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兩會報告】吹響產業立市“集結號”

    【向兩會報告】吹響產業立市“集結號”

    lizhengqiao 2025-03-08 反滲透設備 13 次瀏覽 0個評論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近年來,我市堅持產業立市、制造強市,大力推動產業集群培育,重點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千億級重點產業集群。2022年,由我市牽頭的“南通、泰州、揚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和參與的“蘇州、無錫、南通高端紡織集群”在第三輪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中勝出,船舶海工產業鏈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建設試點”,重點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船舶海工產業——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609.png

    南通成為船舶海工發展的首選地區,先后被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國家海洋局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2022年10月,南通牽頭泰州、揚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功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

    近年來,南通從深化央地合作、搶占國際市場、加速前沿布局三方面入手,構筑集群優勢,重點培育建設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如皋港船舶海工及重型裝備園、海門豪華郵輪配套產業園三大船舶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園。目前,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已圍繞海工裝備和船舶總裝制造、配套產品制造核心,建立起集研發、設計、建造、配套、服務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2022年1-11月,集群新接訂單同比增長20.3%,截至11月底手持訂單同比增長31.9%,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8.1、24.4個百分點;集群交付海洋油氣平臺、海工模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升壓站等各類海工裝備數量15艘(座),約占全國的30%。

    創新驅動,成為整個產業邁向高端的強勁動力。目前,全市建成以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南通中遠船務、江蘇招商重工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一批重點企業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為骨干,專業設計公司為補充的研發設計體系,企業人才隊伍培養進一步強化。2022年1月,省市共建、總投資6億元的江蘇省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南通,標志著南通已經形成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為骨干,專業研發機構為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產業的智能制造示范效應不斷凸顯,企業在高端產品領域持續發力,掌握了超大型集裝箱船、豪華郵輪、大型LNG船等船型和關鍵配套設備的建造生產技術。2022年9月9日,歷經3年,高端訂制巨無霸“海上油氣加工廠”——世界最大天然氣處理浮式儲卸油平臺在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竣工。2022年12月份,南通船舶工業再獲重大突破,惠生重工獲得單價超18億美元的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FLNG)訂單,招商局重工獲得歐洲船東4+2+2艘18萬立方米大型LNG船建造合同,招商局重工在批量交付極地探險郵輪的基礎上,也獲得歐洲船東極地探險郵輪訂單。至此,南通在造船業皇冠上的兩顆明珠均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紡織產業——百年積淀享譽世界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616.png

    經過上百年的積淀與發展,南通業已形成產業門類齊全、配套生態優異、龍頭企業集聚、富民成效明顯的高端紡織產業集群,是世界三大家紡中心之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22年10月,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成功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2022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410家,產值1397.7億元,同比增長11.04%。

    產業體系完備。我市棉、毛、麻、絲、化“五紡”俱全,基本實現化纖、絲綢、紡織、色織、印染、針織、服裝、家紡等紡織門類全覆蓋。特別是紡織面料領域,年產印染布約28.3億米,占全省三分之一,已涵蓋棉布、麻布、絲綢、呢絨、化纖、混紡等幾乎所有的細分面料領域。終端產品涵蓋男女服飾、各類童裝、家居用紡織品、鞋帽箱包等多個領域。

    科技支撐有力。我市紡織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2個。建有紡織產業相關科研院所3個、省級公共服務平臺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企業實力較強。大生集團成為全國棉紡織行業“排頭兵企業”;羅萊生活的床上用品連續16年位列同類產品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位;聯發集團的色織面料在國內行業排名第三,榮獲江蘇省質量獎;鑫緣集團的蠶繭絲及絲織品在國內絲綢行業排名第四。此外,還有恒科新材料、華峰超纖等一批細分領域知名企業。

    家紡享譽全球。我市家紡產業構筑了涵蓋“織、染、印、成品、研發、物流”的完整產業鏈,擁有成品生產企業3800余家、面輔料商2400余家、外貿出口企業350余家、研發設計單位200余家、電商企業近3萬家、快遞物流企業50余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個、江蘇省著名商標32個,4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工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企業;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三、全國第一,贏得了“世界家紡看中國、中國家紡看南通”的美譽。

    高端裝備產業——智能制造步伐加快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621.png

    “十三五”以來,我市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端裝備產業規上企業924家;實現銷售收入1067.5億元,利潤總額90.4億元;工業產值增速28.5%,占全部工業產值比重12.4%。2022年1-9月,全市高端裝備產業規上企業973家,累計完成產值945億元。

    近年來,全市高端裝備產業呈現優勢領域不斷拓展、企業培育成效顯著、創新能力整體提升、智能制造步伐加快等特點,以高端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為特色,高檔數控機床、RV減速器、滾動及傳動功能部件等產品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擁有江蘇鵬飛、星球石墨、江蘇天楹等17家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占全市總數61%;通達矽鋼、萬達軸承、四方科技等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市總數54%。南通振康自主研發生產的RV減速器數據等同或超越了日本同類產品;國盛智科位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30強”企業。

    目前,海門區在建工信部機器人產業技術成果轉化平臺,高端裝備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10多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100多家,建有高水平企業研發平臺占全市近1/3。全市累計入圍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18個,累計認定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126個,累計入圍省高端裝備趕超工程及裝備技術攻關項目12個;累計獲評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14個,其中高端裝備企業5家,占比36%;創建省級智能車間(工廠)125個,其中高端裝備企業17家,占比14%;全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均分1.28,其中高端裝備行業評估均分1.68。

