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發展扎實推進 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

    教育改革發展扎實推進 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

    laiyating 2025-03-08 設備原理 16 次瀏覽 0個評論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不斷完善,14億人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正逐步成為現實,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我國教育普及程度實現新提升,教育改革激發新活力,教育強國建設推動扎實有力,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支撐。

    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國民教育水平顯著提升

    1949年,全國約80%人口不識字,只有2000多萬名小學在校生,100多萬名中學在校生,10多萬名大學在校生,教育基礎極其落后。新中國成立7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受教育機會,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一)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快速提升

    1952年,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暫行規程(草案)》,明確學前教育“福利性”和“教育性”的雙重功能,為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指明方向。195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僅為0.4%,2023年達到91.1%,提高90.7個百分點;幼兒園數從1950年的1799所增加到2023年的27.4萬所,在園幼兒數從14萬人增加到2023年的4093萬人。

    (二)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1963年發布“小學四十條”“中學五十條”,提出中小學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戰略目標,我國義務教育底子薄、基礎弱的面貌逐步改變,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1949年,我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僅為20%;近年來,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接近100%。1949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2522萬人,其中,小學2439萬人,初中83萬人;2023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6億人,其中,小學1.1億人,初中0.5億人。

    (三)高中階段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基礎非常薄弱,毛入學率僅為1.1%。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將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革命老區等教育基礎薄弱、普及程度較低的地區作為攻堅重點,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17年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各地區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2023年,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1.8%,比1949年提高90.7個百分點。1949年高中階段在校生數44萬人,2023年達到4542萬人[1],增長103倍;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數由1949年的21萬人增加到2023年的2804萬人,增長134倍。2023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共有學校2.2萬所;其中,普通高中1.5萬所,比1949年的1597所增長9倍。

    (四)職業教育規模日益擴大

    教育改革發展扎實推進 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

    75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從小到大,辦學層次從低到高,辦學能力由弱變強。1951年第一次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會議召開,1980年國務院批轉《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確定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繼印發實施,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2023年,全國有職業院校11133所[2],職業教育在校生3478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738萬人,比1965年增加1246萬人。

    (五)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實現跨越

    1961年發布《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對完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提出明確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繼啟動“211工程”“985工程”發展戰略,1999年開始實施高校擴招政策,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2015年起,提出“雙一流”[3]建設新要求,我國高等教育邁上新的歷史起點。1949年,全國僅有高等學校205所,各類高校在校生11.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0.26%。2023年,全國有高等學校3074所[4],比1949年增長14倍;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763萬人,比1949年增長406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0.2%,比1949年提高59.9個百分點。

    二、教育服務更加公平可及,教育均等化扎實推進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始終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基本政策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一)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面持續擴大

    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持續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2010年《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印發,要求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明確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學前教育管理和保障力度不斷加強。2023年,全國共有普惠性幼兒園23.6萬所,占幼兒園總數的86.2%;其中,公辦園12.5萬所,比2013年增長91.9%。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717萬人,占幼兒園在園幼兒總數的90.8%,比2016年提高23.5個百分點。

    (二)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逐漸縮小

    2002年《關于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提出“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的目標。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審議通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改薄”[5]等基礎教育重大系列工程陸續實施。2016年印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城鄉義務教育資源統籌配置。2017年《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頒布,截至2021年底,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

    (三)困難群體平等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解決。同時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要求,建立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各學段資助標準。2022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2922億元,資助學生1.6億人次。

    (四)特殊教育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20世紀50年代,《辦好盲童學校、聾啞學校的幾點指示》頒布,明確特殊教育的教育屬性。20世紀80年代,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相繼頒布和修訂,特殊教育步入依法治教軌道。2017年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確立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的特殊教育發展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等相繼實施,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全國實現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階段12年免費教育。2023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345所,比1953年增加2281所,增長36倍;在校學生91.2萬人,比1953年增加90.7萬人,增長181倍;專任教師7.8萬人,比1979年增加6.8萬人,增長7倍。

    (五)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75年來,我國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重大教育項目實施等方式向民族地區傾斜教育資源,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已形成民族地區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民族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和民族班、中東部發達地區民族班在內的比較完整的少數民族教育體系。2004年正式啟動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15年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2016年頒布《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促進民族地區、中西部地區教育公平發展。

    三、人才培養成果斐然,國民素質全面提高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人才培養成果斐然,國民文化素質全面提升,基本實現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國民文化素質全面提升

