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自網絡,兩表數據不完全一致
與此同時,全國高考本科錄取率也出現了大幅上升,2019年全國本科院校招生人數為431萬,本科錄取率為43.1%。其中山東本科錄取率達到了49.85%,江蘇省本科錄取率達到了59.82%,北京本科錄取率為68.91%,天津本科錄取率全國最高,接近80%。
二、全國各省中考錄取率
中考是分省單獨考試的,各省因為政策和教育資源不同,中考錄取率呈現出了較大差異(本文中考錄取率僅指中考升入高中的學生比例)。下表是2014-2018年31個省市中考錄取率: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全國中考平均錄取率為57.96%。其中,吉林省的中考錄取率是全國最高的,達到71.76%,中考錄取了排在前三位的還有黑龍江和陜西;中考錄取率最低的三個省份分別是云南、貴州、西藏,中考錄取率僅為49.28%、53.67%、54.27%,全省幾乎只有一半的人可以上高中。另外,浙江、江蘇等省份的中考錄取率也不高。
三、中考和高考錄取率比較
通過對比以上中考和高考的錄取率,全國來看,以2018年為例,中考的錄取率僅為57.96%,要遠遠低于高考的錄取率81.13%,因此,確實出現了中考的難度要大于高考的難度。但是,2018年全國考上本科的錄取率為43.1%,仍然是要低于中考的錄取率的,考上211高校、985高校就更難了。
分省份來看,2018年山東中考的錄取率為58.27%,而高考的錄取率為80.62%,高考考上大學的難度相對簡單;2018年浙江中考的錄取率為54.48%,高考的錄取率為93.02%,高考的難度仍然低于中考;2018年江蘇中考的錄取率為56.47%,高考的錄取率為90.79%,還是低于中考的錄取率。
結語
2000年以前,高中考大學確實是比較難的。但是2000年以后,隨著高考錄取率的逐漸上升,中考錄取率慢慢被超過,考上高中的難度明顯增加,而考上大學的難度在降低,出現了考高中比考大學更難的現象。如此看來,對于孩子的學習,備戰中考就異常重要了,否則有可能考不上高中,連考大學的機會都沒有。對此,你怎么看呢?
來源:贏在志愿
城市初中畢業生沒有考上高中的大多去讀職業中學了;農村初中畢業生沒有考上高中的輟學的比例比較高,為了鼓勵農村沒有考上高中的同學上職業中學,許多地區職業中學實行免費教育。
建議:
把發展職業教育的重點放在高職院校;
高中適當擴招,使中考錄取率與高考錄取率接近。
高中適當擴招符合民眾愿望,可以推遲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孩子們的受教育時間,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隨著高中的擴招,結合2005年(今年初三畢業)后的人口出生數據,讀職業中學的比例將會逐漸下降。
鼓勵生育、獎勵生育免費教育、免費醫療提高人口出生率1
中國歷年出生人口數量(1949-2019)
先看一組人口出生數據:
1949年:1275萬
1950年:1419萬
1951年:1349萬
1952年:1622萬
1953年:1637萬
1954年:2232萬
(二戰結束后,世界范圍內嬰兒潮,中國第一波嬰兒潮)
1955年:1965萬
1956年:1961萬
1957年:2138萬
1958年:1889萬
1959年:1635萬 (三年自然災害)
1960年:1402萬 (三年自然災害)
1961年:949萬 (三年自然災害)
1962年:2451萬
(三年自然災害結束,中國第二波嬰兒潮)
1963年:2934萬
1964年:2721萬
1965年:2679萬
1966年:2554萬
1967年:2543萬
1968年:2731萬
1969年:2690萬
1970年:2710萬
1971年:2551萬
(1971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1972年:2550萬
1973年:2447萬
1974年:2226萬
1975年:2102萬
1976年:1849萬
1977年:1783萬
1978年:1733萬
1979年:1715萬
1980年:1776萬
(1980年中國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
1981年:2064萬
(50.60后進入結婚生育期,中國第三波嬰兒潮)
1982年:2230萬
(1982年9月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
1983年:2052萬
1984年:2050萬
1985年:2196萬
1986年:2374萬
1987年:2508萬
1988年:2445萬
1989年:2396萬
1990年:2374萬
1991年:2250萬
1992年:2113萬
1993年:2120萬
1994年:2098萬 (經濟不景氣)
1995年:2052萬
1996年:2057萬
1997年:2028萬
1998年:1934萬 (金融危機)
1999年:1827萬
2000年:1765萬
2001年:1696萬
2002年:1641萬
(2002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3年:1594萬
(2003年開始,中國每年人口出生數開始基本穩定)
2004年:1588萬
2005年:1612萬
2006年:1581萬
2007年:1591萬
2008年:1604萬
2009年:1587萬
2010年:1588萬
(80后一代進入結婚生育期,高成本導致多數人生一個或者晚生?)
