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10時許,東湖綜保區跨境購品源生活廣場,一架無人機徐徐起飛,攜帶海淘商品飛往目的地。幾乎同一時刻,兩輛滿載著跨境電商貨物的卡車緩緩駛離武漢光谷航空超級物流中心(以下簡稱“光谷貨站”),當日,這些貨物將經由花湖國際機場“出海”。
擴大高水平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武漢牢記囑托奮楫前行,加快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
東湖綜保區加快建設最具國際范、光谷韻、未來感的宜居宜業自貿核心區。
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實現無人機直達,光谷貨站助力“武漢造”高效“出海”……作為湖北首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的核心開放區——位于光谷腹地的東湖綜保區以更開放之姿擁抱世界,助力中國光谷加速邁向“世界光谷”,助力武漢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
布局工業、服務、數字貿易三大領域
開放經濟穩步擴大
01
數月前,《財富》雜志首度發布“中國科技50強”榜單,包括光迅科技在內,50家“生于中國,影響世界”的科技企業入選。
從空中俯瞰東湖綜保區,光迅科技高端光電子器件產業基地格外亮眼。今年5月,投資超過100億元的該基地建成投用,設備和人員逐步到位,高端光模塊產能不斷爬升。
作為光電子器件及模塊研發生產全球先行者,光迅科技光電子產品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益于新基地產能的釋放,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9.99%。”光迅科技相關負責人說。
數公里外的海微科技檢測驗證中心內,智能座艙等汽車電子零部件正在被測試。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已成為國內排名前五的智能座艙顯示產品供應商。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從“一束光”到“一座城”,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
世界級的光谷需要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東湖綜保區聚焦國家、省、市戰略部署,依托光谷優勢產業資源,重點布局高技術工業貿易、高水平服務貿易、高價值數字貿易三大領域,聯想、中信科移動、光迅科技、先導稀材、億緯鋰能、京山輕機等一批“高、大、強”龍頭企業紛至沓來,華引芯、普賽斯、聚合光子、光至科技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百花齊放。
繼今年3月京東華中跨境前置中心倉項目開倉運營,得物華中跨境物流中心也于7月落地東湖綜保區。這是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得物首次在中部地區布局國際業務,在助力東湖綜保區加快外貿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為園區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伴隨產業濃密度的提升,外貿進出口、工業產值等規模能級的壯大,封關運營至今,東湖綜保區延續高速發展態勢。今年1-10月,東湖綜保區進出口總值突破600億元大關,進出口增速同比增長114%,是全國前34家頭部綜保區中,唯一一家實現三位數增長的綜保區。
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中,東湖綜保區全國綜合排名A類,居湖北省內第一。
暢通道、搭平臺、興業態
外貿創新成效顯著
02
卸貨、安檢、打板、上車……11月25日上午11時,位于東湖綜保區口岸作業區內的光谷貨站一片忙碌景象。當日,累計10余噸的多批跨境電商貨物將經此離境,從花湖國際機場飛往歐洲。
作為全國首個“一站對兩場、兩場互通”的網狀駁運型航空前置貨站,光谷貨站聯動花湖國際機場、天河機場,將國際口岸服務從機場停機坪前移至光谷產業腹地,打通光谷開放通道,使“虛擬口岸”成為現實,為光谷外向型企業產品“出海”搭建了一條“空中自貿走廊”。
“不僅要深化與機場聯動,還要進一步提升樞紐能級,聯動鐵路、港口等進出口通道。”東湖綜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口岸作業區加快搭建光谷多方位、立體化出海新通道,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近期,華大智造聯手中健云康共同設立的保稅維修中心在東湖綜保區正式啟用,在全省首創開展醫療器械保稅維修業務。
“醫療器械保稅維修業務的開展不僅使企業暫緩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減少流動資金占用,還能為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出海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務保障。”中健云康相關負責人說。
該項目的落地標志著東湖綜保區保稅維修產品范圍從手機、光模塊等擴大到醫療器械領域,并將通過維修訂單帶動生產訂單,延伸加工貿易產業鏈,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目前,首臺待維修的基因測序儀已運入該中心進行保稅維修。
鏈式發展是現代產業最顯著的特點。近年來,湖北省加快推進供應鏈平臺建設,“鏈”接全球資源,突破難點、疏通堵點,連接上下游。
光谷自貿供應鏈、長江光電子供應鏈、花湖空港國際供應鏈……東湖綜保區搶抓機遇,先后組建一系列專業供應鏈平臺,聚焦光芯屏端網優勢產業,匯聚生產和服務要素,以現代供應鏈體系賦能光谷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搭平臺、暢通道、聚資源,以東湖綜保區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為突破,中國光谷開放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今年前三季度,光谷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600億元,創歷史新高,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余家,外貿主體培育成效顯著。
“引進來”更要“留得住”
產城融合宜業宜居
03
重點產業項目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車行東湖綜保區,一個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廠房,彰顯了這片5.41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澎湃活力。
11月8日,長進光子高性能特種光纖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開工,將建設研發中心、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
相距不遠的先導稀材項目現場,主體生產車間正在加速建設。項目投產后,可量產砷化鎵、磷化銦等材料,有效填補光谷芯片領域上游基礎材料的空白。
今年以來,東湖綜保區緊抓招商引資,聯合市商務局、共青團武漢市委、九峰山實驗室等,圍繞光通信、外貿供應鏈、激光、跨境電商等主題,舉辦“光谷自貿匯”路演、沙龍等各類招商活動。全年完成億元以上簽約項目17個,新增投資超300億元。
既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為推動項目盡早建成投產,東湖綜保區主動靠前服務,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長進光子一次性取得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開工所需“五證”,比計劃時間提前了近3個月。同樣見證項目建設“速度感”的還有先導稀材項目。“從3月正式簽約,到7月底實質開工,我們親身體會到了項目服務的‘光谷速度’。”先導稀材相關負責人感慨。
不只有產業,更要有生活。綜保區今年引進了便利店、咖啡店等生活配套,提升了餐飲品質及服務水平,為園區的“工業風”注入一抹“煙火氣”。“選擇更多,也更便利了”,在移動終端產業園工作的鐘歡和同事們為園區的變化欣喜不已。捧一杯咖啡,在塔樓附近新建的口袋公園的步道上散散步、曬曬太陽,是他們最近工作之余的生活新選項。
為推動重點產業開放發展,引育更多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型經濟市場主體,光谷正高標準規劃打造光谷國際自由貿易產業基地,著力提升區域商業氛圍及居住環境,建設最具國際范、光谷韻、未來感的宜居宜業自貿核心區。
創新促發展,開放贏未來。東湖綜保區將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加快轉型發展,著力暢通光谷乃至武漢鏈接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推動中國光谷加快邁向“世界光谷”,聚力打造光谷乃至武漢“離世界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