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讀】
一、出臺背景及依據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抓住讓人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進而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全面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相關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著力在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在增進民生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展現新作為,著力在保障質量安全、為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上作出新貢獻,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共4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廣州市建設“智慧+品質”住宅打造好房子好小區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二、《方案》主要內容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原則,《方案》共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第二部分總結了基本內涵。從居住者感受角度出發,明確了“智慧+品質”住宅的定義:綜合體現安全與耐久、舒適與健康、節能與環保、智慧與數字的高質量建筑及住區環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補短板強弱項,建設安全耐久、舒適健康的百年住宅;二是踐行碳達峰行動,探索綠色化、低碳化的嶺南建筑;三是推廣智能建造,打造社會認同度高、功能元素豐富的精品工程;四是建設數字家庭,發展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智慧社區。
第三部分提出了工作目標。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分三個階段實施:
2023年,通過總體謀劃、示范建設,不斷提升住宅規劃設計品質,嚴格招標投標和質量管理。開展“智慧+品質”住宅試點示范和項目培育,打造品質工程標桿。
2024年,健全“智慧+品質”住宅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智慧+品質”住宅提標擴面,支持保障多層次、全齡友好的住房需求。
2025年,優化“智慧+品質”住宅產業發展生態,創新“‘智慧+品質’住宅+智慧家居”“‘智慧+品質’住宅+智慧服務”等發展模式,提升住宅產品價值、增強產業競爭力、驅動高質量發展。
第四部分明確了重點任務。基于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特點,明確了打造“智慧+品質”住宅的四個方面共十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嚴格過程管控。一是在土地掛牌時,對全市重點功能片區或中心城區(如越秀、海珠、荔灣和天河區等)基礎較好的地塊,提出基本品質要求,列入土地出讓條件;對于熱門優質地塊,提出優質品質要求,采取“資質+搖號”競價方式;二是在施工圖審查合格之前,建設單位應組織“智慧+品質”住宅建設方案專家評審;三是在施工和預售階段,建設單位應在項目工地和銷售現場將經專家評審通過的“智慧+品質”住宅建設方案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四是在項目完工后,建設單位應對“智慧+品質”住宅建設項目依據承諾內容進行驗收。
二是科技創新賦能。一是加強BIM技術綜合應用。對于承諾全生命周期應用BIM技術的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各階段做好模型交付及應用;二是推進CIM平臺提質行動。促進BIM信息向CIM平臺歸集和共享應用,不斷拓展“智慧+品質”住宅、智慧社區及智慧工地等應用場景;三是完善智慧社區通信系統建設。推動信息通信網絡及廣播電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主體工程“四同步”,推動5G、千兆光纖等新一代信息網絡的深度覆蓋;四是強化智能產品在住宅以及社區配套設施中的應用。深度融合智能產品應用與工程設計,鼓勵新建住宅及社區配套設施設置智能產品;五是促進智慧家居與住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推出智慧家居整體解決方案;六是提升政務服務和社會化服務智慧化水平。加快發展數字家庭,完善政務服務居家辦功能,強化生活服務線上辦功能;七是引導物業服務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家政、托幼等領域延伸,拓展智能物業體驗。
三是推廣智能建造。一是統籌推進智能建造工作。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培育專業型產業人才,打造一批智慧工地和智能建造試點示范項目,推進智能建造產業園區建設,扶持智能建造企業,發展全產業鏈融合新業態;二是擴大綠色建材應用范圍。完善綠色建材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綠色建材數據庫和信息采集、共享制度。
四是推進示范建設。一是對已建住宅工程開展“智慧+品質”住宅示范,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二是對在建住宅工程建立培育機制,在廣州市精品工程項目庫中遴選基礎較好的在建項目進行培育。
第五部分明確了保障措施。一是強化組織協調;二是強化政策激勵;三是強化信用管理;四是強化監督檢查;五是強化多元供給;六是強化宣傳引導?!?/p>
三、主要特點
?。ㄒ唬﹦撔绿岢觥爸腔?品質”住宅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了“智慧+品質”住宅評價指引和評價標準,基于綠色生態發展和居民健康生活要求,從用地與規劃、安全與耐久、舒適與健康、節能與環保、智慧與數字、運營與維護六個維度設定指標,包括控制項、得分項和加分項。不僅明確了“綠色建筑二星級、裝配式建筑基本級、健康建筑銅級、設備能效等級標準、充電設施預留細則、綠色建材應用”等基本品質要求,而且提出了優質品質要求,注重住宅通風、日照、采光、隔聲、防水等性能要求,強化數字技術、智能產品的推廣應用,為引導不同層次的“智慧+品質”住宅建設提供精準指引和評定依據。
?。ǘ嫿ㄐ陆?、在建和已建住宅“全覆蓋”的政策路線。對新建住宅工程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引導格局制定了評價指標體系,探索了從“有房住”到“住好房”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線,在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嚴格過程管控,消除建筑質量通病隱患;對在建住宅工程從廣州市精品工程項目庫中遴選項目開展培育,推動策劃一批,實施一批,見效一批;對已建住宅工程開展“智慧+品質”住宅示范,實施高標準引領帶動,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ㄈ┡c招拍掛實現了有效銜接。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加強源頭把控,從土地供應環節明確“智慧+品質”住宅建設要求,選取全市重點功能片區或中心城區基礎較好的地塊,打造基本品質住宅;選取熱門優質宗地,打造優質品質住宅。土地出讓后,在后續的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預售、竣工驗收各階段加強監督與指導,支持保障多層次、全齡友好的住房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注重與智慧家居深度融合。從讓人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出發,強化智能產品在新建住宅及社區的應用,通過智能化、定制化手段提升住宅品質,為廣大家庭提供智慧家居整體解決方案。在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注重對老幼居家人群的關愛,通過家庭內部、家庭與社區、家庭與社會,家庭與政府的信息聯通和智能控制,提供涵蓋安全監控、智能管理、維修服務、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生活消費、居家養老和社區公益等綜合應用服務,推動形成房地產開發、智能產品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有序發展的產業生態,共同建設數字家庭、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