2011年:1600萬
(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
2012年:1635萬
2013年:1640萬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2014年:1687萬
2015年:1655萬
2016年:1786萬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原計劃會有第四波嬰兒潮,翟振武磚家就預測二胎放開會有4995萬)
2017年:1723萬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2018年:1523萬
2019年:1465萬
2
出生人口數量下行的主要原因是育齡女性人數降低和生育意愿下降。隨著90后獨生子女成為生育主力軍,適齡生育人口數量減少。
此前,據澤平宏觀的中國人口報告2019分析,新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會降至1100萬,較2018年減少26%。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幕居然 提前11年就出現了。
其實2018年1523萬的出生人口數已經創下了1949年以來除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外的新低,10.94‰的出生率更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總和生育率降至1.52,這一指標不僅低于世界平均, 遠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低于大部分發達國家。
2019年的1465萬則將以上指標全部大幅刷新,再創新低。
假設男女比例平衡,而且不會遇到重大變故(災難,戰爭等)導致的人口消失,假設結婚率是100%,那么30年后大約有500萬對新婚夫妻,不要說生育二胎了,連一胎都不能保證。
這500萬對新婚夫妻其中還要除去大約不能生育的20%人口(現在就是這個比例了,這就是濫性、偽女權盛行以及垃圾食品的后果),未來還可能遇到丁克家庭(大城市現在有不少)。
其中只有400萬對夫妻能夠生育,會生育多少孩子呢?
3
跌幅如此之大,也有前幾年生育政策調整的因素,近幾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釋放,推高了新生人口數量,在75后生育需求釋放完畢后,現在的數據才是此階段生育主力90后真實生育意愿的體現。
同樣是該報告的預測,按照2018年1.52的總和生育率,2100年中國人口會降至8億,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將從19%降到7%。2200年則會進一步降到2億。
人口是根本。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僅關注樓市就有點膚淺了,生育率過低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有引發種族存亡的危險。
中華文明之所以長盛不衰延續至今,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一個重要因素,雖然歷經五胡亂華、蒙古、女真三次血腥屠殺及秦末、漢末、唐末等人口嚴重減少的內亂,還是頑強的挺了過來,人口眾多形成的統一大市場和充裕年輕勞動力形成的人口紅利,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兩個重要因素。
正因為如此,國家的人口政策在近年來也出現了轉向,單獨二孩,全面二孩陸續實施,日前更是出臺了國家積極應對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未來面對生育率下滑的嚴峻形勢,預計國家還會有更多鼓勵生育的政策出臺。
想當初 90 年代、2000 年那會,大家即便是承受沉重的罰款、遭遇失業,也要毅然決然生孩子。
但是到了20年后的當下,男生連女友都不愿意去追了,年輕人連結婚都不想結了,很多結婚的人不敢生孩子了,還有很多已婚人士狂離婚,離婚率創新高,2019年三季度民政局最新統計全國結婚的713萬對,離婚的310萬對,離婚率43.53%,超出想象,有些地區如天津等離婚率竟然能達到70%。這個數字實在是太高了。不知新生人口數量下降是否與有關系?我們該怎么辦?
來源:Finance社群,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