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行業資訊
關注聯合資信
報告概要
本文研究范圍為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即以持有投資企業的少數股權為主,并通過股權投資實現資本增值獲取投資收益的中央和國有地方企業。2018年以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進入整合新階段,在募資端,國資背景LP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出資的主力軍。在實踐層面,隨著不斷深化,國資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或參與設立基金等方式開展股權投資,以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作用,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在獲得投資收益的同時實現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
本文對債券市場中的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主體進行梳理,分析其基本財務表現,并對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了歸納總結。
一、定義及研究范圍
狹義理解的股權投資通常指私募股權投資,即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向具有高成長性的非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提供相應的投后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務,以期通過IPO或者其他方式退出,實現資本增值的資本運作過程。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機構數量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發展直接融資、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資管理方式由“管資產”向“管資本”過渡,國資企業參與股權投資市場逐步加深,央企、地方國企、政府引導基金等國資背景的LP出資活躍度日益提升。在實踐層面,國資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或參與設立基金等方式開展股權投資,以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作用,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在獲得投資收益的同時實現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本次研究范圍為開展股權投資的中央國有企業及地方國有企業,其基本特征為以持有投資企業的少數股權為主,并通過股權投資實現資本增值獲取投資收益。
二、行業運行情況
1.2015-2019年以來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運行概況
自2015年起,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大批民營VC/PE機構、國資機構、機構、戰略投資者等開展股權投資,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經歷萌芽和起步,進入發展期,市場活躍度穩步提升,股權投資市場總體迅速擴張。期間受股票二級市場波動影響,2015年下半年股權投資活躍度出現了短暫回調,但增長勢能在2016-2017年期間重新釋放。另一方面,隨著2017年下半年國內“去杠桿”“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的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端率先承壓,而投資、退出端由于傳導延遲性,活躍度自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回撤。綜合效應下,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自2018年下半年起由單一擴張期進入優化整合、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2019年,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但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股權投資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規則推出,中國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中基協組織私募基金清查,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規范,在金融改革、市場出清、各項配套政策推進的作用下,募資難的困境稍有緩解,的推出使得企業估值逐漸回歸理性,投資市場受募資端承壓和二級市場疲軟的雙重影響,活躍度仍不足,市場面臨嚴峻考驗。
2.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運行概況—募、投、退三方面
募:2020年募資端繼續承壓,2021年以來有所好轉;國資背景LP成為出資主力軍。
自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進入“募資難”的調整期。此后,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難趨勢延續,疊加新冠疫情因素,2020年基金募集金額同比下降3.79%。2021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國家政策鼓勵,募資環境有所好轉,募集金額同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長約50%。另一方面,基金募集數量自2019年以來保持增長態勢,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基金募集數量分別同比增加28.34%和84.3%,單支基金募集規模有所降低。
從LP結構來看,近年來,政府引導基金為扶持創新創業、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而央企/國企參與股權投資也逐步加深,國資背景LP成為出資主力軍。國資背景的LP有多種類型,包括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政府引導基金、國企/央企等非上市企業/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根據清科研究,從出資額來看,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人民幣基金LP出資額排序前五位依次為非上市公司、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富有家族及個人、政府引導基金和上市公司。
