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國人社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職業技能培訓專項行動,聚焦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構建產訓評一體的企業技能生態鏈。山東人社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社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加快構建供需兩端發力、同頻共振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新格局。
聚焦人群全覆蓋,推進職業技能培訓供給與需求深度融合。優化供需對接機制是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覆蓋面的重要手段。山東人社部門將打造“數據識別為主、網格識別為輔、人工識別為補充”的精準識別需要培訓勞動者新機制,不斷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規模和范圍,加快提升勞動者整體素質。一是開展數據識別。加強與公安、農業農村、住房建設等部門的信息對接,破除信息孤島,消除數據煙囪,建立信息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形成人口基礎信息等信息資源庫。建立常態化數據共享和信息比對機制,打造覆蓋全省就業服務機構的就業“E地圖”,開展勞動者信息自動交叉比對,自動提供有關培訓信息,變“人找培訓”為“培訓找人”。二是開展網格識別。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打造社區就業驛站,建立零工市場,勞動者培訓全部實現網格化,讓培訓信息獲取、培訓資源獲得等業務“事事能在網格辦”。在就業驛站、零工市場,充分運用短信、明白紙、政策大禮包等形式,向需要培訓的勞動者定向推送培訓信息。三是開展人工識別。既用好大數據,也走好“鐵腳板”,建立人社服務專員隊伍,并利用假期、現場招聘、政策宣講等契機,采取入戶走訪、小程序填報等方式,精準摸排勞動者培訓意愿。開展“敲門式”服務,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1年內2次政策對接、3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信息推薦、3次技能培訓信息推薦等“12333”幫扶舉措。
聚焦項目全領域,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職業技能培訓和產業發展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山東人社部門將緊扣制造業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和鄉村振興需求,著力打造以“綠色技能培訓”“山東手造技能培訓”等為引領的培訓品牌矩陣,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一是以“綠色技能培訓”為引領,大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培訓。啟動“齊魯綠色低碳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創新開展“企業列單、機構接單、政府買單”項目化培訓,實現勞動者“愿培盡培”。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廣泛開展直播銷售員、網約車等新職業新業態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適應新產業、新職業的能力。二是以“山東手造技能培訓”為引領,大力開展傳統職業、傳統技能培訓。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為依托,將魯繡制作、楊家埠木版年畫手工印刷等27項“山東手造”類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納入省級補貼性培訓需求項目指導目錄。大力開展建筑、維修、家政等有效實用的技能培訓,試點開展“魯菜師傅”創業能力提升培訓,啟動“齊魯建筑工匠”“一老一小”技能培訓等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技能培訓品牌。三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重點,創新開展“急需緊缺工種”培訓。建立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調查發布制度,結合調查發布結果,引導培訓機構采取定向、定崗等培訓方式,實現培訓與就業無縫對接。實施“創業齊魯訓練營”項目,每年培養500名有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負責人,按照每人1.5萬元標準進行補助,打造一批創業帶頭人。
聚焦培訓全鏈條,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鏈深度融合。職業技能培訓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一環。山東人社部門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為勞動者提供“職業培訓—職業指導—技能評價—崗位推薦”等全方位、全鏈條職業服務,搭建起全生命周期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新模式。一是建立“培訓+就業”精準銜接機制。充分利用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摸排企業的用工需求,優先向符合條件的參訓人員推薦,讓培訓后的勞動者能夠順利找到工作崗位。建立求職者信息與崗位信息精準匹配小程序,自動搜索、自動識別符合崗位需求的參訓人員,并自動發送崗位信息,促進崗位信息與求職信息精準匹配、自動推送。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培訓機構合作,為參訓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崗位推薦等“一條龍”服務,增強培訓的就業帶動力。二是建立“培訓+創業”精準銜接機制。打造特訓營、導師團、大賽路演等多位一體的培訓、培育和服務體系,落實創業培訓補貼政策,創新培訓方式,提升創業實效。引導金融機構有效服務創業融資需求,為本地創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差異化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創辦專業孵化器,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創業生態,為創業者提供產業資源、投融資、創業培訓、創客空間等一站式加速服務。三是建立“培訓+評價”精準銜接機制。堅持以評促訓、以訓帶評、評訓結合,大力實施“新八級工”制度,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鼓勵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
聚焦服務全閉環,推進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深度融合。2023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技能山東”框架協議。山東人社部門將深入落實部省共建協議,堅持政府、市場雙向發力,強化數據賦能,為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精準、高效、實用的優質培訓服務。一是加強優質培訓資源供給。實施“技能興魯”百萬工匠培育行動,健全全員培訓制度,大力開展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院校主陣地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校企雙制、校中廠、廠中校等方式,大規模開展訂單式培養、套餐制培訓。提升公共就業訓練中心和社會培訓機構培訓能力,統籌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布局和專業設置,構建以政府補貼培訓為引領,企業自主培訓、社會化培訓廣泛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賦能體系。二是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聯動機制。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協同聯動,定期征集摸排勞動者和用工企業培訓需求,建立更科學、更精準、更貼近市場的培訓需求項目指導目錄。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精準化、差異化培訓,引導優質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產必需等領域集中。三是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數智化水平。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管理系統,創新設置職業技能培訓地圖,完善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邏輯起點的用工指導、公益課堂、技能評價等服務場景。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統一歸集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信息資源,打造業務高度集成、場景豐富多元、服務智能高效的職業技能培訓“一站式”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