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明確要求,“十四五”規劃《綱要》作出專門部署。為使社會各界更好理解“十四五”時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形勢,了解發展的主要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熱點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本期推出“推進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協同發展”主題。
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是“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個重點方向,融合基礎設施是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拓展和延伸,信息基礎設施是融合基礎設施發展的動力和支撐。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需要統籌謀劃、協同發展。
一、融合基礎設施是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技術跨界融合促進融合基礎設施發展。當前人類社會正在邁入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化發展從消費領域加速向生產制造、社會服務、政府治理等領域滲透,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傳統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傳統功能單一的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正在演變成融合信息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化基礎設施。通過全流程數據能力的增強,傳統基礎設施對外提供服務的種類和方式發生變化,形成新的融合基礎設施形態。
(二)高質量發展要求基礎設施提供數字化支撐能力。隨著經濟社會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作為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重要支撐的基礎設施,必須要能夠提供先進的數字化支撐能力,必須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演進,而且要加快演進升級、適度超前建設,才能起到戰略性引領作用,增強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發展的保障能力。
(三)可持續發展要求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大勢,“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向融合基礎設施演進,一方面本身可以實現綠色化發展,通過數據分析挖掘優化設施運行過程,提高設施運轉和服務效率,節省單位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可以通過數字化賦能經濟社會各領域,帶動其他領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過程中,發展形成與傳統基礎設施功能相對應的全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如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互聯網醫院、網上課堂等,這些新型基礎設施形態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提供了“一點接入、全網服務”的便捷服務方式,極大地節約了全社會的資源消耗。
二、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相互促進
?。ㄒ唬┬畔⒒A設施賦能融合基礎設施發展。信息基礎設施通過開放能力可以為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服務,幫助融合基礎設施構建數據采集、傳輸、計算、處理等功能,降低信息技術應用成本和使用門檻。當前,利用信息基礎設施賦能融合基礎設施發展已經非常普及,5G網絡正在與垂直行業廣泛融合,為智能工廠、遠程醫療、智能交通等提供高效連接服務;物聯網開發平臺、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和開放平臺等為行業應用開發提供便捷工具,云計算、智能計算等能夠為各類融合基礎設施提供算力支撐。
(二)融合基礎設施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創新。融合基礎設施支撐生產制造、社會服務和城市管理的正常運行,對網絡性能、網絡連接能力、安全可靠性等都提出嚴格的要求,例如智能工廠、遠程手術、自動駕駛等應用需要毫秒級的超低時延和99.9999%的超高可靠性,智能工廠、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需要同時支持超大規模連接等。這些新要求推動著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創新,產生了5G、千兆光網、確定性網絡、邊緣計算、智能計算、超高速傳輸等一系列新技術新設施。展望未來,用戶已經開始暢想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知交互、數字孿生等應用,更好的體驗、更高的要求必將激勵信息基礎設施創新研發。
(三)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融合基礎設施能夠為移動基站、傳輸光纜、邊緣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部署提供便利條件。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鐵路等建設中,應考慮光纜線路、移動基站等設施建設需要,預留通信管道、基站站址和電力引接條件,在路側等位置為光交接箱、邊緣計算機柜等預留安裝位置;在智慧城市管理設施建設中,路燈桿、信號桿、電力桿塔等都是感知設備的重要載體,應按照多功能桿塔方式統籌部署,根據需要為移動基站天線、攝像頭、車聯網路側單元(RSU)等預留條件;在電力設施規劃中,要重視計算位置和計算密度變化帶來的影響,做好大型超大型算力設施中長期供電保障,為邊緣計算部署提供電力升級便利。
三、推進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協同發展
“十四五”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大發展時期,集約共建、開放共享,能夠充分發揮專業化優勢,有效降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政府、企業、研究機構應積極探索協同發展之路,加強經驗總結,把好的經驗轉化為通用的建設路徑。
(一)加強統籌共建。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屬于跨行業跨領域合作,當前面臨建設運營主體多樣、利益分配難協調等問題,特別是一些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呈碎片化,從中央到地方彼此之間難以協調,沒有形成一盤棋發展模式。因此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健全宏觀管理部門和各基礎設施分管部門參與的協調機制,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籌建設,探索創新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協同機制,處理好融合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協同共建面臨的費用、責任等問題。
(二)強化應用牽引。現階段很多新型基礎設施特別是融合基礎設施還處于發展階段,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如何發展這些基礎設施。要結合地方發展階段,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穩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特別是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建設與應用創新互為條件。一方面,要鼓勵用戶積極參與,提出對融合基礎設施的需求,面向需求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的協同創新,不斷增強基礎設施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出臺政策鼓勵用戶采納融合基礎設施提供的服務,在使用中不斷促進融合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迭代式升級。
(三)鼓勵能力演進。現階段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多還是傳統信息化開發模式,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獨立開發建設,不同系統或平臺之間存在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作業難等問題,車聯網、數字政府、智慧醫療等設施都面臨類似問題。應統一發展思路,強化計算、數據、支撐能力等集約共建和開放共享,將一些基礎功能或者能力發展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形態為更多用戶提供服務,例如發展省級或者城市級互聯網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政務區塊鏈服務網絡、統一建設運營的車聯網路側設施網絡等等。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牟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