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闡述是導演進行交流的一種高效的方法和手段,制片方可以通過導演闡述來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拍攝團隊通過導演闡述可以迅速地把握導演想要的拍攝方向,以及他在藝術上的想法;演員可以通過導演闡述了解導演對影片的藝術構思,可以更好地根據導演的構思來塑造人物等等。所以導演闡述導演進行藝術交流的一種方法。
——林韜
我今年也在指導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聯合作業。畢業聯合作業在劇本基本確定以后,我就開始要指導學生寫導演闡述。導演闡述可以讓學校充分地了解在劇本之上,該作業的導演對影片有哪些藝術上的創作構想,并且這些創作構想從教學角度上來說是不是值得提倡和推廣。如果有問題,老師就要提前進行調整。所以導演闡述也是各方面對導演進行了解的一個窗口。
常規的導演闡述一般會包含以下幾個大內容:影片主題,故事大體風格和結構,還有導演對攝影、美術、聲音、表演、剪輯、音樂、特效等各主創部門的的認識、規劃以及構思。導演會對這些內容做一個比較深入又簡潔的闡述,便于大家了解導演對整部影片的創作思路。
編者:以執導電影《失控.幽靈飛車》(中德合拍)所寫的導演闡述為例,林韜導演為大家解讀如何給大片寫導演闡述。由于影片在國外拍攝,拍攝以及制片團隊都是國際團隊,當時林韜導演直接用英文寫下該導演闡述。編輯將之譯回中文,并邀請林導對各部分內容進行解讀和分享。括號內的文字即是導演闡述的內容,中文譯文也經過林導修改,準確體現了導演原本的創作意圖。
林韜:對于大制作影片來說,其導演闡述和一般影片略有不同。由于大制作的拍攝團隊多為經驗豐富的資深團隊,并且大制作拍攝涉及的具體內容更多,導演闡述依然需要非常言簡意賅、準確地表達導演的思路。所以大制作的導演闡述,導演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寫清楚所有事情。比如,如果攝影定的是一般的影像風格,可能導演就不一定要對非常普通的風格進行深入的描述和表達。
他可以把精力放在了他想要進行突破和發揮的重要地方。所以大片的導演闡述,要有重點,并且要言簡意賅、直達主題,真正展現出導演對這種重量級影片的創作思路、想法、方向,以及本片與眾不同的地方。那些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非常傳統的地方就不一定需要通過導演闡述進行反復解讀。
電影《失控.幽靈飛車》劇照
OUT OF CONTROL
(失控.幽靈飛車)
(導演創作闡述)
1. Story and Theme(故事與主題)
The original English script is excellent. However I have adjusted the script according to Chinese audience’s taste. The three key characters are redesigned. The crisis of one limousine update to a public safety crisis, the limousine directly relate to safety of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people in Berlin. Gun battle scenes are strengthened, some comedy elementsare reduced, the story becomes more tensional.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tory, the audience will appreciate the theme, “never give up”.
英文原劇本是很出色的,然而我根據中國觀眾的口味對劇本作了相應的調整。我對三個主要角色進行了重新設計。又把一輛加長豪車自身的安全危機升級成公共安全危機,失控的加長豪車還危及到了柏林市中兩萬多人的人身安全。我加強了槍戰場景,減少了喜劇元素,使故事變得更有張力。隨著故事的展開,觀眾將能感受到影片的主題“永不放棄”。
林韜:本片導演闡述的第一部分,是故事與主題。這和傳統導演闡述區別不大,但是在這部分我重點談了我對劇本的修改。雖然我們影片既面對國際觀眾也面對中國觀眾,由于我的導演闡述主要是給國際團隊看,所以我重點強調了關于中國元素的內容。
因為本片是一個比較商業的動作片,所以在主題闡述上,并不像很多有深刻主題影片那種深入的闡述,而是重點探討了我對劇本的修改。一般來說,國際團隊和外國編劇在塑造中國角色的時候,往往會有偏差,不容易被中國觀眾深入接受,所以我第一點就是重新塑造了幾個重要的中國角色;第二點是把故事的結構做了調整,由原來一臺車的危機提升到整個公共安全危機。將故事里的事件放大,能對觀眾產生更多的互動,增加故事的強度;另外,我對原劇本的喜劇元素進行了刪減,強化了槍戰、汽車追逐等動作元素,讓影片在質感上張力更強。不過,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影片主題。
Even if the professional action sequence is important selling point, that is not enough for Chinese audience. We should let the story have strong “internal power”. Beside character arc, suspense, and so on, I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
專業的動作戲是本片重要賣點,但是這對中國觀眾而言還不夠。我們應該讓故事具有‘內在力量’。除了角色弧線、懸念營造等等之外,我非常注重其中“情緒和情感”。
In new version script, I set clear and strong “emotion waves”. In whole story, some “climax points” and “depression bottom points” to control the basic structure of audience emo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in every scene/sequence, there is subtle emotion process parallel with action process.
