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會同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的工作優勢,先后對接調解各種糾紛(信訪)案件1860余起,聯調案件86起,不僅及時化解了群眾的矛盾,而且通過人民調解為農民工等群眾節省訴訟費用196萬元,累計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糾紛調解6300件。人民調解工作成效得到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的認可。《工資到手回家過年》的為農民工討薪事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華網予以報道;《維權“大舅哥”八九事》的事跡在《工人日報》等媒體予以報道;《有糾紛找“趙東會工作室》的事跡在太原日報媒體報道。
“品牌調解”跨城區為民解憂。太原市晉源區一名六旬老漢從《太原晚報》上看到趙東會同志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調解工作室”掛牌的消息,特地趕來求助。老漢今年68歲,是晉源區農民,膝下兩子一女。老漢愛管家務事,但3個子女都不服氣,父子、父女關系特別緊張,老伴也因此與他鬧矛盾,老漢在家中很孤立。老人為此特別苦惱:自己一片好心,為啥大家都不理解?對于老漢的家庭矛盾,村委會曾介入調解,但無濟于事。問清緣由,趙東會上門找到老漢的大兒子,轉達了老人的苦惱,并勸導說老人非常關心家人,可能有時方法不妥,與家人溝通不暢,請大兒子多理解。隨后,趙東會又分別找到老漢的女兒、小兒子,與他們溝通。與老漢的家人接觸后,趙東會對老漢一家的了解也更深入,他反過來也勸老漢換位思考,理解兒女們的想法,給予兒女適當的幫助。近一個月時間里,趙東會先后6次與老漢及其家人交流,老漢一家人越來越信任他,有什么話都愿意對他說。隨著調解的逐步深入,老漢與家人的關系悄然發生變化,逐漸融洽,老漢再也不提與老伴離婚和與子女脫離關系的話了。
“魅力調解”維護農民工權益。“趙主任,我被車撞傷了,車主不管我。”8月中旬,盂縣來并打工男子王某向趙東會求助。35歲的王某在杏花嶺區一企業打工,6月9日,他的摩托車被一輛帕薩特轎車撞倒,交警認定帕薩特車主負全責。事發后,王某被醫院診斷為左脛骨平臺骨折,車主當時放下3000元錢。王某住院半個多月,又在家養傷,前后共損失兩萬余元。他事后曾找車主溝通,但對方拒不理睬。趙東會分析,車主是擔心經濟賠償數額太大,所以消極回避,并了解到肇事車上有全險。于是,趙東會找到車主“普法”,講明車主要做的主要是與保險公司聯系,配合理賠。經調解,車主才放了心,向保險公司報案。很快,保險公司理賠兩萬余元,車主本人只承擔了3000多元的費用。
“主動調解”服務重點工程。趙東會同志所在轄區的156戶涉及拆遷,其中的33戶抵觸情緒巨大,多次去省里有關部門上訪。于是,趙東會同志主動向街道辦事處領導提出做這33戶居民的工作。趙東會在查看信訪拆遷戶名單時,意外發現殘疾人葉某的名字在上面,而且他還是個挑頭的。因為一年前趙東會同志曾解決過葉某欠物業公司水、電、暖氣等費用的糾紛,所以對葉某比較熟悉。葉某父母去世早,他又是個殘疾人,孤身一人靠低保維持生活,雖說有兩個哥哥,但三兄弟關系并不太好。
趙東會同志決定把葉某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主動上門找葉某談心。趙東會同志一見到葉某,就心疼地責備道:“誰讓你去上訪的?萬一你上訪路上身體有個三長兩短,怎么辦?你不要命了嗎?”一連串關切的責問,讓原以為會挨頓臭罵的葉某,眼眶一下就紅了,淚水奪眶而出。趙東會同志見狀,沒有再對葉某進行苛責,而是以一個大哥的身份向其了解最近的身體情況,并向他講解了這次市里拆遷的政策。同時,趙東會同志及時結合葉某的實際情況,根據拆遷政策核算了拆遷有關補償,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因為有上次幫忙的事,葉某對趙東會充滿了信任與敬服。很快,葉某同意搬遷。葉某的工作做通后,其他拆遷戶也不再硬扛,紛紛簽了拆遷安置協議。簽字后,這些居民高興地說:“趙主任辦事我們放心,我們想不到的,他都給我們想到了。”
“依法調解”助推多元化解矛盾。趙東會同志堅持“調解之前先普法”的化解信訪等社會矛盾的工作理念,先后指導培訓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調解員60名,指導街道矛盾糾紛聯調中心、社區(村)矛盾糾紛調解室開展工作60余次,匯豐街道《積極創新多元化解機制 有效預防調處矛盾糾紛》的工作經驗在全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運城(永濟)經驗交流會議上進行交流。先后化解省、市委托交辦的信訪案件36件,其中26戶長達10年的群體性上訪案件趙東會同志只用兩周時間依法終結,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