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新會區政協十六屆五次會議舉行發言大會。各民主黨派區委會、區工商聯、區政協港澳聯絡組和圭峰會城聯絡組代表共11人,分別聚焦海洋經濟領域潛力的深度挖掘、城鎮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協同互促,以及低空經濟所展現出的全新蓬勃態勢等熱點問題,踴躍發言、各抒己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為新會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探尋新路徑、貢獻金點子。
????文/圖 馮瑤君 武有
????民革新會區委員會
????點燃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
民革新會區委員會代表張潤沛。
????目前,新會區擁有南洋船舶、中交四航、海星游艇、威立雅等龍頭企業,涉海高新技術企業46家,涉海專精特新企業24家,其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4家,基本形成以海洋船舶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為主導,以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為發展重點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建設初見成效。
????■建議:一是強化要素保障,加強岸線資源精細化管理,嚴格控制海岸線向陸一側土地利用。二是加強陸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謀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萬噸級公共碼頭,完善港航基礎設施,提升崖門出海航道通航能力;加強銀洲湖兩岸路網建設,提高沿海地區與主城區的聯系效率,加速產業布局向沿海地區發展。三是高標準打造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基地,深化深江合作、新臺合作和珠三角區域聯動,做好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工作,加快打造華南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基地。四是創新濱海文旅發展模式,研究與周邊城市建立“一程多站”式濱海旅游合作模式,整合旅游資源,重點打造大灣區高端健康產業基地、水上風情游工程、崖門漁港風情小鎮三大品牌。
????民盟新會區委員會
????大力推進現代設施化養殖產業發展
民盟新會區委員會代表王旭強。
????新會區緊緊錨定“百千萬工程”這一重要抓手,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度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充分發揮科技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的核心引領效能,持續在現代設施化養殖產業上精準發力、高質量發展,突破傳統養殖業發展瓶頸,助力“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
????■建議:一是學習借鑒浙江舟山、上海等先進地區推動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的經驗做法,持續加強對水產養殖業的扶持和監管。二是著力推廣中集漁業科技公司“雙循環”水產養殖系統+數字漁業+全產業鏈運作的現代設施化養殖新模式,打破傳統水產養殖發展瓶頸,推動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三是健全產業鏈建設,做大做強現代水產養殖產業,扶持中集漁業科技公司做大做強,成為新會現代水產養殖的龍頭“鏈主”企業。四是推動產學研融合,加快人才培育,提升本地水產養殖市場競爭力。引導農業企業加大與新會技師學院等高職院校的合作力度,在引進水產養殖專家團隊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當前新會急需的高素質水產養殖技術與技能人才。
????民建新會區委員會
????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民建新會區委員會代表林振慶。
????當前,新會區正處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充分發揮鎮(街)在連接城市與鄉村中的關鍵作用,以“八鎮聯動”為契機,整合資源,力促新型城鎮化發展。
????■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快規劃編制。以發展規劃為統領,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全面加快各鎮街規劃銜接、功能配套、產業協同和要素互通,打造鎮域產業發展重要增長極。二是創新發展機制,打破行政壁壘。各鎮、工業園區以圭峰會城、潭江、銀洲湖西岸、銀洲湖東岸等四個一體發展區為基礎,探索實行“園鎮合一”管理體制,實現優勢互補。三是加快推動區域產業協同聯動,研究“園鎮一體化”發展共享的各類政策。推動完善新能源電池、硅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金屬制品及水暖衛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跨區域合作;圍繞新興產業鏈需求的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檢測中心建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四是在探索國資全面參與各鎮街產業園區及鎮村“工改”開發運營模式的同時,大力推進人才良性互動協同發展,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統籌發布“產業地圖”和“人才圖譜”,推動產業與人才融合。
????民進新會區委員會
????推動不銹鋼制品產業煥發新活力
民進新會區委員會代表戴碧余。
????新會是全國不銹鋼制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不銹鋼產業是新會四大傳統產業之一,具備完整產業鏈,已形成以司前專業鎮為主體,覆蓋圭峰會城、大澤、雙水、三江等鎮街的“銀色走廊”,發展潛力巨大。