投:2020年投資活躍度下降,2021年起反彈明顯,IT、生物、、及電子設備等行業活躍度較高。
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7559起,同比下降8.2%,降幅有所收窄;涉及投資總金額8871.49億元,同比上升16.3%。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投資進度大幅放緩,但疫情穩定后,國內生產生活、各類商業活動恢復迅速,加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提振退出市場信心,股權投資情況較上半年明顯好轉。
2021年前三季度,隨著募資回暖,投資方面明顯回暖,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分別同比上升70.5%和74.9%。
從行業來看,2020年,IT、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互聯網行業的投資案例數為投資行業的前三位;2021年前三季度,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超過互聯網行業,成為投資案例數第三位。
退:科創板及注冊制實行,退出市場活躍,IPO退出加速。
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共發生3842筆,同比上升30.3%。得益于國內注冊制改革的相繼落地,盡管受到疫情導致的進度延誤,在疫情獲得控制后,上市數量快速反彈,2020年國內被投企業IPO案例數共2434筆,同比增長54.7%,其中科創板IPO筆數占IPO總數的42.8%,相比2019年進一步升高。受到日益活躍的IPO退出的擠出效應,2020年并購/借殼數量同比下降22.7%,通過股權轉讓、回購、清算等方式退出的數量同比上升14.1%。
2021年前三季度,退出案例共發生3734筆,同比增加24.1%,被投企業IPO退出方式占比達到63.1%。
三、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發債樣本概況
1.信用等級分布及發債數量
從債券市場來看,截至2021年12月4日,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梳理的國資股權投資行業發債存續主體共計47家。從信用等級分布來看,AAA、AA+、AA企業分別有21家、13家、9家,AA-和A+企業各1家[1],其中AAA主體占44.68%,AA+主體占27.66%,合計占樣本總量的72.34%,發債主體市場信用等級中樞較高。截至2021年12月4日,存量債券數量共計186支,債券余額合計1824.96億元。
2. 財務表現概況
隨著信用等級的上升,發行主體的資產、權益、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值呈增長趨勢;不同信用等級的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在資產和權益方面區分度較為明顯。 從基本財務指標來看,截至2020年底,國資股權投資發債存續企業資產總額和權益規模均值分別為419.75億元和236.21億元,較上年底分別增長16.82%和10.30%。從盈利能力來看,2020年,國資股權投資發債存續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投資收益分別為12.75億元、15.95億元和14.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84.86%和53.28%,投資收益和利潤總額增幅明顯。 分信用等級來看,隨著信用等級的上升,發行主體的資產、權益、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值基本呈上升趨勢。以2020年經審計后的年報數據來看:(1)資產方面,主體信用等級為AAA的發行主體,資產規模達到400億元以上的占比52.38%,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企業,資產規模達到400億元以上的僅1家,占7.69%,主體信用等級為AA及以下的企業,資產規模均在200億元以下。(2)權益方面,主體信用等級為AAA的發行主體,權益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的占比約為61.90%,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企業,權益規模區間主要集中在50~80億元,最高為160.91億元,最小為31.83億元;主體信用等級為AA及以下的企業,權益規模主要分布在10~55億元之間。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盈利水平差距較大,尤其AAA信用等級主體利潤總額離散度高,不同信用等級企業之間利潤總額及凈資產收益率區分度有限。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均很高。
從盈利規模來看,AAA信用等級的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均值顯著高于低級別主體,但利潤總額的中位值和均值差距大,利潤總額分布在2~180億元之間,其中10億元以下發債主體6家,10~20億元發債主體6家,20~60億元發債主體7家,130億元以上2家,整體離散度高;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發債主體中,利潤規模均不超過10億元,AA及以下信用等級的企業中,利潤總額均未超過5億元。由此看出,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盈利規模的絕對值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AAA級別主體離散度高,不同信用等級企業之間利潤總額區分度有限。從凈資產收益率看,信用等級上升,發行主體凈資產收益率呈小幅提升,區分度不高。
從利潤構成來看,由于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盈利來源主要通過獲取被投資企業分紅、投資收益,該類企業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均很高,各級別序列的發債企業中,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的均值、中值均在60%以上。AAA發債主體中,投資收益對利潤總額貢獻度超過100%的企業占比57.14%,AA+發債主體資收益對利潤總額貢獻度超過100%的企業占比38.46%,AA發債主體該比例為44.44%。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整體杠桿率較為適宜,債務結構表現偏長期,與其業務特點較匹配。
杠桿水平方面,國資股權投資企業資產負債率主要分布30%~60%,其中超過60%以上的發債主體8家,占17.02%;AAA、AA+、AA發債主體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36.00%、52.62%和48.85%,杠桿率適宜。
償債能力指標方面,同信用等級的國資股權企業償債指標表現個體差異較大,與不同信用等級的區分度一般,但AAA信用等級的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償債指標相對優于低級別主體。
