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趙麗穎和林更新兩位大咖助力《與鳳行》,還是逃不過它收視率越來越低的命運?我認為有4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劇情無限重復。
以最近我剛追完的《與鳳行》23-26集為例,23集剛演完沈璃戰死東海,臨死前流了一滴眼淚,墜入火焰;25集在和三太子對話進行回憶時,回憶這墜落畫面,時長竟有1分鐘之長!等于看過的畫面讓我重新看,作為觀眾,我只會覺得浪費時間。其實,這段回憶10秒我都覺得長了。
與此相似的情節還有,拂容去靈界故意搗亂,沒發現沈璃和行止之間的互相愛慕之情,但卻被幽蘭發現了端倪。幽蘭為了磕這對上古神與靈族將軍的CP,竟然不惜將弟弟長時間打暈,給他扔到凈化池里,趁機去追拂容在靈界經歷過的種種影像。
幽蘭追鏡頭磕CP我不反對,但是!劇里竟然占用了大半集的時間,來回顧往昔!
也就是說,明明電視劇把沈璃和行止那點兒事,已經演繹的淋漓盡致了,但在幽蘭這里,進行重放的時候,竟然會整段整段的進行大面積重放!
當時,我按了3倍速快進。
《與鳳行》集數多我可以理解,但我不理解,為何39集的連續劇,每次在回憶時,都要占用巨大的過去演繹過的場景進行重現?湊時長的痕跡真的是太過明顯!
沈璃墜海回憶占據1分鐘,幽蘭看拂容回憶占據半集,其實四舍五入第23-26集,明明1集就能演完解釋清楚的事兒,卻靠湊時長,拉時間,不斷地重復、重復再重復,真的很影響觀劇體驗。
第二個原因:節奏太拖沓。
《與鳳行》最拖沓的地方在于開局就沒開好。咯咯噠和落入人間的行云在小院里相處的點點滴滴,太過冗長,占據了整部劇的太多篇幅。
同樣一兩集就能演繹清楚的事兒,整了四五集,完全沒必要。
而且,在行止去東海找尋沈璃的時候,他自己邊在東海走,邊配了一大段二人的回憶,非要煽情把那首傷情音樂唱完,何必呢?作為觀眾,我已經知道行止承認自己愛上沈璃了,這就夠了。凡事點到為止,你非得靠拉時長唱歌來體現他的深情,很是多余。
第三個原因:車轱轆話來回說。
就行止因為是唯一的上古神,不能動情,否則就三界大亂這件事兒,劇里的各類人物就說了至少3遍以上。
沈璃在被符生抓進去煉丹的時候,她說他不能動情;沈璃在誤闖幾個上古神靈位之地的時候,自己也自言自語過;行止自己也說過,我不能喜歡你,否則三界大亂;幽蘭也說過,行止不能動情……
其實行止不能動情這件事兒,你擱一個人身上說完,點到即止就完事兒了,讓觀眾自行體會其中的奧妙。不必要來回來去的讓多人重復,彷佛觀眾是個傻子,就是不明白行止不能動情!非要來回來去的告訴我們:“啊!他倆可真的太不容易了!行止不能動情!神仙不能戀愛!沈璃和他真的太難了……”
第四個原因:劇本平庸,非演員問題。
趙麗穎還是那個趙麗穎,林更新還是那個林更新,但遺憾的是,這次兩位演員沒有選到好劇本。我一時間突然想起張藝謀做客董宇輝直播間,說過的一句話了:“這年頭,好劇本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缺的是好劇本……”
《與鳳行》明顯側重沈璃和行止日常打情罵俏,卻少了電視劇應有的劇情沖擊,人物沖突,不斷反轉等因素,使得它太過平淡如水,無味的很。
總結:
《與鳳行》由于太多的情節,太多的對話,太多的回憶都是廢片兒,明顯占用時長,且拉低觀眾智商的事兒做的太多了,于是乎,這部劇的收視率只能越來越低。
畢竟,觀眾的審美和品味,早就被《仙劍》系列,拉高過了。一個湊數的,細節沒有用心,也沒有任何懸念的仙俠劇,注定走不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