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taohe 2025-03-07 純凈水設備 10 次瀏覽 0個評論

    以 BAT 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一直是求職者眼中的香餑餑,“大廠經歷”在國內就業環境中無異于一塊金子招牌。

    對于企業和HR來說,大廠的職級規則也是整個行業的標桿,從中小微企業到大型企業,大家都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可以參考和學習的地方。

    今天幫大家整理了一份薪資、職級、考核、晉升條件資料,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華為、京東、美團、滴滴、小米 9 家互聯網大廠。

    一起來看看大廠是怎樣設置薪資職級體系的吧~

    阿里巴巴

    1、全球員工總數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員工總數為116,519人。

    2、崗位職級

    阿里巴巴集團采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

    • 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序員、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一共分為14級,從P1到P14,目前校招最低從P4開始;
    • 一套體系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一般來說,應屆畢業生剛入職到阿里為P5,工作1-3年之后升職到P6,阿里一般到P7才給配股票。

    目前阿里需求量最大的職級范圍分布在P6-P8,這也是阿里集團占比最大的級別。

    P6級別的程序員title是高級工程師,P7便已經是專家級別,P8則是高級專家。一般而言,江湖上行走小有名氣的阿里程序員至少也是P8級別。P10級別的存在就是傳說中的大神級別,這個級別的程序員無一不是業界鼎鼎有名的存在,比如褚霸、畢玄等等。

    3、崗位薪酬

    • 阿里薪資結構:一般是12+1+3=16薪。
    • 年底的獎金為0-6個月薪資,90%人可拿到3個。
    • 股票是工作滿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說到股票,就要普及一下常識了:股票是公司用來獎勵員工忠誠度的,所以阿里分年限行權,想要離職套現真的是難,更不要提 高額稅收了。

    首先,歸屬要收高達45%的個稅,然后得到的還是限制性股票,還不能馬上賣呢。

    好不容易可以出售的時候,還得交20%股票增值部分的個人所得稅哦!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先繳稅,才能歸屬,繳稅還必須用現金!

    所以,拿的越多,先拿出的cash就越多,這里面的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

    4、績效考核

    1)考核內容:業績和價值觀各占50%

    2)考核頻次:季度考核為主

    3)部門排序:2-7-1排序

    4)個人排序:3-6-1排序

    5)考核工具:KPI 主導

    6)淘汰標準:連續兩個季度成為末尾10%

    7)晉升條件:上年度 KPI 達3.75

    8)評價形式:三對一的考核,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這樣防止“一言堂”。

    績效評分標準,分為六檔,分別是: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5、晉升條件

    • 晉升資格:上年度KPI達3.75;
    • 主管提名:一般KPI不達3.75主管不會提名;
    • 晉升委員會面試:晉升委員會組成一般是合作方業務部門大佬、HRG、該業務線大佬等;
    • 晉升委員會投票。

    如果員工想要升級別,比如從 P6 升級到 P7,則需要進行述職,通過晉升委員會的面試,晉升委員會組成一般是你的直屬領導、合作方業務部門領導、HRG、所在業務線領導等。

    晉升至P8及以下,子公司內部評定;晉升到P9,集團專業委員會進行評審;M不得自主提名,M3及以下公司內one over one plus HR評審;晉升至M4進集團管理委員會評審。

    P5升P6相對容易,再往上會越來越難,一般到P7都是團隊技術leader了,P6到P7非常難,從員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

    騰訊

    1、全球員工總數

    截至2019年3月31日,騰訊有5.46萬名雇員。

    2、崗位職級

    騰訊去年 【注:2019年】宣布調整職級,取消了原有的6級18等(1.1-6.3級)的職級體系設計,將專業職級體系優化為14級 (4-17級)。

    與之相對應的是,統一置換為“ 專業職級+職位稱謂”。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雖然在老職級體系下,整個T3序列的title都是高級工程師,但每個小職級范圍之間的薪資差距并不小,T3-3級別的薪資比T3-1級別要高出30-60W/年,且3-1級別幾乎沒有股票。

    在調整成數字序列以后,這樣的差距看起來會顯得更加合理。

    3、崗位薪酬

    騰訊薪資結構:一般是12+1+1= 14薪。

    • 騰訊標準薪資是14薪,但是通常能拿到16-20薪。
    • 年終獎看部門盈利情況,一般是3個月。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騰訊的薪資結構一般是16薪,但實際上從offer看不乏18薪的團隊。

