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馬蘇德·哈立德】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中,都有描述“友誼”的諺語。例如,英國有一句著名的成語:"患難見真情"。我在漢語詞典中找到的最接近的說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庇捎谖覍χ形闹晾砻缘牧私庥邢?,無法找到比這更合適的同義描述了。但我從這句諺語中能理解到的是,近鄰很重要,不管這個近鄰是不是朋友。
幸運的是,巴基斯坦和中國不僅是近鄰,而且在過去七十多年里都是很親密的朋友。盡管經歷了時間和歷史的磨難,但兩國的友誼依然在開花結果。盡管面臨外部壓力、國內和國際變化,但這種友誼依然多姿多彩,充滿活力。
中巴關系能披荊斬棘向前發展的原因
人們用各種陳詞濫調來描述這種關系的實質,但最能抓住本質的說法是,它是“國家間關系的典范”。
但是,這兩個幅員遼闊、國力懸殊、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體系不同的國家之間的獨特伙伴關系,引起了周遭的羨慕和嫉妒。許多人試圖破壞兩國之間的關系,如3月26日發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達蘇水電站項目車輛遭遇恐怖襲擊。這場恐襲造成5名中國人和1名巴基斯坦人不幸喪生。在表達我們的難過和憤怒的同時,了解中巴關系是如何披巾斬棘向前發展的,顯得非常重要。
4月1日, 護送在“3·26”恐襲案中遇難的5位中國公民遺體的巴基斯坦軍機抵達武漢。圖為巴僑務與人力資源發展部部長喬杜里·薩利克·侯賽因下飛機后與中方官員交談。 圖自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館
首先,中巴友誼是由兩國歷屆領導人培育和發展起來的。兩國領導人對這一關系的不可或缺性有著共同的看法。
第二,兩國都嚴格避免干涉內政,遵守和平共處原則。
第三,兩國關系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基礎上久經考驗。
第四,兩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駕馭外交關系,其交往表現出互惠性和韌性。兩國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相互配合,努力打破對方的孤立狀態(中巴兩國都是單方面制裁的受害者)。
巴基斯坦在臺灣、西藏、香港、新疆、人權等問題上對中國的支持,得到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的獨立和主權、多邊事務如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核供應國集團(NSG)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等方面的積極回應,也得到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支持。
第五,中巴關系是多層面的,而且深入人心。巴基斯坦人民認為中國是他們值得信賴的朋友。同樣,中國人民稱巴基斯坦人為“鐵哥們”或 “巴鐵”。
“共同繁榮”和“共享未來”的樣板
近年來,巴中兩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取得了重大飛躍。習近平主席富有遠見的“一帶一路”倡議(BRI)通過其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CPEC)使巴基斯坦受益匪淺。
中巴經濟走廊的啟動正值巴基斯坦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由于安全局勢不利,外國投資者不愿到巴基斯坦做生意。作為真正的朋友,中國挺身而出,以創紀錄的速度建設了多個電力項目,挽救了局勢。
在交通領域, 800 多公里的道路項目啟動。橙線地鐵為拉合爾市內的交通提供了便利。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光纖電纜已經完工。兩國正在討論大型鐵路項目 ML-1,以升級白沙瓦至卡拉奇的鐵路系統。瓜達爾港開發工程已經開工,除其他幾個項目外,一個國際機場也即將于今年完工。
因此,中巴經濟走廊在第一階段就取得了許多成就,巴基斯坦人民贊賞中國對巴基斯坦社會經濟進步所做的貢獻。
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已進入第二階段,并增加了農業、工業、能源、礦產、IT、科技、教育、衛生和旅游等合作領域。合作的擴大為兩國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樣,農業領域的合作將使巴基斯坦農業現代化,并有助于滿足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和園藝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巴基斯坦已經向中國出口牛肉和辣椒)。
兩國可以商定雙邊或三邊安排,將巴基斯坦的土壤和人力、中國的技術,以及阿拉伯的資本匯集起來,滿足伙伴國和該地區的糧食需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已表示對此類企業感興趣。
巴基斯坦還擁有豐富的礦產和金屬資源。有幾家中國公司在巴基斯坦開展業務,但這一領域的潛力仍待開發。隨著瓜達爾港成為轉運中心,中國公司可以成立合資公司勘探和開發這一領域,特別是在俾路支省。作為巴基斯坦最不發達的省份,俾路支省人民歡迎能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和發展自己地區的項目。當地居民作為主要利益攸關方的參與,以及他們對發展進程的自主權,將為中國積累善意,從而疏遠煽動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消極力量。
俾路支省沿海地區也盛產優質魚類和海產品。在這一領域,中國公司的投資是有利可圖的。另一個巴基斯坦優先考慮的高紅利領域,是在信德省和俾路支省建設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