債務結構方面,由于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對外投資基本以長期為主,樣本務構成總體偏長期,符合該類企業業務特征。
四、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信用特征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股東背景和職能定位使得其能夠獲得來自政府或股東在資金、政策、資源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從樣本企業股東背景來看,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中央/地方產業集團背景,例如南方工業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兵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基金”)等,該類企業通常作為產業集團旗下的資本運作平臺,在業務發展中共享集團的品牌及資源,利用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配合集團戰略布局,為集團轉型升級與發展提供新動能。另一類是地方政府直接出資以及國有資本投資控股集團背景,如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上海浦東科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東科創”)、魯信創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等,該類企業通常作為國有資本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承擔著推動國企改革、助力產業結構升級、孵化、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職能。
作為償債保障之一,有力的股東支持或政府支持能夠有效提升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債務償還的安全性。國資股權投資企業能夠獲得的股東及政府支持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直接的資金支持,包括資本金注入、股東借款等;另一類是資源支持,包括受托管理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資產劃轉、集團內業務協同等。此外,近年來,各地政府針對股權投資領域發布了多種鼓勵和支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獎勵、風險補助等。例如,浦東科創作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浦東區國資委”)下屬全資子公司,是浦東區“孵、投、貸、?!币惑w化的綜合性科技創業服務平臺,2020年,浦東科創收到浦東區國資委注入權益資本金合計7.08億元,資金支持合計9.50億元。再如,首鋼基金作為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集團”)實現產融結合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在首鋼集團體系內定位清晰,地位突出,2020年首鋼集團將所持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約4.87億股股份無償劃轉至首鋼基金。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領域與區域內產業結構密切相關,發達地區的投資活躍度較高。
如前文所述,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職能定位主要是服務當地實體經濟、引導地方發展和產業,因此,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領域與當地產業結構密切相關。同時,樣本企業的注冊地更多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廣東?。ê钲谑校?、江蘇省、山東省等經濟水平相對發達、開放水平更高的區域(上海市9家、江蘇省8家、廣東省含深圳市6家)。
廣東省GDP排名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依托其在制造業的強大產業優勢,在數字通信、IC、智能終端、智能硬件等多領域表現突出,并以深圳為中心,在股權投資領域始終保持領先,代表發債企業有深創投、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珠海股份有限公司等。再如,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增速較快,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制造業體系健全且具備規模技術優勢,民營企業經濟發達,隨著創新創業、在省內的蓬勃發展,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值均同比大幅增長,近年來江蘇省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國資股權投資機構,其中發債企業包括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高科投”)、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禾控股”)和蘇州國發創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以“直投+基金”的混合投資模式為主,基金化運作將成為股權投資的趨勢所在。
從樣本企業開展股權投資的形式來看,以“股權直投+基金投資”的混合投資模式為主。股權直投方面,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一般在實施戰略性投資時,采取股權直投方式。在該種情形下,國有企業通常承擔支持區域實體經濟發展及社會項目建設的政策使命,參與區域內重點企業的資產重組、改制、增資擴股等,從而獲得直接股權,對被投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產生重大影響。作為投資方的國資企業,往往在資金方面較為充足,并且籌資成本不高,而作為被投企業,一般為區域或行業內頭部企業,屬于國家重大政策導向或集團未來戰略布局方向等。以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國資”)為例,自成立以來,滬國資主導、參與上海市屬金融機構及重點國企的重組與改制,目前重點持有、、上海農商行、中國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股權以及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非金融機構股權,以上部分股權為戰略性持股,暫時無法變現,主要依靠分紅實現收益。江蘇高科投在股權直投業務方面,重點持有、江蘇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和紫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除戰略性直投業務外,部分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也存在小規模的財務性直投,該類投資一般投資時間較早或出現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區域,因金融資源、資本運作及投融資方式較為缺乏所致。