在新版劇本中,我設定了清晰而強烈的“感情起伏”。我在整個故事中穿插了一些“情緒高點”和“情緒低谷”,建立起控制觀眾情緒進程的基本結構。此外,在每個場景/片段中,都存在與動作節奏并行的情感節奏。
Beside script, there are more works during shooting process. I will create the “emotion” for audience by directing the performance, blocking and camera design. Emotion is powerful method for me to control audience.
除了劇本之外,還有很多“煽情”的創作內容也會在拍攝中展開。我會通過指導表演、演員調度和鏡頭調度來營造情緒。情緒節奏是我掌控觀眾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手段。
劇照:用鏡頭烘托情緒
林韜:導演闡述第二部分的是情緒和情感,這個其他的導演闡述里可能很少單獨羅列出來。但是在這部影片里我非常強調情緒和情感的控制,所以在導演闡述里專門有一個章節。在我這里談到了在動作和情節之外,我強化了對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并且有一條專門的“情緒節奏”的暗線。所以,在故事線之外,有一條情感線,那情感線的起伏包括了情感的高點,情感的低谷。這個是需要創作團隊深刻進行理解的。
不僅是拍攝團隊,包括演員也需要理解我的構思和構想。我甚至要求在動作設計的過程中,每個動作都要有內部情感。而不是簡單的動作很酷,好看。所以,在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這種情感和情緒一直要需要貫穿始終。這是我對創作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要求。
3. Image Style(影像風格)
To determine the image style, we can refer to the films Transformers1-4 and Furious 7. This films have got the great success in China market. They have the similar image stylewhich Chinese mainstream audience prefer. That is light sensation, high contrast, bright colorsand feeling of sunshine. Of course, we can do something more on this direction, to let our film more stylish and special.
為確定影像風格,我們可以參考影片《變形金剛》1-4部以及《速度與激情7》。這些影片在中國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它們影像風格相似,這種風格受到中國主流觀眾喜愛。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光感強、反差較大、并且色彩也有力度。當然,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做更多,使影片影像更加風格化并具有自己的特質。
4. Camera Design(攝影機調度)
I consider Camera Design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 of professional film shooting. In ordinary performance sequence, I use camera design to tell the story, emphasize the emotion, and control audience psychology.
我認為攝影機調度是專業影片拍攝的關鍵一環。在一般文戲場面中,我使用攝影機調度來講故事,強化情緒和控制觀眾心理。
林韜導演在給演員說戲
In action sequence shooting, camera design will be more pivotal. Our film is not belong to the super “blockbuster”, so we can’t rely on “huge scene”. But we can create exciting action sequence by the unique action design and camera design. The film Act of Valor (2012) is a good reference to show the outstanding camera design for non-huge budget action film.
在動作戲場面拍攝中,攝影機調度更為關鍵。這部影片不是好萊塢一級大片的預算,所以不能過于依賴“超級大場面”,但是我們能通過獨特的動作設計和攝影機調度來打造激動人心的動作戲。不是超大成本動作片如何完成出色的攝影機調度,影片《勇者行動》(2012)是很不錯的參考。
Beside the normal ALEXA camera, I am going to make good use of small camera in shooting action sequence, such as “Panasonic lumix gh4”, “Blackmagic”, even if 5D2 or 5D3 with PL interface lens. We use small camera to create unique image for special point of view.