    新材料產業——平臺能級不斷提升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721.png

    緊扣產業整合、龍頭做大、鏈條延伸、技術改造、循環利用、平臺建設等發力點,全市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升級,大力引進新上重大項目,新材料產業平臺能級不斷提升、集聚度不斷增強。

    產業規模逐步擴大。2021年,南通市新材料產業463家重點企業完成產值1422.3億元,同比增長30.9%,實現銷售1405.26億元,同比增長33.1%,其中銷售增速超過50%的企業有117家,20億元以上企業21家,是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2022年1-9月,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227億元,同比增長18.6%。

    示范效應不斷提升。全市已形成一批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產業基地、產業集群和重點企業,擁有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新材料、如東縣高分子材料、海安市磁性材料及制品等多個國家火炬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形成高性能合金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產業集群;涌現恒科新材料、華峰超纖、星辰合成材料、甬金金屬等一批產品特色鮮明、企業知名度高、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重點企業。

    產業發展取得突破。建設了江蘇省生態阻燃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仕達)、江蘇省電子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宙邦)等多個省、市級研發機構;新帝克單絲科技、東材新材料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批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包括生產世界一流精品棒線材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主打“超纖一體化”“可降解新材料一體化”的華峰產業園項目,生產聚酯纖維等功能性纖維的恒科新材料三期項目等。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臺橡、申華領銜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為主導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海安市形成以釹鐵硼為代表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支撐的手機、空調、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關鍵配套材料產業鏈;如東縣形成“油—絲—布—面料—最終產品”的完整化纖新材料產業鏈。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725.png

    2022年南通精準幫扶企業紓困解難,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出臺專項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產業做大做強。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成功舉辦2022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推動開展產業鏈精準化招商,打造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組織企業赴蘇州、無錫、徐州等地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活動,成功對接近3個億訂單。

    目前,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效益快速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保持穩中有進良好態勢。在集成電路、光纖通信、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體系,集聚了中天科技、通富微電、江海電容器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集成電路封測、光纖光纜制造、電阻電容制造等部分細分領域全國“領跑”。2022年1-11月,全市510余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實現應稅銷售2052億元,同比增長21.6%,總量居全省第五,占比5.4%。

    2022年,全市電子信息領域在手實施超億元項目34個,總投資約387.5億元。日達智造總投資100億元的智能終端精密模組(顯示器配件)項目,已完成投資25億元,進入試生產階段;通富微電總投資120億元的集成電路先進封測基地項目穩步推進中。集成電路測試產業園招引的11個項目,4個已建成投產;集成電路裝備及零部件產業園落戶的中科儀、富創精密、度亙激光已竣工投產,中科九微、源卓光電項目正在建設中。制定印發了《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企業總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設工作方案》,更高層次推動產業協同,更高起點培育增長新動能,目標到2024年,招引企業總部南通基地不少于30家。央企總部搬遷項目(中電科12所全資子公司北京真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即將簽約落戶南通高新區,英銳集團8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制造項目已進入“窗口指導”階段。

    新能源產業——優勢明顯 風頭正勁

    微信圖片_20230110151729.png

    “十三五”期間,南通始終把綠色低碳作為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的主攻方向,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至52.8%,比全省低1.6個百分點;電力裝機中,煤電裝機比重55.9%,與全省基本持平;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40.4%,比全省高15.7個百分點。

    目前,我市新能源行業主要包括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新能源裝備。風電產業體系較為完善,擁有風電企業百余家,包含上海電氣、龍源電力、重通成飛、中船海裝等一批旗艦型、龍頭型企業,以及力星鋼球等行業隱形冠軍和中天海纜等行業領軍企業,在超高壓海底光纖復合海纜、遠海風機安裝運維等領域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市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5.98GW,年發電量66.2億千瓦時,風電產業應稅銷售604億元,形成了以如東為龍頭的風電產業聚集區,現有裝備制造規上企業56家,其中銷售超10億元企業14家、稅收超5000萬元企業10家。

    光伏發電領域,我市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1.2GW,占三分之二,海安、如皋、如東、啟東、通州、海門等板塊正在整縣推動分布式光伏;結合建筑光伏一體化要求,我市正在積極布局開展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建設示范。

    同時,我市氫能產業領域企業集聚度較高、產業鏈構建相對完善,成功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城市群,城市群“1+6”成員中省內只有蘇州、南通兩地。覆蓋制氫、儲運、加氫站成套設備、燃料電池系統等13個產業鏈細分領域,集聚了百應能源、勢加透博、中集氫能源、中天華氫等20余家重點企業,預計2022年應稅銷售增長20%。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向兩會報告】吹響產業立市“集結號”》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雙流附近的招聘信息最新  襄城農村房出租最新信息  合肥烹飪師招聘最新信息  咸陽廚師最新招聘信息  塘下汽配招聘信息最新  農業調劑信息最新要求  應家山最新租房信息大全  清遠最新動向信息  興城中糧招聘信息最新  仙醫拜登最新信息  梧州焊工招聘最新信息群  中衛刨工最新招聘信息  樂陵房租出租最新信息  東莞最新招租房信息  最新陽泉房地產信息  青島城管招聘最新信息  重慶漲工資最新信息通知  橫店外賣最新信息網  河口疫情最新發布信息  郁南店鋪出租最新信息  杜家坎花店招聘信息最新  惠豐銀行最新信息發布  太原最新招聘護士信息  寶豐美甲店招聘信息最新  重慶彈子石最新頭條信息  行唐最新房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