    騰訊內部不同事業線之間存在不小的薪資、股票差距,騰訊的游戲團隊薪資、年終獎一般都比較高,而騰訊云的股票份額則要高于游戲團隊。

    4、績效考核

    • 考核內容:騰訊的績效考核分為兩部分,業務評價和組織管理評價,通俗點說就是業績考核和行為考核,其中業績考核的權重為70%,行為考核的權重為30%。
    • 考核頻次:一般一年2次考核(6月、12月),實行末尾淘汰制。
    • 績效評分標準:騰訊的績效評估分為5檔——從1星到5星,5星是最好的,1星可能會走人了。

    5、晉升條件

    騰訊的晉升指標主要就有兩部分:

    1)硬性指標:

    根據工作年限、在此前等級的停留年限、考核成績(考核成績較低的很難晉等,優秀的反而可能免試)、所負責業務核心程度、是否有重大貢獻等等決定。

    2)答辯(專業通道面試):

    原則上2.2之前對硬性指標的要求不高,從2.3開始對硬性指標要求較高并有嚴格面試。

    有騰訊員工表示,新制度下,“原來2.3到3.1要到BG去面試,現在內部就可以升了,相當于把升級的權限下發。”

    騰訊的技術晉升也不容易。在騰訊舊的職級體系下,T3-3 升 T4-1是一個大坎,停留在T3-3超過5年的不在少數,停留7年的也有。一旦進入T4級別,就是騰訊的專家工程師了,騰訊研發人數將近2萬人,T4級別的人數大概也不超過500人,這還是在近兩年T3到T4級別人數增多的情況下。

    百度

    1、全球員工總數

    約5萬人

    2、崗位職級

    百度的級別架構分成四條線:

    • 技術序列T:T3 - T11,T5/T6屬于部門骨干,非常搶手;
    • 產品運營序列P:P3-P11 產品和運營崗;
    • 后勤支持部門S:S3-S11主要是公共、行政、渠道等等,晉升比較困難;
    • 管理序列M:M1-M5每一級又分為2個子級 M1A、M1B , 最低的是M1A,至少是部門二把手了,李彥宏是唯一的M5。

    一般而言,人員主要集中在T5/T6,在百度T5是高級工程師、T6是資深工程師,但實際上百度的 title 并沒有職級重要。

    從 T7 級別開始,就開始要做帶團隊、做管理的事情,升到 T7 以上后基本就不做寫代碼的事情了。

    T10-T12的人數非常少,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百度最年輕T10 樓天城等。

    3、崗位薪酬

    • 百度薪資結構:月薪×15(12+3)
    • T5以上為關鍵崗位,另外有股票、期權等
    • 年終獎看部門盈利情況,一般是3個月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4、績效考核

    • 考核內容:百度的績效考核也分為2部分,業務評價和組織管理評價,其中業績考核的權重為70%,行為考核的權重為30%。
    • 考核頻次:一般一年2次考核(6月、12月),實行末尾淘汰制。
    • 績效評分標準:百度績效也為5檔——從1到 5 ,1是最好的,5可能會走人了。正好與騰訊相反。

    5、晉升條件

    百度晉升一般情況是分2種,晉升的前提條件是達到4以上才可以申請:

    1)自己提名:

    當你自己覺得已經具備下一level的素質,可以自己提名,提名后進入考察期,主管設定考察期目標,考察通過順利晉升,考察不通過維持原層級不變。

    2)主管提名:

    如果是主管提名,一般都是直接通過的,但是如果你現層級已經比較高了,那就不是直接提名這么簡單了。一般也會有4-8人組成的技術委員會進行審核。

    字節跳動

    1、全球員工總數

    字節的員工數量目前超過6萬人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圖片來源:字節范兒

    2、崗位職級

    字節跳動的職級研發序列一共10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 字節跳動創始人一鳴是5-1級
    • 應屆生一般是1-1級
    • 中級工程師是1-2級
    • 資深研發人才屬于2-2
    • 初級領導屬于3-1
    • 高級領導層屬于3-2
    • 4-1、4-2、5-1、5-2都屬于不同階段的高層。

    為了弱化爬格子帶來的攀比,字節要求員工職級嚴格保密,內部不講 title 層級。

    • 一種是淡化頭銜概念,只有當他們需要對外發聲時,才能見到一般意義上的管理Title;
    • 另一種完全打亂工號,避免論資排輩氛圍滋生。

    3、崗位薪酬

    不同序列間月薪base差異較大,技術base整體偏高。

    比如2-1月薪會在20k+,2-2的package會在60w-100w左右(算上期權,大概會占30%左右)。T2-2 級別的薪資約40k,500股票/每年。

    就同學們反饋:

