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打工人”:績效考核倒逼加班,但“反內卷”已經開始

    互聯網大廠“打工人”:績效考核倒逼加班,但“反內卷”已經開始

    wuyating 2025-03-12 聯系我們 16 次瀏覽 0個評論
    [ 在字節推出“1075”后,脈脈的字節同事圈內一份600多人的投票顯示,21點之后下班的人占72%。 ] 晚上10點的后廠村依然燈火通明。對于還在辦公大樓里的“打工人”來說,打車的晚高峰才剛剛開始。更晚一些時候,上地八街排滿了打著雙閃的網約車,雙車道似乎已經承載不下剛剛走出辦公樓里的年輕人。 這里是號稱“占據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中關村軟件園,因為背靠后廠村路,人們更習慣把它叫作“后廠村”。“村里”了騰訊、、網易、新浪、等科技巨頭,吸引了無數互聯網人才。 智聯招聘2022年春招市場行情相關報告中提到一組調研數據:七成職場人有加班經歷,其中22%表示加班是常態,13.4%平均每周加班3~4天,32.5%每周加班1~2天。 但一些變化正在發生。“1065”(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一周工作五天)、“1075”(工作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7點,一周五天)工作制陸續開始在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的業務部門推行。一時間,反內卷、WLB(Work/ Life Balance)成為職場熱議的話題。 與此同時,北京市也宣布開始為期兩個月的超時加班集中排查整治。 在互聯網企業增速放緩、亟須尋找下一個增長點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業發展與人力投入、重新審視年輕人職場生態,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成為大廠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績效考核的支配 躲過了后廠村“晚高峰”,和團隊一起加班到11點的李薇終于到家。打開手機,工作群又有幾十條未讀。她對此已經習慣:打工人的“超長待機”總是要不可避免地以其他形式存在。 而對于在字節工作的許文來說,加班結束后,找一家居酒屋小坐一會兒,是他一天中最為放松的時刻。 “打工人沒有下班自由。”許文說,他形容自己就像是在一艘超級巨輪上運轉的螺絲釘,每月上萬的房貸壓力、為孩子換一套海淀學區房,是他“運轉”的動力。 李薇和許文的經歷,是互聯網企業加班文化的冰山一角。從2021年延續到2022年,關于互聯網內卷與加班文化的討論從來沒停止過。 2022年1月,騰訊應屆生怒懟管理層,批判加班文化;2月,B站審核員工春節加班猝死;僅半個月后,字節員工在健身房猝死。 究其原因,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科技股市值大幅縮水,35歲危機疊加裁員傳聞恐慌,“打工人”不得不“卷起來”。尤其是,大廠的績效考核制度決定了員工定下的工作量只多不少。此外,績效等級關系到升職加薪和年終獎檔次。 員工朱怡則表示自己加班有兩種情況,一是新項目上線時最忙,“領導會向上匯報一個上線時間,之后會不斷push你必須在那個時間內完成上線。”另一種情況是接了一個新項目,得在下一次績效考核之前做完,“要是在打績效之前不能做完,就相當于這幾個月做的東西都沒有結果,從而影響到績效考核。” 報酬仍然是對打工人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拉勾招聘2021年的報告顯示,85.4%的互聯網人認為平臺夠大或薪酬足夠的情況下,可以接受上班時長超過國家規定時間的非正常工作制,74%的人會因為升職加薪的誘惑而選擇不躺平。 當然除了薪酬獎勵外,成就感和團隊氛圍同樣重要。 謝珈在某電商類大廠的新部門,對她來說,加班到晚上24點至1點是常態,“因為是新成立的部門,類似創業公司,一年虧損幾千萬,上面到下面的人壓力都很大,需要快速迭代、快速出成果。” 每年雙11和雙12大促期間,謝珈都會加班到三四點,但她形容自己是痛并快樂著。此前,她的績效拿到了標準的2倍,也同時得到了晉升的機會。在她看來,在項目初期的快速迭代期間,加班是不可避免的,當商業模式成型,市場份額站穩腳跟,預計加班和壓力也會小很多。 當然,在眾多加班人中,也不排除一部分人苦于領導帶頭加班,自己只能留下來“表演”加班,為卷而卷,“摸魚”成為必備的工作技能。 此外,打工人也很實際,不少互聯網企業規定員工加班到晚上8點后有餐補,晚上10點后可以免費打車,在這兩個時間點離開的人也不少。 “有的時候你工作到19:45了,但是到20點你就可以有30塊餐補,接下來你的每分鐘就值兩塊錢。”朱怡告訴記者,她發現,部門在20:00~20:30之間離開的人不在少數。 大廠帶頭“反加班” 頻發的加班猝死等不幸事件,以及曠日持久的“反內卷”討論,一定程度引發了企業和互聯網人對于加班文化的反思以及對于員工心理健康的關注。