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俄烏沖突,俄羅斯以能源為武器,切斷了輸送40%歐盟天然氣的管道,導致2022年10月電力價格上漲41.5%。危機之下,歐洲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并擴大煤炭和核能建設。

那么,加大對化石燃料的投資是否會掣肘、甚至破壞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加劇溫升?還是說會刺激更多國家向更安全、清潔、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型?
部分專家預測后者可能會成為現實。2022年,歐盟通過“REPowerEU”計劃,將可再生能源目標從2030年總容量的40%提高到45%。近期歐盟領導人又將2030年的減排目標從55%提高到57%。民調顯示,83%的歐盟居民認為俄烏沖突使投資可再生能源變得更加重要。除歐洲外,印度和中國等國家在尋求更多液化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同時,仍會繼續投資可再生能源。期待他們接下來的表現。
亞馬遜雨林帶給人類的遠遠不只廣袤林木。其巨大的生態系統橫跨九國,是4700萬人口賴以生存的家園。它不僅為世界貢獻了10%的生物多樣性,還儲存了多達1400億噸的溫室氣體[9]。
然而,如此重要的“世界之肺”正在受到嚴峻威脅:近18%的森林遭到砍伐。科學家表示,若破壞面積升至20%至25%,亞馬遜就會退化為大草原,從碳匯變為碳源。

巴西境內的森林砍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亞馬遜雨林的命運。有數據顯示,巴西2021年損失的林地面積占全球熱帶原始森林損失的40%。2022年底,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當選為新一任巴西總統。新官上任三把火,巴西新領袖的上臺是否能為亞馬遜雨林的恢復帶來一線生機?
上任以來,盧拉任命了多位支持環保的部長,恢復雅伊爾·博索納羅總統時期廢除的反森林砍伐措施,撤銷保護區的采礦許可證,重新開放支持保護森林的亞馬遜基金。但目前他力推的“雨林恢復計劃”仍面臨政壇反對。

盧拉的森林保護議程能否成功執行?尤其是在巴西這樣一個98%的森林砍伐行為都判定為非法的國家——執行現有法律。零森林砍伐激勵措施能否通過供應鏈監管、碳市場、森林保護融資等措施在全球實行?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否保護印度尼西亞和非洲剛果盆地這兩個重要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答案值得期待。
到2030年,實現有利于自然和人類的低碳轉型將需要5.2萬億美元的氣候資金支持。然而截至2020年,落實的資金總額僅為0.6萬億美元。

氣候資金緊缺已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經年老題,在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因為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公共資源往往更為緊張,私營部門面對的風險也更高)。

巴巴多斯總理米婭·莫特利(Mia Mottley)在2022年提出啟動“布里奇敦倡議”(the Bridgetown Initiative),可以說為該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倡議將會通過多項措施,包含多邊開發銀行改革、債務重組、為適應、損失和損害提供資金等,徹底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將低碳投資和資金引向最需要的領域。在COP27大會期間,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等領導人都對該倡議表示高度認可。
上述改革倡議能否實施?能否獲得多邊開發銀行、主要排放國和私營部門的支持?我們期待在將于2023年召開的重要峰會中獲得答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4月)、七國集團(G7)會議(5月)、二十國集團(G20)會議(7月)、在印度舉行的國家元首峰會(10月)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11月)。
對于美國氣候立法來說,2022年至關重要。《兩黨基礎設施法案》(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減少通貨膨脹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一系列法案相繼頒布,每年將提供790億美元作為低碳且有利于氣候的投資;“公平40倡議”( Justice40 Initiative )也最終通過,承諾將至少40%的氣候投資收益用于一向被忽略的弱勢社區和群體。

上述法案不僅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還能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公平。例如,到2030年,《兩黨基礎設施法》和《減少通貨膨脹法》可增加310萬個凈就業崗位[18];《減少通貨膨脹法》中的清潔能源激勵措施可為美國家庭帶來高達1萬美元的稅收抵免和退稅福利。
那么,這些開創性的法案能否開啟美國公正的低碳轉型進程,讓所有人在國家實現減排目標的同時受益?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如加快國會和美國機構的許可程序;
·各州實施“公正轉型”計劃,在化石燃料等產業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為工人們提供支持;
·法案中大量清潔能源激勵措施(如對熱泵、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等的補貼)要惠及企業和消費者;
·確認公平原則是否已落實,例如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承諾為每個社區提供使用清潔能源的校車,并推出“公正40”記分卡,追蹤政府在公正承諾方面的進展情況;
·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國都積極采取類似有利于氣候的公正轉型政策。
我們必須堅定目標,全力沖刺,共同奔赴更加公平、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