    目前20屆校招給的是14、15薪,19屆校招很多能拿到18薪。

    前端開發20k左右,產品是14-18,運營10左右。

    字節跳動的現金薪酬要比 BAT 們高出 25%-40%。

    年終獎一般0-6個月,會在每年3月發放,例如 9月入職會發 18.9-19.3 這段的年終獎。

    一般中等大多數是15薪,如果年中績效超預期多2個月年中獎,年末再超出預期差不多至少7-8個月,比例較少,對應結果分別為: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 頭條半年一次調薪,每次只有30%參與。
    • 頭條每個月1500的房補,只要地鐵/單車20分鐘以內的距離都可以。
    • 頭條從成立至今始終保留了大小周的傳統,即每個月有兩個周日需要固定加班。加班,公司會按120%的工資給你結算加班費。可以請假。
    • 關于期權,期權是比較好的2-1才會有期權,一般2-2才有期權。關于期權:回購價格為市場價8折。已歸屬的期權,員工可以帶走。

    4、績效考核與晉升

    字節跳動內部的績效考核一共有八級,從低到高為F、I、M-、M、M+、E、E+、O,并會進行強制分布,對應年終獎和月薪百分比的漲薪。

    M就有漲薪機會。晉升面試也是主要還是看績效考核。

    每年兩次考核,一般在三月和九月。考核方式借鑒了google的OKR+360模式:

    • 頭條是雙月OKR:可以在lark上看到所有人的OKR,知道大家在做什么,你對齊的大目標是什么,支持對齊你的人在做什么。
    • 360評估:每個人都可以評估別人同樣也會被別人評估,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

    華為

    1、全球員工總數

    截至2018年底,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8.8萬人 【注:2019年底,員工達19.4萬人】;其中,在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2.8萬人。

    2、崗位職級

    華為員工級別分為13-22級,23級及以上為高級別boss,華為內網并不顯示他們的級別。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新入職的應屆本科一般是13C,一般每一年2小級。此任職資格和你的技術等級掛鉤(但是內部有時又不掛鉤),技術等級共為7級,7級只有一個,其余的為:

    6A>6B>6C>5A>5B>5C>4A>4B>4C>.....1C

    形象的說,技術等級是職稱,任職資格是享受的待遇等級。

    華為任職資格和技術等級是掛鉤的,規定為技術等級+13=任職資格,如技術等級3A,任職資格為3A+13=16A。規定是這樣,也有不匹配。

    大部分華為員工在18級以內,通常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左右,薪酬約為60萬-70萬。

    18級是重要分水嶺,往上升需要重新考評、答辯,越過去后就是領導/專家。

    正常來講,華為員工每年可以升一小級,工資每年一漲,不過15級以上工資漲得較慢。

    當然,業績特別突出的員工,也可以一年漲一大級甚至連跳二三級。

    19級以上屬于領導崗和專家崗,公司內網可查到員工22級以內,23級以上的則屬于非常高級別的boss。

    3、崗位薪酬

    據華為財報,華為公司2018年總收入7212.0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593.45億元,薪酬總成本1465.84億元。

    據此估算,2018年華為平均每位員工為公司帶來383.62萬收入及31.56萬凈利潤,人均薪酬77.97萬元。

    當然,與BAT一樣,華為貧富差距很大,高管及老員工股票分紅多,拉高了平均薪酬,普通員工拿不到這么多錢。

    • 華為的標準薪資結構是: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
    • 若工作地點在海外不發達國家,會有額外補助。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在華為供職年限越久,獎金越多,分紅規模越大。

    華為每年的分紅收益并不固定:

    • 2013年度每股分紅1.47元,
    • 2014年度每股分紅1.90元,
    • 2015年度每股分紅1.95元,
    • 2016年度每股分紅1.53元,
    • 2017年度每股分紅1.02元。

    雖然每年的收益并不穩定,但這對于華為員工來說卻已經是讓外人眼紅的福利了。

    按華為《2015年虛擬受限股分紅預通知》,每股分紅1.95元,升值0.91元,合計2.86元,工作五年基本可達十五級,飽和配股(包括TUP)9萬股,分紅+ 升值達2.86 × 9萬 = 25.74萬元,即使不飽和配股,基本分紅也可以達到稅前20萬。

    工作10年,17級配股普遍超過20萬, 稅前分紅 + 升值超過50萬,而23級虛擬股票超過200萬股, 稅前分紅 + 升值超500萬。(數據僅供參考)

