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發現,40歲以上人群中40%存在頸動脈斑塊,需嚴密追蹤。頸動脈斑塊可能導致腦卒中,建議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并治療。
本文目錄導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頸動脈斑塊作為一種常見的血管病變,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最新研究表明,40歲以上人群中,有40%的人存在頸動脈斑塊,為了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嚴密追蹤頸動脈斑塊,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當務之急。
什么是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壁上的一種病變,主要由膽固醇、脂質等物質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當斑塊逐漸增大,可能導致頸動脈狹窄,進而引發腦梗塞、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疾病。
40歲以上人群40%存在頸動脈斑塊
據最新研究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有40%的人存在頸動脈斑塊,這一數據令人觸目驚心,說明頸動脈斑塊已成為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逐漸老化,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
嚴密追蹤頸動脈斑塊,預防心血管疾病
1、定期體檢:中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頸動脈彩超檢查,以便及時發現頸動脈斑塊。
2、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有助于降低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
3、控制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是頸動脈斑塊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控制好病情。
4、藥物治療:對于已存在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醫生會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他汀類藥物等。
5、定期復查:對于頸動脈斑塊患者,應定期復查,監測斑塊的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40歲以上人群40%存在頸動脈斑塊,這一數據提醒我們,預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通過嚴密追蹤頸動脈斑塊,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我們共同努力,關注頸動脈斑塊,為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