基金是國資股權投資企業采用的重要資本投資模式,國有資本是股權基金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國資企業參與基金投資,能夠引領其他社會資本投資,發揮政府資本的放大效應,更好的實施產業政策,利用市場投資機構實現國有企業在投資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獲取更多的新興經濟紅利,同時增強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能力。實踐中,國有企業采用多種方式參與或者發起設立各類基金,一是參與并主導基金的發起和運營;二是參與并主導基金發起,但不主導運營,常見于設立的產業基金、引導基金、創投基金,由政府或地方國企主導發起,在基金運營層面,一般通過公開選聘管理人;三是參與但不主導基金發起和運營,此種模式下國資企業以發揮引導放大和政策性扶持的作用為主,或者僅是市場化跟投。從設立或投資的基金組織形式來看,包括公司制、契約制和有限合伙制,其中有限合伙制較為普遍,國有企業在有限合伙制基金中根據設立目的、投資方式等不同所扮演的角色各異,單一企業通?;旌隙喾N方式開展基金投資。目前來看,股權投資基金已成為直達實體經濟的重要融資渠道,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推動力量,在推進國企資本化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際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國有資本基金化運作將成為重點發力方向。
部分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從事債權投資業務,此類業務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部分企業已發生債權逾期及信用減值損失。
我們通過梳理發現,部分國資投資類企業除從事股權投資業務外,還從事債權投資業務,債權投資模式主要包括開展融資租賃或小額貸款等類金融業務、開展委托貸款業務、直接投資于債券信托計劃產品或債權資產包等。例如,元禾控股近年來主要發展蘇州地區科技貸款和融資租賃業務;華建實業債權投資主要以委托貸款模式開展;山東鐵發基金以實現穩定收益與現金流平衡為目標,利用自有資金投向資管計劃及非標準化債權計劃。相較股權投資,債權投資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在近幾年宏觀經濟未得到根本改善的背景下,尤其是疊加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部分債務人面臨生產經營壓力大、融資難度提升、資金流緊張等困難,使得債權資產質量整體承壓,部分企業已發生債權投資逾期情況并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例如,華建實業債權投資業務集中行業,房地產行業景氣度的波動對其債權資產質量有著很大影響,2019年度華建實業計提債權投資信用減值損失3.79億元(已重述),占當期利潤總額的138.42%,截至2020年末,累計計提債權投資信用減值損失約5億元。
對于債權資產質量的考察,需要關注債務人所處的行業、經營狀況、財務表現及能力等要素,同時,還需格外關注債權投資模式(如投資期限等)、投資條款中設置的保障措施(如是否設置擔保或其他增信措施、是否有足額的抵質押物以及抵質押物的變現能力等)以及企業的投后管理能力(如持續跟蹤和督導等)。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樣本間盈利能力差距較大,投資效益尚未顯現。
股權投資業務產生的收益通常包含股權類資產持有期間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紅和通過資產處置產生的投資回報。
我們從絕對值(投資回報[2])和相對值(投資收益率[3])兩方面考察國資股權投資企業的盈利能力。投資回報方面,2018-2020年樣本企業投資回報絕對值差距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93.79億元和-0.02億元,投資回報加權平均值集中在12.81億元以下,中位數為5.65億元。其中,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回報金額遠高于其他樣本企業,上述兩家樣本企業持有大量上市和非上市中央或地方國有企業股權,總體資產質量優良。從投資收益率來看,樣本企業投資收益率水平的差距同樣較大,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22%和20.27%;投資收益率的中位數為6.01%,75%的樣本企業投資收益率在10.17%。下方散點圖的橫軸代表投資回報,縱軸代表投資收益率??梢钥闯?,除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外,散點集中在左下方,整體較為離散。
下方散點圖的橫軸代表投資回報,縱軸代表投資收益率??梢钥闯?,除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外,散點集中在左下方,整體較為離散。
股權投資回收期偏長且投資回報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國有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階段以初創期和成長期為主,資產質量和資產流動性值得關注。
從償債來源的角度來說,投資資產既是股權投資企業的業務產生現金流入的來源,又是其主要可變現資產。因此,對投資資產的質量和流動性的分析是股權投資類企業信用分析的重中之重。對底層資產質量的分析方法可參考對各行業企業的主體信用評級方法。
從基金的期限來看,通常情況下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在5~15年不等,專項基金的投資期限可能在3~5年,回收期整體偏長。從投資的階段來看,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涵蓋了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股權投資階段越靠前,投資成功的不確定性越大,風險越高。聯合資信認為,成熟期和Pre-IPO階段的項目對應的投資資產流動性較高;相應的,處于投資前期階段的項目所對應的資產流動性偏弱。從我們梳理的樣本企業來看,國資股權投資企業多成立于2014年之后,業務開展時間尚短,所投資項目多數尚未到達成熟期和Pre-IPO階段;同時,受順應產業結構調整、扶持地方產業的職能定位影響,大部分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以初創期和成長期為主要投資階段。若按投資資產的類型對流動性進行大致排序,聯合資信認為,未受限的上市公司股權,依次好于可轉讓的基金份額、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債權類資產。