????■建議:一是強化政府引導,推動產業發展邁向“新賽道”。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不銹鋼制品產業示范基地;加強觀念引導,引導行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精細化生產轉變;加強配套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本地具備一定規模和基礎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推動產業集群成勢。二是強化社會助力,推動產業集群跑出“新速度”。加強資金保障,提速產業發展,整合創新資源,推動協同共生;搭建產學研用溝通交流平臺,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加大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力度。三是強化企業自強,推動行業升級煥發“新姿態”。加大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加快研發不銹鋼制品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加快設備更新,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加強產品革新,引導行業發展“不銹鋼+”,持續擴大產品的適用范圍;豐富營銷渠道,建立營銷新陣地。
????農工黨新會區委員會
????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農工黨新會區委員會代表林俊雄。
????近年來,新會區始終將民生福祉放在首位,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初步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領域取得顯著成效,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建議:一是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監管和評估機制。二是構建以居家養老為核心、社區養老為支撐、市場運作為基礎、專業服務為保障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與醫療衛生機構結對合作,引導城市優質養老服務機構參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對現有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醫療衛生資源等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增強服務供給能力。建立健全老年助餐服務體系,構建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圈”,并根據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護理等級實行分級護理、分類管理。四是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優秀護理人員投身養老服務事業,以專業人才和管理團隊提升養老服務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致公黨新會區總支部委員會
????以科技創新引領低空經濟產業“起飛”
致公黨新會區總支部委員會代表盧少芳。
????2024年,新會區將低空經濟作為重點做大做強的特色產業,積極與深圳等低空經濟領先城市對接合作,成功引入4家航空領域相關企業。
????■建議:一是加快編制低空經濟產業規劃。根據新會區產業發展基礎、資源配套條件及環境承載能力,結合《江門市低空經濟發展規劃(2024-2035)》,加快編制低空經濟產業規劃。設立專門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深入研究低空經濟產業鏈,找準適合新會區發展低空經濟的新賽道。二是加大低空經濟招商力度。通過低空經濟發展培育專班和產業招商培育小組,全面加強與廣州、深圳、珠海等低空經濟核心城市的合作,在關鍵零配件環節發力,招引機翼機身材料、電池、電機、傳感器等配套生產企業。三是加快布局低空經濟基建。對接江門市規劃,在銀湖灣濱海新區部署5G-A通信基站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實現300米以下空域全覆蓋。四是積極開拓低空經濟的多元應用場景,深度挖掘低空文旅的發展潛力。充分發揮低空經濟優勢,精準賦能現代農業發展、強化應急應用。五是加強低空經濟人才隊伍建設。以廣東華文航空藝術職業學校項目正式落戶為契機,與本地龍頭企業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建立低空經濟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九三學社新會區基層委員會
????大力推動本地企業“創新創綠”
九三學社新會區基層委員會代表余惠云。
????在新會區的產業布局中,傳統制造業占較大比重。其中,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面臨著能耗與排放壓力,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作為新會區產業發展重要支撐的銀洲湖臨港經濟區、深江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對綠色技術的需求極為迫切,亟待綠色技術深度賦能。
????■建議:一是成立“雙碳創新創綠聯盟”。搭建精準對接的橋梁,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匯聚政府部門、雙碳實驗室以及本土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組建“雙碳創新創綠聯盟”,并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促進各方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二是構建協同聯動模式。創新雙碳領域的成果轉化與合作機制,推動雙碳科研成果高效、快速落地轉化。三是整合區域科研資源。壯大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科技力量,充分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優勢,深化鞏固粵港碳中和聯合實驗室“1+10+3”的政產學研用融通發展模式,推動江門雙碳實驗室與大灣區內其他科研平臺、高校開展深度、廣泛的合作,提升區域整體科研創新能力。四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政策引導與扶持方面的關鍵作用,對積極參與雙碳成果轉化的實驗室、平臺和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政策支持,激發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會區工商聯
????發展獨具新會特色的夜間經濟
新會區工商聯代表朱英杰。
