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資源網 http://www.allchina.cn 2022/11/22 |
為雪癡狂!這是對成都人最生動的寫照。成都人骨子里對雪有一種狂熱的摯愛,每到冬季,周邊的大小山上就擠滿了追夢人。今冬的寒潮來得異常猛烈,2020年的第一場雪來得比從前早一些,成都人期盼已久的雪粉墨登場了。這幾天成都周圍的山峰層林盡染,銀裝素裹,美輪美奐,西北方向九十公里的九峰山絕對是其中的翹楚。 銀廠溝—九峰山九峰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寶鄉境內,山脈自川西北綿延200余里,至此拔地而起,九峰矗立,海拔1200-4500米,主峰太子城海拔4812米。乃彭州諸山之冠,神圣奧妙之地,道佛共享之地。嘉慶志里說:九峰東北曰青龍、朱雀、火焰、天牙,中曰背光,西南曰仙人、黃龍、玄武、白虎諸峰,迤邐蜿蜒。 九峰山毗鄰銀廠溝景區,曾經是成都人度假休閑的后花園。08年那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無情摧毀了一切,那個山奇水靈的神秘園消失了,只剩下殘存的記憶。如今銀廠溝景區早已關閉,再也沒了往日的車水馬龍,雖偶有自駕游愛好者冒險闖入,但里面的風景已是殘垣斷壁面目全非,再也回不到從前。許多景點徹底消失,諸如大龍潭、小龍潭等等,如今只能在老照片里找尋它們的風姿。 記得第一次去銀廠溝還是二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我和同學們轉了幾趟中巴車顛沛流離才來到這里。當時在路口看到九峰山的路牌,卻不屑一顧,因為那時的九峰山并不出名,銀廠溝才是那個年代顏值的擔當。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人生軌跡劃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這次的目的地卻是多年前一笑而過的九峰山。 九峰山主峰——神秘的太子城長期以來九峰山都是徒步拉練的經典線路,不少新手都會選擇在這里訓練體能。主峰太子城更是充滿了神秘色彩,太子城其實不是城,它是位于成都平原彭縣最北端與茂汶縣交界處的一座海拔4816米的山峰,也是龍門山地區飛來峰群中最具神秘色彩和傳說甚多的一座山峰。 說它神秘是因為: 第一,在地質學上飛來峰已屬難得,飛來峰群更是鮮見,而太子城則以它獨有的風姿聳立于龍門山脈飛來峰群之顛,在對環龍門山地震帶的研究、對飛來峰形成的研究中有極重要的價值。 第二,因為它的外形呈三個重疊的圓臺,與周圍的山勢完全不同,遠看酷似一個大墳包,故又名太子墳。 第三,由于遠看太子城,時而金光閃閃,時而銀光閃閃,因而有遍地是金銀的傳說。相傳明末劉天官受命在此采金,皇太子親自來此押取,被劉天官軟禁起來,太子死后即葬于此,太子墳的名稱又源于此說。 諸峰之冠九子連峰 九峰山停車場還是當年的路牌,我已不是那個懵懂少年。汽車在銀廠溝口向左后方急轉而上,我突然感覺車輪打滑,發動機轉速已達3000轉,汽車還在原地打轉。 “該死的暗冰!”我心如明鏡,此時剛好是上午九點過,上山的車很少,沉睡了一夜的冰霜還沒有蘇醒。 不愿下車裝防滑鏈,咬牙減一檔急踩油門,汽車發出一陣咆哮后終于顫顫巍巍地爬了上去。 這張照片是在小魚洞附近拍到的九峰山的日照金山 上面的路況出人意料的好,路面鮮有暗冰。按照我事先的攻略盤山而上,直接開到了山門口的停車場。果然車輛很少,老板卻執意要我緊貼旁車停靠。 “至于嗎?今天星期一,停得滿嗎?”我已經熄火了,心里有點不爽。 “難說哦,昨天可是塞得滿滿的!”老板言之鑿鑿。 事實證明老板確有先見之明,下午我返回停車場時就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停車場變成了車展現場,別說是車連人都擠不過去,這是后話按下不表。 停車場 山門的集市從停車場出來,沿著指示牌上行。路邊有一家飯館,門口聚集著人群,心中好奇也湊過去看熱鬧。 飯店門口租售冰爪 原來是飯館老板在兜售冰爪,售價50元,也可出租30元一天。就是這家飯館,我下山的時候里面座無虛席觥籌交錯,生意那是相當的火爆! 沐浴在晨曦中的山門 今天運氣不錯,天氣難得的晴朗,久違的陽光灑滿了整個山谷。山門口很熱鬧,小吃攤,山貨攤,琳瑯滿目。我才知道這果叫高山梨,老板別出心裁地打出“甜過初戀”的廣告語,殊不知初戀的味道卻是青澀的。 號稱甜過初戀的高山梨 旭日東升 上山上山的路很寬敞,三三兩兩的游人興致勃勃地交談著。路面的暗冰越來越厚,不斷有人跌倒,即使站在斜坡上也會身不由己地往下滑。