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在去年末一場騰訊員工內部溝通大會上,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就曾提到希望鵝廠員工更加關注心理健康。去年底時,騰訊IEG一位優秀的客戶端引擎負責人不幸離開,馬化騰提及此事表示非常難過, 這也讓他想到身邊還有很多人需要關注心理健康,“我也希望公司能有更大投入,大家更關注身邊朋友、同事的健康。”馬化騰說。 可以看到的是,“反加班”文化已經陸續在騰訊多個業務部門開始。2022年后,微信事業群部分部門試行了“1065”工作制。 騰訊微信事業群員工雪瑞告訴第一財經,年后“1065”工作制規定實行后,內部加班情況的確好很多,自己所在的部門晚上6點之后就可以下班了,晚上8點左右人就基本走光了,但她同時表示,也有一些其他部門晚上8點多才陸續有人離開。 雪瑞表示,辦公室晚間會有保安巡邏,如有員工十點還沒離開,保安會來提醒下班。此外,雪瑞所在的部門也不存在下班回家繼續工作的情況,“基本上下班后群里就安靜了,領導不會再安排任務。” 微信事業群此次工作制改革執行到位,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規定“領導帶頭按時下班”,這讓員工看到了管理層此次推行“1065”工作制的決心。畢竟對領導來說,保證產出和績效更符合他們的訴求,僅僅口頭上的工作時間規定不能代表什么。 不過雪瑞也表示,目前執行時間還短,并不能確定這項規定是否能持續,假如有新項目需要上線,加班應該是難免的。此外,因為執行時間較短,加班減少后是否會影響到績效還不得而知。 除騰訊外,字節跳動在去年11月也宣布推行過“1075”工作制。規定中提到,工作日19點后加班需提交申請,寫明理由經過領導同意,每天最多加班3小時。此外對于加班工資也有了明確規定:工作日加班工資為原有的1.5倍,休息日加班工資2倍,節假日加班工資3倍。 在字節推出“1075”后,脈脈的字節同事圈內一份600多人的投票顯示,21點之后下班的人占72%,其中22點至23點下班的人有30%, 23點之后下班的人占據7%。 字節跳動員工佳莉告訴第一財經,部門目前的下班時間還是在晚上9點左右,“大家還是按自己的工作節奏來,這樣能有更多產出,保證績效。”她同時表示,在網上熱烈參與質疑和吐槽后,回到工位繼續加班的情況不可完全避免。 走向“反內卷”時代 取消加班文化不會一蹴而就,但不能否認改善性的嘗試。“如果整體就是“996”或者越來越內卷的風氣,有人逆行就是開了好頭。”有大廠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 智聯招聘最新公布的調研顯示,有近三成的職場人認為,在移動辦公時代,“強制下班”是偽命題,下班后依然隨時待命;還有2.9%的職場人反對不加班,認為會影響薪資收入和晉升發展。不過,也有45%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強制下班”能夠緩解工作壓力、利于個人身體健康,促進工作和生活平衡。 而當“反內卷”呼聲在互聯網大廠愈演愈烈后, 越來越多大廠走進了“反內卷”時代。從去年7月起,、字節、美團優選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至少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已經基本實現周末雙休,在去“996”的路上前進了一小步。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開始介入對加班文化的整治。3月15日,北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通知稱,即日起至5月15日,北京將集中排查整治超時加班問題。集中排查整治的檢查對象主要是超時加班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行業、企業、園區,其中,互聯網(平臺)企業及關聯企業會成為重點,排查整治內容包括工時和休息休假權益維護等。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加班本身是對效率的漠視,好的企業文化應該推崇高效,而不是通過加班去堆時長。“反內卷”的潮流,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自由的工作氛圍、相對輕松的壓力環境,也更符合95后和00后的生活習慣。” 拉勾招聘創始人兼CEO許單單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野蠻爭奪戰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互聯網行業的格局相對穩定,企業競爭環境放緩,企業的工作節奏也會相對放緩。因此,反內卷、反加班就會凸顯出來。

    互聯網大廠“打工人”:績效考核倒逼加班,但“反內卷”已經開始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互聯網大廠“打工人”:績效考核倒逼加班,但“反內卷”已經開始》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