    每個人的年終獎也會因考評不同而有差別。

    一般,15級以上的華為員工年終獎是6-12個月工資。

    年度獎金計算也更簡單化:A即4個月工資,B+ 即3個月工資,B即2個月工資。

    4、績效考核與晉升

    晉升也跟別的企業一樣,都是通過考核,考核分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作為晉升、淘汰、評聘及計算年終獎金、培訓的依據。

    (1)季度考核:中層和一般員工都要通過季度考核,根據不同的對象,考核維度與權重也不同。

    • 中層管理人員考核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 一般人員考核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2)個人年度考核和第四季度年度考核一起進行,年度考核增加了能力考核指標。年度考核的具體得分為:

    • 高層管理:

    ① 高層管理人員年度考核得分=(任務績效考核得分×35%+績效考核評分×14%+周邊績效考核得分×21%)+(素質能力考核得分×20%+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得分×30%)

    ② 高層管理人員以外的個人年度考核得分=個人4個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70%+(能力素質考核得分×20%+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得分×10%)

    • 高層管理年度考核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 中層、一般員工:

    對中層人員的考核,是四個季度績效評分加權平均,其中,績效維度包括任務績效、管理績效和周邊績效,能力維度包含能力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

    個人年度考核和第四季度年度考核一起進行,年度考核增加了能力考核指標。年度考核的具體得分為: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在綜合評定等級時,對于不同類型人員有等級比例限制,對于“優秀”等級比例限制在15%以下,“優秀”等級的綜合評定時根據得分從高到底排序后根據比例限制確定的。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華為每年按考評(分AB+BC)計算年終獎,考評越高,年終獎越多,得C的很可能被淘汰。

    個人考核結果主要作為職務升降、工資等級升降、年終獎金發放等工作的依據。

    除了個人考核之外,還有部門考核。

    部門考核不單獨設立獨立指標進行,每個部門的經歷四個季度的任務績效和周邊績效的平均得分作為部門的年度考核得分,然后由考核管理委員會按照中層管理人員評定時類似的比例限制,確定每個部門的綜合評定等級。

    京東

    1、全球員工總數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京東共有超過22萬名員工。

    2、崗位職級

    京東崗位序列主要分M、T、P序列。T序列包含產品和技術,P序列為項目經理。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3、崗位薪酬

    資薪發放方面,總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并于每個月最后一個工作日發放完成。

    薪酬結構:

    • 年薪=月薪 ×(12+1),1為年終獎,一般為1-2個月
    • 月薪=基本工資(70%)+績效工資(30%基本工資+績效系數)+餐補+工齡補貼+全勤獎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京東每年都在給所有中基層員工加薪,基層員工加薪幅度不低于10%,主管、經理級員工則不低于20%。

    4、績效考核與晉升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美團

    1、全球員工總數

    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財務報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團點評有52396名全職雇員。

    2、崗位職級

    美團的職級體系分為P系列(專業路線)和M系列(管理路線)。 【編者注:2020年10月9日,美團在內網發布全員信,通報了最新的職級體系調整,此處為調整前數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一般的應屆生都是1-3,北斗計劃是2-1。

    然后從1-3開始往上升級,P2-1多是1-2年的新員工,P2-2到P2-3差不多是3-6年經驗的員工,基本上是干實事的人。

    頂級的是5,但是全美團5序列的只有兩位技術大咖,類似于其它大廠的首席科學家了。平時員工4以上的都少見。

    3、崗位薪酬

    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財務報告,2019年上半年,薪酬開支總額為人民幣85億元。包括薪資、基于績效的現金獎勵及若干其他激勵措施。獎金通常酌情發放,且部分基于雇員績效及部分基于業務的整體表現。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 薪資:15.5薪=12個月base工資+0.5個月上半年績效工資+0.5個月下半年績效工資+2.5個月年終獎工資
    • 績效:績效工資和年終獎m部門績效系數 × 個人績效系數。

    據統計,薪資30-45k的員工占了30%。績效需要中上等水平,甚至頭部梯隊才可以拿到高年終獎,具體比例每次根據部門也不太一樣,有時候是按照指標下分的,總之 KPI 完成,還要有亮點才能達到1的系數,只是正常完成,那基本就是0.95上下了。

    • 普調:春季一次大范圍普調,拿4個A,工資漲25%,拿4個B,3-5%,拿過C,+300。
    • 福利:很多人認為美團的文化就是白開水文化,福利差,當然也可以用勤儉描述。

