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也是我國批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各地以“保護傳承非遺 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為主題,將舉辦1.2萬余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廣泛的特色活動。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非遺日前后重點推出了“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云游非遺·影像展、“非遺里的美好生活”攝影作品征集等展示活動,并在館中央大廳舉辦非遺市集,邀請來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多地的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各自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前來體驗和購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黨委書記王晨陽表示,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廣泛宣傳展示活動,傳統文化積極融入當代生活。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服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清華大學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以古今華夏服飾為紐帶,與四大繡種非遺傳承人合作,對80至100款經典傳統服飾的款式、面料、色彩、圖案、工藝等內容,開展研究和復原工作。
在浙江嘉興“非遺民俗迎端午 國潮虎韻話傳承”的活動現場,頭戴藍印花布的裁娘們現場展示虎衣制作流程,現場還舉行了精彩的T臺秀。豐富有趣的體驗活動也吸引了國際友人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