????夜間經濟作為現代社會蓬勃興起的新型商業業態,全方位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重塑地方的消費格局,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謀劃并推出一系列夜間活動,不斷拓展和豐富夜間消費場景,營造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夜間消費氛圍,能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建議:一是科學做好城市規劃,精心打造城市夜間商圈。依托現有商圈,打造一批具有長期生命力、能夠成為城市地標的夜經濟生活集聚區,為城市夜間消費注入新活力。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多元豐富夜間經濟消費內容。針對當前夜間消費場景存在的創新不足、文化深度欠缺等問題,開發蘊含新會獨特文化創意的夜游項目,讓消費者在夜間消費中感受新會文化的獨特魅力。三是健全完善治理體系,提升夜間經濟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市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共治機制,確保夜間經濟規范有序發展。四是精心策劃主題鮮明、能夠有效吸引人流、提升知名度的特色活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開展集中宣傳,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夜間經濟打卡點。
????新會區政協香港聯絡組
????以“僑”為橋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會區政協香港聯絡組代表利承武。
????新會是著名僑鄉,目前,有僑資企業890多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
????■建議:一是大力招引僑資,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借助僑胞廣泛的人脈網絡,為企業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制定出臺系列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僑資賦能型產業創新集群。二是積極引聚僑智,創新人才技術引進培育機制。依托江門雙碳實驗室、五邑大學的資源優勢,創建“僑鄉科技創新中心”。通過僑胞網絡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建立高層次的國際合作平臺,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三是全面優化服務,升級僑務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為企業落戶提供肥沃土壤。建立健全相關機制,打造大灣區僑商數字化總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網絡技術,賦能“為僑服務”。四是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契合度,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和協同發展。
????新會區政協澳門聯絡組
????打造港澳“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新會區政協澳門聯絡組代表陳素燕。
????新會沉淀著千年歷史古韻,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新會正憑借其區位優勢,為大灣區的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議:一是實施錯位發展策略,匠心打造特色文旅產品。準確把握自身獨特優勢,突出與深圳、珠海等地在文化內涵和文旅產品上的差異,拓展與知名文旅企業的深度合作,孕育一批富有創意與活力的文創品牌。二是穩步推進全域旅游提質升級,全面提升旅游品質。密切關注港澳游客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精心規劃并設計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特色旅游線路。加快升級旅游接待設施,完善自駕游服務體系,提升旅行體驗。三是積極引流聚流,加大文旅宣傳推廣力度。組織新會文旅行業赴港澳舉辦或參與各類旅游博覽會、推介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會獨具特色的文旅產品,擴大新會旅游影響。四是深化與大灣區城市文旅企業的合作,創新推出聯程旅游產品,如“啟超故里+赤坎古鎮”等,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旅游選擇,打造港澳“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新會區政協圭峰會城聯絡組
????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
新會區政協圭峰會城聯絡組代表徐麗萍。
????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數千億元。新會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兼備區位優勢與發展潛力,正持續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資金、技術和人力投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
????■建議:一是完善頂層設計,科學規劃AI技術推廣應用藍圖。引導企業基于自身業務特性與發展戰略,選擇適配的AI技術應用路徑,推動AI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構建優質AI技術發展生態環境。政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支持企業開展AI技術研發創新與應用示范項目,助力企業降低技術應用成本,提升創新能力。三是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筑牢AI技術應用的人才根基。充分整合和利用本土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鼓勵高校增設AI相關專業課程,為AI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四是打造應用示范工程,樹立行業標桿企業。采用“政府引導、產業園主導、企業深度參與”的協同推進模式,聚焦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開展AI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建設。整合地方產業領域和科研領域的優勢資源,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AI技術應用樣板企業,以點帶面推動AI技術的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