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資料圖)
就在俄烏局勢因這兩道命令變得愈發緊張之時,中國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響起,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新華社消息,2025年1月1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問題時,義正言辭地回應了美國的無端指責。美國代表在烏克蘭問題上持續傳播虛假敘事,污蔑抹黑中國,聲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提供政治掩護,還說如果沒有中國支持俄羅斯,沖突早已結束。耿爽一一駁斥了這些謊言,用事實證明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中國若真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戰場局勢肯定不會是當下的模樣;若真提供政治掩護,也不會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尊重各國主權與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若不希望沖突早日結束,就不會派遣特別代表多次開展穿梭外交,也不會同“全球南方”國家一道發起成立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
中國始終站在和平的一邊,為推動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不懈努力。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以和平、公正、合作、共贏為原則,積極勸和促談。相比之下,美國的種種行徑不過是在為自身的利益服務,其政治操弄和雙重標準暴露無遺。
俄烏沖突(資料圖)
當前的俄烏局勢正處于關鍵節點。澤連斯基降低征兵年齡,雖然能在短期內擴充烏軍兵力,但這些年輕士兵缺乏戰斗經驗,面對訓練有素的俄軍,他們在戰場上的處境不容樂觀。而俄羅斯征召預備役人員集訓,提升了自身的軍事威懾力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俄烏雙方能夠保持克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之間的矛盾依然尖銳,沖突的陰影依舊籠罩在東歐上空。
在這場沖突中,最受苦的還是普通民眾。烏克蘭大量年輕士兵奔赴前線,導致無數家庭破碎,經濟遭受重創,社會秩序混亂。俄羅斯雖然整體實力較強,但沖突帶來的經濟壓力、人員傷亡等問題,同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負擔。國際社會都在呼吁和平,希望俄烏雙方能夠回到談判桌前,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
烏克蘭大量年輕士兵(資料圖)
回顧這場沖突,和平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沖突帶來的只有傷痛和損失,只有通過和平談判,尊重彼此的主權和利益,才能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希望各方能夠摒棄偏見,停止無端指責和政治操弄,共同為推動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貢獻力量,讓東歐這片土地早日恢復往日的寧靜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