從財務報表的角度看,全面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前,樣本企業的投資資產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此類非流動資產科目為主。2018-2020年末,樣本企業流動資產占比均值分別為31.08%、29.88%和32.69%,中位數分別為25.72%、26.95%和32.92%。2021年起,受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影響,金融資產由此前的四分類改變為三分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股權投資部分可能調整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資產科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非流動資產科目),股權投資企業的資產結構可能將有所變化,流動資產的占比將相應提高。聯合資信認為,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利用財務報表對資產流動性進行判斷的結果較之前將更加準確,截至2021年6月底,樣本企業流動資產占比均值為36.12%,中位數為36.16%。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樣本間債務水平較為分散,整體債務負擔適宜,期限結構較為合理,但部分企業存在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錯配風險。
通常情況下,股權投資業務回報周期長、股權退出時點具有不確定性等特征,使得開展股權投資業務的資金來源更多是股東權益性出資和利潤積累,而非外部債務融資。從樣本企業債務水平來看,如圖6所示,2018-2020年末樣本企業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加權平均值均小于70%,所在區間較為分散,其中30%~40%區間最多(9家),60%~70%區間的最少(3家);中位數為31.20%,整體債務負擔適宜。部分樣本企業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偏高,主要系合并范圍內除股權投資外還涉及其他業務所致。中兵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兵投資”)債務負擔偏重,2018-2020年末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加權平均值為67.48%,且債務主要集中在母公司,主要系隨著業務拓展資金需求增加所致,部分債務為股東中兵集團通過集團財務公司給予的中兵投資的委托貸款。
股權投資企業的債務期限結構分析以及債務期限結構是否與資產期限結構匹配,是衡量其償債能力和信用風險的重中之重。除可流通的上市公司股權外,大部分股權投資資產流動性偏弱,股權退出時間存在不確定性,資產的期限以長期為主。樣本企業中,2018-2020年末流動資產占比的加權平均值超過50%的僅有4家。為便于分析,我們用短期債務占全部債務的比重來衡量樣本企業的債務期限分布,該比重越高,則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占比越高;用流動比率[4]衡量短期償債能力,該比重越低,資產和債務期限匹配程度越高,反之,則可能面臨一定短期償債壓力。
如圖7所示,2018-2020年末,樣本企業短期債務占比加權平均值差距較大,小于10%的有13家,大于50%的有14家,中位數為34.05%,債務期限結構總體合理。短期償債能力方面,有79%的樣本企業流動比率大于100%,有47%的樣本企業流動比率大于200%,仍需關注部分樣本企業資產和債務期限存在的錯配問題。
五、總結
國資股權投資企業以持有投資企業的少數股權為主,并通過股權投資實現資本增值獲取投資收益。2018年以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進入整合新階段,在募資端,國資背景LP已經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出資的主力軍。隨著信用等級的上升,國資股權投資發行主體的資產、權益、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值呈增長趨勢;不同信用等級的發行主體在資產和權益方面區分度較為明顯。從信用特征來看,股東背景和職能定位使得其能夠獲得來自政府或股東在資金、政策、資源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目前,國資股權投資企業投資領域與區域內產業結構密切相關,發達地區的投資活躍度較高;業務模式以“直投+基金”的混合投資模式為主,基金化運作將成為股權投資的趨勢所在,但部分從事債權投資業務的企業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股權投資回收期偏長且投資回報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國有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階段以初創期和成長期為主,資產質量和資產流動性值得關注;業樣本間盈利能力差距較大,行業盈利水平尚可;樣本間債務水平較為分散,整體債務負擔適宜,債務期限結構較為合理,但部分企業存在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錯配風險。
[1]廈門金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上饒市濱江投資有限公司無主體信用級別。
[2]投資回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收益。
[3]投資收益率=投資回報/投資資產*100。
[4]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聯合資信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合資信”)前身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為現名(英文名稱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聯合資信是目前中國最專業、最具規模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總部設在北京,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信用評級和評估、信用數據征集、信用評估咨詢、信息咨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員培訓。目前開展的主要業務包括對多邊機構、國家主權、地方政府、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等各類經濟主體的評級,對上述各類經濟主體發行的固定收益類證券以及資產支持證券等結構化融資工具的評級。
公司業務資質齊全,已經完成向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取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可,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理事單位,具有從事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的資信評級業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