、是經絡。更好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河南在打好“樞紐”這張牌上持續發力。
——對外,空、陸、海、數“絲綢之路”通道建設協同并進。
“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進入2025年,鄭州機場喜訊頻傳,“鄭州—塔什干—伊斯坦布爾”跨境電商全貨機等航線開通,河南空中運輸能力持續提升。去年,第二屆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在盧森堡舉辦,開放的河南讓世界矚目;
“陸上絲綢之路”風馳電掣。今年1月份,中歐班列(鄭州)開行315班、同比增長200%;2月份,鄭州—阿什哈巴德TIR運輸線路開通,兩周歲的河南TIR持續拓寬亞歐“第四物流通道”;
“通江達海”逐步照進現實。新春伊始,周口晉升為全國37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從固始港區出發,沿著淮河一路向西,100多公里的河段上一個個重要工程快馬加鞭趕進度;
“數字絲綢之路”加快建設。依托鄭州大數據實驗區、打造全國性數據中心樞紐,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開展產業帶對接活動等,持續延伸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網絡空間。
河南鋪就聯通全球的“高速路”,加速延伸國際貿易大通道。
——對內,多式聯運助豫加速融入全國市場。
“海鐵直運”使河南攬海入懷。常態開行鄭州至青島等港口鐵海聯運班列,不僅為企業降本增效,更打通了河南與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對接聯系,打開了樞紐經濟發展新天地;
“空高聯運”讓高鐵與“空中絲路”雙向擁抱。今年1月,“空高聯運”正式在豫落地,截至2月底,我省已通過空高聯運方式運輸服裝貨物26次,總重達到20.49噸。
向北對接京津冀,向東融入長三角……以“米”字形高鐵網為牽引,河南加強各種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持續做大做強樞紐經濟。
內外聯通,一張晝夜不息的立體交通網,讓“不沿邊不靠海”的河南,加速躍升為鏈接全球的“新沿海”。
制度引領創新蝶變
制度型開放是更高水平的開放。以推進自貿試驗區2.0版建設為引領,我省加快首創性、集成式探索,以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
——制度引領,降低開放門檻。
一批從歐洲飛來的快時尚服飾落地鄭州后,只需半天就能出現在全國各大商超內。得益于“空運進出境貨物區港直達直裝”模式,鄭州“保稅+空港”疊加優勢進一步放大,不斷打通“買賣全球”全產業鏈條。
全國首創“通關模式智選菜單”服務、試點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模式……一項項創新舉措持續打破制度的藩籬,不斷降低開放的成本,為河南贏得了高質量發展更多主動權。
——創新驅動,業態持續向新。
在盧交所發行中國首只支持SAF綠色債券;與法國SIMAERO集團攜手,落地全國首單跨境模擬機經營性租賃業務……去年6月的盧森堡之行,鄭盧合作有了整體的進階升級。
像這樣的創新案例,在我省還有很多。翻開河南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最佳實踐案例,“開設‘海外文化驛站’打造海外文物回流新模式”“構建‘三評一審’專利運營模式”等創新實踐涵蓋交通物流、海關監管、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賦能更多行業發展,引發產業蝶變。
當好制度創新“頭雁”,河南共享改革創新紅利。截至目前,河南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615項創新案例,2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
引進走出鏈接世界
剛剛過去的一周,鄭州很忙。比亞迪、富士康、華為、超聚變等頭部企業有關負責人相繼赴鄭,或加碼投資河南,或來豫深度布局產業鏈。
元宵節剛過,河南省便組團赴港澳舉辦春茗活動,開啟今年首場境外出訪活動。今年,我省把外資企業圓桌會搬到了香江畔,讓春茗活動成為豫港澳之間深度合作、深入交流、深化友誼的重要橋梁。
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河南著力拉緊產業合作紐帶、積極擴大“朋友圈”,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招商引資賦能產業發展。
可口可樂、正大、益海嘉里等國際“巨頭”持續加碼,延鏈補鏈強鏈;比亞迪、寧德時代等行業領先企業布局河南,帶動產業升級轉型。
開年以來,我省發揮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精準招商,吸引來一批知名企業落子中原。
——對外貿易后勁更足。
出口產品趨向多元。通過現代化交通和“互聯網+”鋪就的新商路,焦作沁陽市紫陵鎮的小皮筋、駐馬店平輿縣的戶外休閑用品不僅國內市場份額超大,更“飛”向全球市場;鄭州出品的微短劇已通過APP“登陸”東南亞、歐美用戶的手機。
生意半徑快速擴大。2025年第一天,全國首份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落地河南,我省經貿合作伙伴再擴容;RCEP實施三年來,近600家豫企享惠超6億元,政策紅利充分釋放。
更多豫企敢于出海。去年,我省舉辦超百場“跨境電商+產業帶”活動,讓“源頭工廠”產品直抵海外市場。今年,河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成立,幫助“外貿小白”摸到“出海”的門道。
曾經,古絲綢之路上的聲聲駝鈴伴著商旅的步伐,串聯起一條連接中外的貿易通道。
如今,大型全貨機的呼嘯聲、貨運班列的汽笛音、郵輪的轟鳴和E貿易繁忙的鍵盤敲擊聲,交織成河南高水平開放的強音。
記者手記
讓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本報記者 王歌
行走在鄭州街頭,經常能和老外碰個照面;吃一頓火鍋,新西蘭冰鮮毛肚是菜單里的“明星單品”;買一件進口化妝品,最快隔天就能收貨。近兩年,日常生活中國際元素頻現、辦事購物更加便利,讓老百姓對開放紅利感知更為明顯。
開放,從來不是沿海的專利。近年來,河南牢記囑托,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上實現了歷史性躍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高水平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必然要求。對于河南而言,擴大高水平開放,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提供重要支撐,既是謀當下,又是看長遠。
年初河南的“新春第一會”讓人印象深刻。圍繞擴大高水平開放,會上提出要“主動強化對內開放”“全面深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明確了開放的方向及內容。持續做深做強開放平臺、拓展提升開放通道、厚植跨境電商物流優勢……開年以來,河南奮力拼搶抓落實,跑出了開放發展新氣象。
今年春天,我省首次將外資企業圓桌座談會搬到了境外,認真聽建議、誠摯聊發展。以開放的心態交朋友,我省的“朋友圈”持續拓展,以發展的眼光謀未來,河南開放之路也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