中國公司也參與了大型水電項目的建設,最近在達蘇水電站工作的五名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喪生使得這領域的建設蒙上了陰影,但這一領域的中巴合作仍具有良好的前景。
中國已在建造大型水壩方面建立了全球信譽。迪阿莫·巴沙大壩、達蘇水電項目和莫赫曼德大壩的總裝機容量達 9900 兆瓦,中國在這些大壩上的建設足跡不僅將促進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也將為中國增光添彩。
達蘇水電站項目在恐襲之后已經復工。該電站預計總裝機容量為5400兆瓦,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20億千瓦時。
教育、信息技術、科學和技術也為相互學習提供了多種途徑。中國有近 2.8 萬名巴基斯坦學生,兩國加強了科學和教育機構之間的互動以及學者和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發現適用于 CPEC 以及非 CPEC 項目的新研究技術。
迄今為止,兩國在旅游領域的合作微乎其微。巴基斯坦是一個擁有 5000 年歷史的國家,是印度河谷文明、佛教犍陀羅文明、莫臥兒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大熔爐。其文化、景觀、美食、音樂、藝術和文學的多樣性對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希望重走高僧法顯和玄奘的取經之路,或觀賞世界三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交匯點的游客。作為金磚倡議愿景的一部分,中國旅游企業可以與巴基斯坦同行合作,開通歷史古跡旅游包機,推動古絲綢之路的復興。
BRI (“一帶一路”倡議)是本世紀最大的全球經濟項目,它開辟了國與國之間,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之間新的合作途徑。BRI 的受歡迎程度體現在其成員已經超過 150 個國家。就巴基斯坦而言,中巴經濟走廊是實現地區互聯互通的雙贏框架,與其將地緣經濟作為外交政策支點的主張不謀而合。
中巴經濟走廊不僅有助于彌補巴基斯坦的發展赤字,也可以為中國與南亞、中亞、非洲和中東的貿易和能源通道賦能。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可以通過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氣管道延長線,或以新疆為終點站的瓜達爾-昆熱拉布路線上的中東石油項目得到滿足。
中巴經濟走廊預計將延伸至阿富汗,這將使三國受益,巴基斯坦將成為中國在阿富汗礦產勘探和其他項目所需的人力和設備的中轉物流樞紐。瓜達爾港使大宗貨物的運輸更為便利。
中巴經濟走廊代表著中國對巴基斯坦經濟潛力的信心,以及通過經濟繁榮實現地區穩定的追求。習近平主席英明地指出,如果周邊地區仍然落后,中國也無法發展。這正是“金磚倡議”的定義:“共同繁榮”和“共享未來”的樣板。
因此,一旦看到其對中國、巴基斯坦和該地區的長期利益,CPEC 遭到視中國為對手的國家的反對也就不足為奇了。毫無疑問,印度堅決反對 "金磚倡議",而一些有影響力的西方國家及其盟國也持同樣的觀點。
建立中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邊機制共同反恐
有一種持續的說辭認為,CPEC 項目“不透明”、“負債累累”,“中國為尋求資源在推行殖民化”。印度威脅要占領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該地區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入口,通過喀喇昆侖公路連接瓜達爾和喀什。他們對以人為本的項目的敵意是不祥之兆,表明了其自私自利的目的。
最近針對在巴基斯坦的中國人員和資產的恐怖主義活動激增,這是旨在破壞中巴經濟走廊的敵對勢力所為。這些敵對勢力希望項目被擱置,地區陷入動蕩,以推進其地緣戰略目標。
CPEC 的成功意味著 BRI 的成功;在大國爭奪綜合癥初現端倪的背景下,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通過代理人政治,阿富汗的土地正在被濫用,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利益正在被損害。
巴基斯坦總理在中國駐伊斯蘭堡大使館就3月26日發生的自殺式襲擊同中國大使姜再冬舉行會談。圖自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
令人鼓舞的是,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意識到了這一挑戰,雙方都表示決心繼續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并為其順利實施加強協調。巴基斯坦已經加強了對中國人的安全保護,并與中國合作進一步完善安全協議。
由于中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 CPEC 中擁有同等的利益,因此必須考慮建立一個三邊機制,專門負責巴基斯坦 CPEC 的安全以及中國在阿富汗的利益。中國可以幫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從技術上提升邊境監控機制,防止恐怖分子跨境流動。
五名中國公民在開普省貝沙姆的不幸遭遇不僅在中國引發民眾的哀悼,也讓所有巴基斯坦人深感悲痛,他們對中國兄弟的不幸罹難感同身受。
巴基斯坦領導人重申了承諾,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護中國人的安全。我們將共同擊敗企圖引發巴中關系混亂和無序的分裂勢力,使這種情況不再發生。
巴中友誼歷久彌新,并已證明“牢不可破”。巴中友誼必將發展壯大,因為這是兩國人民的戰略選擇。令人寬慰的是,悲劇發生后,中巴兩國領導人都異口同聲地表示,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繼續推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