除了常規的艾麗莎攝影機,我還會在拍攝動作戲時充分運用小型攝影機,如“松下lumix gh4”“Blackmagic”,或者轉接了電影鏡頭的5D2、5D3。我們可以使用小型攝影機打造特殊視角下的獨特影像。
劇照:安裝在防爆盒中的Panasonic lumix gh4超近距離超廣角鏡頭拍的汽車騰空橫滾撞擊瞬間。
In this film, camera movement is another technique I prefer. It is also part of my style. Beside the conventional mothed of track, crane, Steadicam, I also like to use handhold, Movi M10, even if fast zoom to emphasize the speed and tension.
在這部影片中,攝影機運動是我偏愛的另一項技術。這也是我導演風格的一部分。除了傳統的軌道、搖臂、斯坦尼康,我也喜歡使用手持攝影,三軸穩定器,甚至是快速變焦以強調速度和張力。
林韜:關于電影攝影部分的論述,我把它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影像風格,不僅是包括電影攝影,而是包含了攝影和美術共同的大方向。另外一部分我專門討論攝影機的調度。在這部影片里我相當關注攝影機調度,所以把調度單獨拿出來談。
在影像風格上,我說的比較簡單,主要就是讓團隊參考《變形金剛》和《速度與激情7》的大體風格。所以基本要求是我提供了兩個參考影片的風格,更高的要求是我希望影片更加風格化。那么我接下來談的很多內容,實際都是讓影片更加風格化提供的具體意見和措施。
在攝影機調度方面,即使在文戲部分,我也非常強調用攝影機調度來講故事,以強化情緒。因為它展現了導演在鏡頭調度上的風格和要求,創作團隊在得到這個信息的時候他們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動作戲部分,我們要做更多深入和獨特的設計,用高水準的攝影機調度來彌補我們影片沒有國際超一線量級大場面的小小遺憾。也就是強調用超一流水準的攝影機調度上,來強化動作場面質量和質感。這部分的闡述里也提供了這方面參考的影片。
在調度設計上,我這里也提到了除了常規大型攝影機之外,小型攝影機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小型攝影機能夠達到的動作調度能力要遠比大型攝影機要更靈活,更深入。當然,小機型的畫質會有影響,這個是經過充分權衡過后做出的決定。
最后,在調度里面又單獨談了攝影機的運動。其實運動是調度的一部分,但鏡頭調度更偏向于整體規劃,攝影機的運動更側重于不同運動風格的對影像的影響。所以在這里我單獨又強調了一下,攝影部門得到導演闡述中這些信息的時候,他們會迅速地把握我對在攝影上的發力點。
5. Production Design (美術)
The unitary style is also similar to the films Transformers1-4and Furious 7. It is Modern style and color sense. I think if we have a good color design in production design, Chinese audience will very appreciate it. The impressionism stylecolors design will be better. I prefer the feeling of impressionism.
整體風格也類似于《變形金剛》1-4部和《速度與激情7》,它具有現代風格和色彩感。我覺得如果在整體的美術設計中,有出色的色彩設計,中國觀眾會很喜歡。印象派風格的色彩設計會更佳。我偏愛印象派的感覺。
The dress skirt of Luc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ilm. Even if at the end of film, the dress skirt become dirty and broken, it still show the glory of actress. There are some “key props”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visual style of the film, such asthe limousine, the motorcycle of Mike, the Heavy truck, the car of Webster, the car of Kayser, the helicopters, and so on.
露西的禮服裙對這部影片至關重要。即使在影片最后,禮服裙變得變臟且破損了,它仍表現出女演員的榮耀。有一些“關鍵道具”會直接影響影片的視覺效果,比如加長豪車,邁克的摩托車,重型卡車,韋伯斯特的車,凱澤的車,直升飛機等等。
林韜:這部分談的是影片的美術設計,基礎上還是參考《變形金剛》和《速度與激情7》的整體風格。但在這整體風格之上,我還是希望有印象派的色彩設計,因為我個人對這種色彩感覺有偏好。另外我提出了影片中一些關鍵道具要值得重視,特別是作為主要道具的那輛加長豪車。我們對這輛加長豪車的色彩做了充分的測試工作,最后在實拍下來也達到了我期待的結果。攝影、美術,包括后期調色建立起來色彩品質,還是達到我的要求。
在拍攝的籌備工作中,根據林導的創作意見,美術部門將道具車噴涂了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光環境下進行精確測試。測試完成后最終確定車身的顏色。
劇照:林導要求的“印象派色彩效果”。
6. Gun Battle and Fighting (槍戰與格斗)
Gun battle and fighting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action film. In the gun battle sequence, I stress the difference of gun battle space. That is mean we change different spaces continuously to show the hot gun battle.