這次我是有備而來,可謂裝備精良,登山杖、登山包、冰爪一應俱全。穿上冰爪后的我健步如飛,很快便把人群甩在身后。 上山的路很寬闊 或許由于行走產生的振動抑或是風的緣故,枝頭不時有積雪灑落,這個背時的落雪像是長了眼睛一般鉆進衣領里,凍徹心扉。 枝頭不時有雪沫灑落 報恩寺報恩寺就位于路邊,穿過彌勒佛的前殿有一條石徑通向大殿。殿前正有兩位游客在秀書法,寫的正是九峰山三個字。此時的寺廟很冷清,殿前只坐著一位不知是師太還是居士的太婆。 彌勒殿 報恩寺 沒有過多停留,從殿旁的通道繞回到了大路。路邊也有一排鍍金的神像,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大伙紛紛尋找最佳角度拍照留念。 鐵索橋我加快了腳步,前面是一個岔路口,左邊是石梯小路,右邊是大路。我毫不猶豫地邁上了石梯,動動腳指頭都能想到小路才是上山的正途。石梯通向一座鐵索橋,而大路則是直達河床。這個季節河床早已干涸,里面堆積了大量的冰雪,有不想登山的人正在玩雪。 通向大山深處的鐵索橋 過了索橋就是陡峭的石徑,階梯上結了一層厚厚的暗冰,踩在上面非常滑。隨著海拔的攀升,山上的積雪也越來越厚,路上、樹上、巖石上都被潔白的冰雪覆蓋,儼然來到了林海雪原。 層林盡染 銀枝玉葉 猴區周圍靜得出奇,只剩踩在雪地上的噗呲聲和自己的喘氣聲。艱難地走了半個小時,隱隱聽見前邊傳來喧嘩聲,遠處有人影攢動。加快腳步走到近前,發現樹林里散布著數十只猴子,正有人與它們互動。 路旁有一個太婆,手里拿著口袋,里面裝著玉米花生核桃之類的食物。原來猴群就是被她喊出來的,太婆又將這些食物販賣給游客用于投食。 太婆與猴群 山里的精靈——霸波爾奔奔波爾霸 離開猴區,又是無窮無盡的石梯,可能海拔升高的緣故,呼吸越來越吃力。路上遇到了四撥人,一撥是四個年輕人,兩男兩女,也是上山的,不過他們走得太慢,便沒有和他們同行。 下山一共有三撥人:第一撥是兩個牽著馬犬的年輕人,他們說離祖師殿還要走一個小時;后來是一對夫婦,他們也是到了祖師殿就折返了,據說上面雪太厚;快到寺廟時又遇到兩個小哥,裝備齊全,甚至武裝到了墨鏡。 一個人走走停停,轉過一個彎后,突然發現密林間有屋檐晃過,心里明白祖師殿快到了。中午11點45分,歷盡了一個小時后終于到達了祖師殿。從山門到這里用了將近兩個小時,期間還去報恩寺逛了逛,后來又在猴區耽擱了半晌,實際上到這里所花的時間也就一個小時。 祖師殿區域其實是由藥王殿和祖師殿組成,首先走近的是藥王殿,就是一排木屋,中間一間供奉著藥王菩薩,兩邊是客棧和小賣部,提供住宿,餐飲,補給。住宿相對便宜,只不過條件艱苦,沒有電只有烤烘爐。山上物價比較貴,吃的只有面條,荷包蛋和湯圓,價格分別是15、10、10元。我向老板娘打聽登頂的路況,她的回答再一次打擊了我本已動搖的決心,登頂還要五個小時! 藥師殿客棧 老板娘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接著說再往上走十多分鐘有一個觀景臺,那里風景非常好,值得去打卡。 從藥師殿出來轉過彎,上面才是祖師殿,也是一個集小賣部小吃店寺廟為一體的多功能驛站。屋檐下牽了塊篷布擋風遮雨,破舊的木桌旁坐著三兩游客,不論上山還是下山的人都會在這里休整片刻。 祖師殿驛站 祖師殿 白水河國家自然保護區 觀景臺上山的路就在祖師殿旁邊, 從這里開始便沒有棧道了,所謂的路就是在亂石里踩出的腳印。路上的積雪很厚,踩的人多了就變成了冰,異常的滑溜。林間出現兩個輕如燕的身影,這對男女是從山頂下來的。他倆告訴我這里到山頂還剩五分之四的路程,于是我徹底地打消了登頂的念頭。 下山的牛人 正如客棧老板娘所說,上面的視線相當開闊,是觀景的絕佳位置。站在山頭可以俯瞰山底,四周是連綿不斷重巒疊嶂的銀色山峰。太陽不知在什么時候縮進了云層中,山上彌漫著薄霧,恍若仙境。 不知是誰堆的雪人 俯瞰山底 云遮霧繞仙氣飄飄 獨自又走了一段路,霧漸漸籠罩了山林,上面幾乎沒有人煙,而且路越來越陡,雪越來越厚,只好原路返回。 正是: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后記下山的時候剛好十二點半,山路上變得異常熱鬧,大批的游人正熱火朝天地向上攀登。 下山很快,到停車場時還不到兩點。然而停車場卻被擠爆了,后來的車直接停在路中間,導致車位上的車根本無法開出來。還好車主把鑰匙留在了老板這里,在老板一系列捉放曹游戲般的神操作后,我終于擠了出來。 更悲催的是在下山的路上又被堵了半個小時,原因是本來狹窄的路被違停的車輛占據了一半,而且還有車源源不斷地上山。 看著后視鏡里擁擠的山路,我不禁莞爾,九峰山,待到春暖花開時再相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