    隨著“兩基”戰略目標的實現和各級各類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素質穩步提高,勞動力素質結構更加優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年,比1982年增加4.6年。202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05年,比1982年增加3年;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人。

    (二)高層次人才培養進入快車道

    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經歷從小到大、由大到強的歷史轉變。黨的十九大以來,通過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重點推動高?!半p一流”建設、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學科專業與行業企業、區域發展的對接聯動,加大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超過60%,形成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分類發展、齊頭并進的格局。1949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僅為629人;2023年在學研究生388萬人,其中在學博士、碩士生數分別為61萬人和327萬人。

    (三)高校創新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前沿技術研究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擁有眾多相互交融的學科和一流科研創新平臺。75年來,我國高校立足國家需要,以高水平學科布局、高精尖科研攻關、高效能科技成果轉化和高質量創新人才培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戰略支撐。近年來,我國高校承擔60%以上的國家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承建6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同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專項資金47.9億元,支持設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各類研究項目3.6萬余項,布局建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5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30個、各類協同創新中心40家。

    四、教育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教師隊伍配置水平持續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作用不斷加強,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一)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教育財政支出,持續增加財政投入。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結構持續優化,教育投入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充分發揮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優勢,實現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有效。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首次超過4%,截至2022年底,已連續11年實現教育財政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4%以上。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61329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8473億元,比1991年增長77倍。

    (二)教師隊伍建設有力推進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重要的基礎工作。1951年印發《關于中小學教師進修問題的通報》,中央統籌、地方為主的教師培訓體系逐步形成。1978年國務院轉批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工作的意見》,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進入新時代,相繼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和《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成為做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遵循。2023年,全國各級教育專任教師總數達1892萬人,比1949年增長19倍;其中,學前教育307萬人,義務教育1074萬人,高中階段教育295萬人,高等教育207萬人。

    (三)信息技術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隨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實施,我國教育數字化、信息化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各級各類學?;ヂ摼W接入率達到100%,超過3/4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各地教育新基建逐步推進,推動5G、IPv6等網絡技術落地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不斷豐富優質資源供給,目前已匯聚超過4.4萬條中小學資源、1300多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7萬門優質大學慕課,為廣大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五、國際教育交流廣泛開展,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在開展中外國際教育交流方面取得矚目成就,教育對話交流“請進來、走出去”穩步推進,雙邊、多邊教育交流持續深化,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一)雙向留學交流穩步推進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提出“爭取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的主張。1956年起,來華留學生規模逐漸擴大,留學生生源國日趨多樣。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2004年,國務院印發《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全方位、高層次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相繼印發。在各項政策的引領和推動下,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逐步形成。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從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9年的70萬人,來華留學生規模從1978年的1236人增加到2018年的49萬人。

    (二)國際教育合作持續深化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持續推進?!棒敯喙し弧背蔀橹袊惩廪k學的“新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共同發展。截至2023年底,“魯班工坊”開設自動化、云計算、電子信息、動車組檢修、工業機器人、城市熱能應用等70多個專業,累計招收學歷生6100余人,非學歷生31000余人次,培訓外方專業教師4000余人次。中外院校合作開發教材220余本,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與數家中國企業、海外企業開展合作。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全面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體系逐步構建起來。繼往開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扎實的舉措,持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教育服務能力,有力推動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注:

    [1]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院校)。

    [2]包括技工院校,下同。

    [3]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

    [4]包括普通、職業本??茖W校和成人高等學校。

    [5]指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教育改革發展扎實推進 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三亞現房最新信息  孝感京東最新招聘信息  灤縣最新會計招聘信息  衡水房價最新及樓盤信息  洪洞最新出租庫房信息  佛山最新限行信息圖片  騎士詹姆斯最新信息網  豐寧烘焙師招聘信息最新  河口疫情最新發布信息  日遠飲品招聘信息最新  阜陽企業最新招聘信息  上海光機所最新任免信息  萍鄉船員最新招聘信息  東陽洋房最新出售信息  鑼響最新招聘信息  綦江景秀江山最新信息  增城翡翠苑最新信息房價  保山配菜最新招聘信息  寶雞老區房出售最新信息  盤錦同城最新招聘信息  銀川鋁木工招工信息最新  孟津周邊最新招聘信息  江南假肢廠招聘信息最新  行唐最新房產信息  順德零跑招聘信息最新  阿立哌挫最新信息  東莞宇哥招聘信息最新  瀘水市砂石最新拍賣信息  最新疫情下保險信息查詢  尼泊爾最新的入境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