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12日,張江發布主辦的系列活動——人工智能,聚慧時代的“醫療智時代”,邀請原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就人工智能目前在主流產科醫院的應用做了演講。段濤認為,雖然目前的應用還是弱人工智能,但已經可以解決很多簡單問診的問題,也就是說可以替代一般的門診醫生。而人工智能接下來的發展,對很多圖像分析的醫生會產生很大沖擊,因為機器人看圖片,比醫生準確且高效。以下是段濤演講內容的摘錄:
我現在創業了,做一家醫院管理公司。在我做院長的時候,我們跟創新公司合做一些人工智能的應用,今天就把我在做的過程中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醫院里面在什么場景下,可以用人工智能?
可能大家現在講人工智能時會遇到一個問題,人工智能有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又簡稱弱智,今天我們就講一下比較弱智的東西。
我們有手機,現在大家做搜索,需要甄別那么多信息。如果上百度搜索,搜索結果會被操縱,現在的搜索公司很多方面都非常商業化。而且一搜幾十萬條信息,看不過來。
所以最好就是直接給最準確的答案,海量的信息都是垃圾。UGC是用戶產生的內容,PGC是專業人士產生的內容。有些大公司說一年有成億條的數據產生,這都是UGC。他們有很多用戶,這些媽媽在上面聊天,然后就產生了這些UGC。這里面的東西絕大多數不對。現在說數據大小,至少有1億的才叫大公司吧。但如果大家開始做人工智能的話,這些商業的搜索公司可能會有壓力,我不是瞎編,我們在做嘗試,我們一直在看人工智能在醫院應用。哪怕是最簡單的人工智能。不要一開始就想著用全世界最好的技術,沒那么簡單。
先要從最簡單的來做,有家機器人公司幫我們開發了客服機器人。
看我們醫院要預約,什么時候去門診,怎么去掛號都有。你需要再打電話嗎?不需要再打電話,打個電話整半天你還不一定記得住,這上面都有了。那現在就是我們醫院的客服你去用我們的機器人客服系統的話,你提問的問題符合率已經超過了92%,這是最簡單的應用,但對我們的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他的效率是人工客服的四五倍,而且365天從不抱怨。
大家不要期望值太高,一上來就讓人工智能治療癌癥。我可以告訴你,人工智能治療癌癥,還遠著呢?不過現在可以替代醫院里非常復雜的事情。
前面這是輔助,接下來有直接應用。我的客服文章已經寫了三年多了。懷孕生孩子方面的事情,基本上90%以你想要了解關于懷孕生孩子的事情,只要看我的微信就可以了,我的內容有三個原則,科學性、權威性、趣味性。因為我講的每一句話,必須有出處,必須有科學依據。但是有科學依據還不夠。譬如用某種藥治療某病,搜索科普文章,有三種結果,第一這個藥可以治好疾病,第二這個藥沒什么效果,第三這個藥對這個病人的病有害。任何的事情查科學期刊都會有這三個方面的內容。而且這都是科學的,哪個最準確,最適合你?你不知道。所以客服文章還要靠權威,要讓最好的專家認可這個證據,即使有矛盾的證據。所以說為什么一般的小醫院的醫生,他們寫的東西雖然也把科學的依據拿過來給大家看,但是大家不敢照著去做。
但是我寫了三年的文章,數量很多,一個個去查會查死你。我們的團隊商量,把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論點都拆開,跟人工智能相匹配,人工智能參考你問的,給出對應的答案。所以說我的微信就變成了弱人工智能的醫生。
如果有提問題,機器人小助手就可以回答,它反應非常快,基本就是問題提出了,你一點回答就出來了。這個機器人每天回答三四千個問題。有了這么一個系統,就不需要去百度去搜索了,也不需要醫生一次次出面來回答。
理論上講,如果我把懷孕生孩子事情相關的話題都寫了,那么全中國不需要第二個人再去寫科普文章了。
我這東西也可以拿去賣錢。有人曾經來跟我談,說他們有幾億人的活躍用戶,每天那么多的優質的UGC。我說你的UGC90%以上是垃圾。
所以小屏時代,需要的是這種東西,這雖然不是一個很正宗的人工智能的東西,但非常高效率,所以不要一講人工智能就搞那種高大上。先從小的做起,先從業內來做。
有個病理學專家花了整整三十個小時看的片子,然后把他得出的結果跟谷歌的診斷片去比較,病理學家的準確率是73.3%,人工智能是88.5%。核磁共振的影像可以通過生物學習合成影像系統。還有內設分辨影像診斷皮膚癌的,皮膚癌不就是看照片嗎?未來很多的皮膚科醫生都會被淘汰掉,全球最好的皮膚科的專家,把皮膚科的疾病都整理好,圖像等數據歸類對應好。患者拍張照片發過去,人工智能就可以告訴你是什么毛病。而且診斷結果比醫生要準確、要及時。那么99%的皮膚科醫生就沒活干了,還有皮膚美容、肺癌等數據庫也在完善。
2017年以來病理科、影像科的醫生老被打臉,但是怎么打臉打不到我們產科醫生臉上,總不能讓人工智能幫你接生吧。所以,到醫院經過淘汰以后剩下的醫生,要靠純手工、純手藝吃飯才能活下來,那些看圖片的醫生,大多數可能被滅掉。
人工智能在醫療場景下的應用還有很多問題。人工智能會取代臨床醫生嗎?很多地方肯定能取代。但要取代所有的醫生,可能做一輩子也不可能,但那些能力和水平低于平均值的醫生,可能很快,甚至接下來兩三年內就不需要了。現在已經出現了一種狀況,我們醫院里的產科醫生,還有外地的產科醫生,他們每天都看我微信上文章,后來病人在我的微信號里投訴,說你們醫生一碰到有問題,他自己不回答,直接讓我們去問機器人。我也沒去推薦讓他們用,但他已經懶得跟病人去說了。這些醫生還在工作,只不過他們成為了這個機器人的周邊設備。所以這些醫生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后就是為人工智能打工,或者慢慢被取代掉。
生孩子去產檢經常做的哪幾件事情?現在有三樣,體重、血壓、小便,這些檢測數據病人不需要醫生了,坐在馬桶上體重數據就有了,小便的時候用個設備自動收集尿樣做檢測,再生成檢驗報告,血壓也是在家用血壓檢測設備。這幾個數據通過手機就傳到醫生的終端,這些都在家做了就不需要去醫院。
生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到35周之后要留在醫院做胎心監護,這個很麻煩,現在可以怎么做呢?有一家創新公司的胎心監護拿傳感器直接貼在肚子上,24小時后拿下來,也可以帶著這個設備去跑步。所有信息都可以記錄在手機里。
到醫院產檢花一天在醫院里,醫生的臉色還不好看,老公也受不了,這些事情在家都做好了,還需要看醫生嗎?
人工智能需要多久才能臨床,其實現在就可以進行臨床,有些事情已經臨床了。現在人工智能雖然不能替醫生去作臨床,但已經有兩個非常大的優勢,一是大大提高準確率,醫生一天看那么多東西,眼睛都看花了,心里發毛,準確率會下降,但機器人就不會,而且它的準確率看得越多數據越多,準確率反會提升。第二,看醫生的效率明顯提升,一個人看一張片子的時間,機器人可以看好多張片子。
但一定要警惕假人工智能公司。真假人工智能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你要看他們有沒有學習進化能力,有些的圖象識備公司就是一個數碼裝備。它的水平永遠不會長進。而真的人工智能公司會讓機器看更多的圖片,喂更多的資料,那它的診斷準確率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