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秀: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

    韓文秀: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

    chenyuru 2025-03-07 純凈水設備 13 次瀏覽 0個評論

          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


      韓文秀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并就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重點任務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刻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總體要求,正確處理“四個關系”,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夯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深刻認識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


      工業化是世界主要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出明確要求。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基于自身國情和發展需要自主選擇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工業化道路。


      (一)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現代化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現代化的工業是創新最密集、生產率提升最快的部門,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核心,為其他產業部門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支撐和發展動力。一方面,工業技術發展水平決定著產業體系的發展水平。不斷創新迭代的工業技術產品,提供了先進的勞動工具,提升了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工業的發展為農業和服務業等產業發展提供廣闊市場需求,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體系的提升。


      建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推動工業生產方式變革。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這是全球產業發展的共同趨勢。產業智能化是數字化浪潮下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現代化的工業是數智技術的主要供給者和應用市場,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工業生產智能化轉型,改變傳統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產業綠色化是確保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要求。工業既是人類活動造成污染和排放的主要來源,又是節能低碳生產工具的創新供給源。發展綠色制造,推動工業生產綠色化轉型,將有效提升整個產業體系的綠色化水平。產業融合化是現代化產業的重要特征,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將帶動產業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


      建設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統籌好工業發展與安全。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是我國產業體系發展的獨特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常說兩個必保,一個是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再一個制造業必須筑牢。”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石,也是應對各類發展挑戰的獨特優勢,必須保持工業門類的完整性,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為整個產業體系發展貢獻先進技術和產品,不斷強化對產業鏈重要環節的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體系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推進新型工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業化是引領技術革命性突破的主陣地。工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富、創新應用最集中、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領域。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任務。通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系統性工程,大量基礎性、原創性科技成果涌現,我國逐步由科技創新的“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在新型工業化的牽引帶動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都出現革命性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動力。


      新型工業化是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催化劑。工業化發展的過程是各類生產要素與工業體系發生深度關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形成多樣化組合的過程。通過運用數智技術發展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促進新型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創新組合、相互賦能,推動我國的生產要素價值不斷提升,生產要素組合持續向高端化邁進。推進新型工業化,在生產方式變革和生產能力躍升中,催化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力量不斷積聚,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奠定了優質要素基礎。


      新型工業化是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工業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形成新產業,引領產業新舊更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任務,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我國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整體持續向中高端邁進。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對我國產業體系和產業競爭力的整體重塑,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產業載體支撐。


      (三)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塑造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


      塑造硬實力優勢要求必須掌握技術和產業競爭主導權。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國際間技術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誰掌握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主導權,誰就掌握了發展先機,就更容易在競爭博弈中占據優勢地位。新型工業化是一條堅持自主創新、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工業發展之路,唯有堅持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自主性,才能在愈發激烈的國際競爭博弈中保持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產業實力,強化對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掌控力,掌握發展的主導權。


      塑造軟實力優勢要求必須掌握制度和規則競爭話語權。在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制度與規則競爭是大國博弈的重要主題,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顛覆性技術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亟須建立新的制度機制和規則秩序加以應對。新型工業化不僅包括技術和產業創新的內容,也包括制度和規則創新的內容。如果我國在技術和產業前沿探索的同時,加強相關制度和規則的探索和建設,有望在新興技術和產業領域打破發達國家的規則壟斷,引領制度和規則創新,推動更加公平、普惠的國際經貿秩序形成,進而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強的話語權。


      二、準確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總體要求


      新時代新征程,新型工業化被賦予新的使命和新的內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一)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新使命


      筑牢實體經濟根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立身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工業實力不斷提升,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9.9萬億元,占GDP比重31.7%;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約30%。面對發展階段轉換、要素紅利減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形勢,必須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保持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合理比重,夯實實體經濟的發展底座。


      帶動城鄉融合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同時,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突出。必須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應對百年變局挑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全球經貿格局、產業格局面臨深刻調整。大國博弈形勢日趨復雜,美西方國家在科技、貿易等領域對我國發展進行各種形式的打壓遏制,強行與我國“脫鉤斷鏈”。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錯綜復雜。我們必須把握戰略主動,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下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先手棋,持續提升產業體系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水平,始終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增強應對百年變局風險挑戰的實力和底氣。


