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布美方退出伊核協議,并恢復對伊朗制裁以來,這一問題橫亙在兩國之間,導致緊張關系加劇。
當地時間8月5日,易卜拉欣·萊希(Ebrahim Raisi)正式宣誓就職,出任新一任伊朗總統,他對外表示,自己將支持能夠結束對伊制裁的“任何外交計劃”,美國對伊朗的所有非法制裁也都必須解除。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其上任后立馬喊話,敦促這位伊朗新總統重返伊核談判,重啟恢復伊核協議。美方同時警告稱,“外交之窗不會永遠這么敞開著”,伊方一定要抓住機會。
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地時間8月3日正式批準萊希出任伊朗總統。在得到哈梅內伊的委任函之后,萊希于5日在議會宣誓就職,正式走馬上任,開啟新一屆伊朗政府。
萊希3日強調,他會尋求解除外部對伊朗的制裁,但不會將希望全都寄托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會讓這些制裁被撤銷,但我們不會讓民生和經濟全都依賴于此,也不會讓其與外國勢力的意愿聯系在一起。”
哈梅內伊(左)授予萊希委任函,視頻截圖
萊希上任伊始,美國方面也立刻對萊希喊話,敦促其重返伊核談判,重啟恢復具有歷史意義的伊核協議。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8月6日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在萊希就職后對媒體記者表示:“我們敦促伊朗盡快重返談判,以便我們能夠有機會完成工作。”
“我們向萊希總統傳達的信息,和我們向其前任們傳達的信息是一樣的……美國將捍衛和推進我們及伙伴的國家安全利益,希望伊朗抓住現在的機會,推進用外交方式解決問題。”
普萊斯還特別提醒伊朗方面:“這一過程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并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JCPOA)。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
2018年5月,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卻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但承諾所采取措施“可逆”。
2018年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圖自社交媒體
自正式上臺執政后,美國總統拜登一直希望在伊朗核問題上作出改變,帶領美國重返伊朗核協議,以扭轉前任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政策。
從今年4月到6月,伊朗及伊核協議相關國家已在維也納舉行了6輪談判,上一輪談判已于6月20日結束,而新一輪談判的日期尚未確定。7月2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方已準備好重回維也納繼續核談,但強調談判不能無限期持續。
在今年6月的伊朗大選中,現年60歲的伊朗司法總監萊希獲得了所有2893萬多張選票中的1792萬多張,得票率超過61.8%,以絕對優勢贏得第13屆伊朗總統大選。相比于前任總統魯哈尼在西方“相對溫和”的形象,萊希被認為“更為強硬”。
BBC指出,除了外部的制裁問題,萊希還面臨著經濟遭受重創、生活成本急劇上升、藥品嚴重短缺、疫情嚴重等國內問題。剛一上任就需要處理伊朗的“內憂外患”,萊希無疑是任務艱巨。一些外媒分析認為,盡快重啟伊核協議、減輕外部制裁,或許是緩解伊朗當前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
半島電視臺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通過重啟伊核協議,伊朗國內企業的經營、資金周轉等問題將能得到一定的解決,伊朗將有機會賣出更多石油,緩解經濟壓力;這同時也將給伊朗一個調整政策的機會,通過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政策等方式解決預算赤字和通貨膨脹等問題。
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伊核協議的前景正遭受多國質疑,因此若伊核協議成功恢復,伊朗需要令其保持穩定,才能讓國際社會相信協議是“可持續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