    4、績效考核與晉升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績效:C、B、B+、A、S五檔。

    晉升:春季一次大范圍晉升,秋季一次小范圍晉升。晉升門檻績效B+及以上,沒有績效C,年限問題每個職級不一樣,2-3升3-1需要滿一年,答辯通過可升一個級別,同時薪資也會上漲5千到一萬不等。

    相比于開發,產品、設計、運營崗晉升是最難的,一年四次績效要有≥2次的A或S(各部分比例1:2:7),才能有資格申請,申請之后還要做PPT答辯。

    而開發低級的只要年限夠,無過失,差不多都不難。所以不是部門頂梁柱型,或老板特別喜歡的員工,升職不易。所以沒有S或A基本不用考慮晉升了吧。

    滴滴

    1、全球員工總數

    2017年,滴滴員工數為8000人,2018年,增加了5000人至13000人。2019年,滴滴員工總人數計劃為13500人。

    2、崗位職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3、崗位薪酬

    薪資:15薪、16薪資,17年16薪,18年15薪,offer15薪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滴滴發的offer上寫的是15薪,一般可以拿到16薪。一般是D7及以上才會發期權,分四年行權。

    負責薪酬福利的滴滴員工稱,大多數部門調薪工作在五月進行,每年管理者都會根據當年預算和員工實際情況,如績效/薪酬水平/對團隊貢獻/歷史調薪情況等,綜合決策每個人的調薪,并不是每個人一定都有調薪。

    4、績效考核與晉升

    滴滴的年終績效考核共分5個等級,表現最好的是S級,最差的是D級。評級為D的員工往往會被淘汰。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晉升:每年4月,9月。D6升D7好晉升,部門內部評審。D7 不難晉升。到D8再往上就難了。

    小米

    1、全球員工總數

    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擁有17965名全職雇員,其中16634名位于中國大陸,主要在北京總部,其余主要分布在印度及印尼。截至2019年9月30日,研發人員合共8700人。

    2、崗位職級

    目前小米內部頭銜大體分為專員-經理-總監和副總裁及以上,層級共設10級,從13級到22級。

    • 應屆生一般12-13級,
    • 專員級別為13級左右,
    • 3年經驗15級,
    • 經理為16級到17級左右,
    • 高級經理18級,
    • 總監為19級到20級左右,
    • 副總裁為22級,
    • 雷軍沒有職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3、崗位薪酬

    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16223名雇員持有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的薪酬開支總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為人民幣21.21億。

    • 薪資:薪資方面,就同學們反饋,19屆給的是14-16薪,算法能給到18-20k,軟件開發13-16k,產品12-14k。
    • 每年10月底會對轉正1年以上(包括試用期,不含實習)的員工進行調薪。從員工的反饋來看,薪資待遇低于其它大廠,特別是5%的漲薪制度,似乎沒有很令人滿意。
    • 福利:送自家產品或者優惠。入職送1000元手機券,新品發布有時也送。

    4、績效考核

    小米成立之初,雷軍試驗了一種創新的管理方式,“去KPI,去title,去管理”,完全扁平化管理。小米發展到現在,實際情況是小米半年和年度要各回顧一次績效。

    目前小米按照職級體系的答辯晉升,整個集團層面統一,所有部門都參加。時間表是7月份答辯,8月底出結果,10月份調薪。

    綜合比較

    互聯網大廠各職級薪資對應表:技術線、產品線、運營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互聯網大廠新入職員工各職級薪資對應表(技術線):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圖片數據來源:知乎曾加

    上面的表格不排除有很極端的收入情況,但至少能囊括一部分同職級的收入。

    注意哦,這個表是“技術線”新入職員工的職級和薪資情況,非技術線(如產品、運營、銷售等)以及老員工的情況會和圖中的范圍有所出入。

    以校招生為例,產品線收入大概是技術線的 80%,運營線收入大約是技術線的 65%。

    另外,更高級別的人(>P8)人數少,收入會相當依賴股票(超過一半),他們的收入范圍很大,會比較難以量化,故沒有列入。

    說明:

    本文數據部分來自所涉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如:字節范兒);部分來自脈脈各公司職言區;另有部分知乎網友整理內容。

    除官微數據外,其他內容均來自網絡,整理于此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妥,歡迎指出~

    END

    注:文章分享僅供個人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

    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干貨 | 9家互聯網大廠職級薪酬體系一覽(含華為、阿里、騰訊等)》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