      (二)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新內涵


      新型工業化是新發展理念在工業領域的生動實踐。新型工業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始終的工業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指導。創新是第一動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加速滲透到工業發展的各個領域,推動工業向智能高效發展。協調是內生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需協調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平衡好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生態保護的關系,著力解決工業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問題,全面優化生產力布局。綠色是生態底色,推進新型工業化要以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為重點,將低碳發展貫穿工業發展全過程,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開放是必由之路,推進新型工業化既要堅持自主創新,也要將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與國際產業鏈和創新資源緊密對接。共享是根本宗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充分激發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安全是基本前提,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高發頻發,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注重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產業戰略備份,以高水平產業安全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型工業化是體現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求的工業化。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動生產力產生質的飛躍,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當前,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開辟出新的巨大增長空間。新型工業化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重構競爭新優勢的必由之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全產業體系,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推動形成具有技術先進性、體系完整性和產業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大力研發智能產品,以制造業全流程智能改造實現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推動研發新的工業產品和服務模式,增強發展新動能新活力。


      新型工業化是實現四化協同發展的工業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這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不斷推動“四化”同步發展。新型工業化是新“四化”的起點,要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帶動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并利用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的廣闊市場需求機會,反過來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形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三、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系統設計、整體謀劃,處理好發展動力、經濟形態、推進主體、新舊產業的關系,廣泛匯聚社會各方力量、凝聚共識,保障新時代新型工業化的新征程行穩致遠。


      (一)處理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創新的兩大重點環節,具有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緊密關系。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實現的載體。科技創新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才能充分實現其價值,具備持續發展的動能。而現實中科技產業“兩張皮”問題依然突出,科研與生產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橋梁,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依然面臨著不少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加強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建設、融合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形成良性循環,提升創新驅動發展動能,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處理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經濟是工業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產生的以數字形式存在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發展必須植根于實體經濟,因此要將實體經濟做強做優,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加快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通過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迭代并廣泛應用于實體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強化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促進產業體系實現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轉型升級。持續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健全數據要素產權制度,釋放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力,促進數字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形成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韓文秀: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

      (三)處理好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動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政府給予適當扶持是各國通行的做法。在發達國家發展飛機、芯片、新能源等產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政府采購、研發補貼等各種形式的政府支持。同時,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是各國共同的選擇。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將技術和產業的選擇權主要交給市場,按照市場邏輯配置各類要素資源,不斷完善市場競爭規則,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有為政府的關鍵作用,加強對基礎性、公益性較強的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和市場化的支持,注重對新技術、新產品早期市場的培育,發揮財政杠桿效應和引導作用,激勵社會資本進入,補償企業風險損失,激發市場創新創造活力。


      (四)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當前,社會上對產業分類有一些錯誤認識,如將傳統產業等同于落后產業,而將培育新質生產力簡單等同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際上,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具有巨大潛力和市場空間。推進新型工業化,首先要穩住傳統產業基本盤,廣泛運用新技術、新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升級,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新興產業培育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央地協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做好對國家發展大局有戰略性影響的產業的前瞻性布局,鼓勵引導地方因地制宜發展新產業、搶占新賽道。


      推進新型工業化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實際行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筑牢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書寫新型工業化的壯麗篇章。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韓文秀: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饅頭店轉讓最新信息聊城  回開封最新視頻信息  13歲男孩最新信息視頻  大渡口繽紛最新報價信息  密云法檢招聘信息最新  梧州焊工招聘最新信息群  呼蘭找工作信息大全最新  校園招聘最新信息網  古城西南招聘信息最新  東方理想城租金最新信息  周至煙火巷最新信息地址  廣德市招聘司機最新信息  德州禹城防疫最新信息  貳佰信息最新地址  最新恩平招工信息網  世紀佳園最新樓價信息  辰安海外招聘信息最新  最新招工在無錫信息  上海浦口最新項目信息  務川最新疫情信息公布  無錫馬山 最新招聘信息  雨花區樓市最新樓盤信息  重慶訊豪招聘信息最新  紐約龍卷風最新信息  襄陽企業最新招聘信息  吉林省最新曝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