槍戰和格斗戲是動作片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在本片的槍戰戲中,我強調了槍戰空間要有變化。也就是說,我強調通過不斷變化的槍戰動作的空間來助力激烈的槍戰。
The power of destruction is emphasized also. For example, during the hot gun battle, beside the characters, I will show details of the furniture or the wall be destroyed by automatic weapon, and the flying debris very where. At the same time, the bloody feeling will be weakened.
此外,在槍戰動作戲中,還要強調了破壞的力量。比如,在激烈的槍戰過程中,不僅是角色,我還會在拍攝中展現家具或墻壁被武器破壞的各種細節,以及四處散落的碎片。在強調破壞力的同時,要弱化血腥感。
拍攝現場:槍擊動作的分解拍攝
I hope the fighting performance is realistic and power sense. The film The Bourne Ultimatum (2007) is good reference, the fighting performance style is what I want exactly. It is powerful, fast and realistic. I think Chinese KongFu film style fighting is not suitable to this film.
我希望格斗動作的風格是逼真的、有力量感的。在這方面,《諜影重重》(2007)堪稱典范,其中的格斗表演風格正是我想要的。動作風格非常有力度、速速,以及真實感也很強。中國功夫電影的動作風格不適合本片。
拍攝現場:多機位手持拍攝格斗場面,背景是直升機在做特技翻滾動作
林韜:這部分實際上是對槍戰與格斗戲份的解讀。動作戲里的槍戰和格斗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這些部分都會有專業的動作團隊來幫你執行,作為導演我還是提出了創作方向。我先是提出了在槍戰和格斗的過程中,我要設計不同變化的空間來突出槍戰的節奏。另外,在槍戰的動作戲中我提出要強化破壞力量,但是同時要弱化血腥感。這實際上是對這個槍戰整體視覺風格的定位。動作團隊了解這個信息以后,他們會非常迅速地根據這個方向來設計場面和鏡頭。同樣,在格斗部分我給專業團隊提供了參考影片《諜影重重》(2017)。《諜影重重》這種真實、快速、危險的格斗風格是整體影片基調的一部分。所以我也特別提出不要中國功夫電影那種傳統的、浪漫主義的格斗風格,要使用比較真實、危險、有力度的格斗風格。
7. The Higher Purpose(更高的目標)
First, we create a professional action film. It let audience to appreciate the exciting car chasing, crash, gun battle, fighting and explosion. Second, the story have believable characters and strong emotion, and the audience will be melt. If we can do something more, we should let our film to be not only a professional action film, but also a film with some special aesthetic style which can be remember by ordinary audience and professionals. That will rely on the perfect cooperation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film makers.
首先,這是一部國際水準的專業的作片,讓觀眾領略驚心動魄的追車、撞車場面,以及富有質感的槍戰,格斗和爆炸等。同時,要塑造令人信服的角色,烘托強烈的情緒和情感,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如果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我們的目標不止是打造一部專業的動作片,還要為這部電影創造領先的、有味道的美學追求,讓不僅一般觀眾而且專業人員都能記住這部電影。而這需要中德雙方電影制作人的完美合作。
林韜:在最后,我提出了影片的更高目標,這也是一般導演闡述里所沒有的。我這里為什么提出更高的目標呢?第一,我要保證本片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專業商業動作片。其次,我還要強調故事節奏以及情緒的控制。要讓觀眾要完全融入故事,動作設計的背后要飽滿的情感。最后,如果在這些要求都達到以后,我還希望給影片賦予一種獨特的審美追求,這是一個非常高規格的要求。如果團隊達不到這個要求也沒有關系,我希望團隊能夠照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明確地告訴了制片方、拍攝團隊、演員,導演在影片上高標準的追求。
林韜導演在現場執導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