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實習生 林珂瑩 北京報道
2024年1月10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最新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數據。從全年中小企業指數運行情況看,2023年全年指數平均值為89.2,指數累計上升1.1點,扭轉了過去兩年指數連續下降局面,高于2022年的88.4,但仍低于2021年的89.6。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分析文章指出,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增長動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也仍然存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等諸多困難和挑戰。其中,小微企業困難尤其突出,面臨市場景氣和信心不足、訂單減少、經營成本上升、融資難、增收不增利、應收賬款拖欠等問題。
數據來源:中國中小企業協會
具體來看,消費反彈、固定資產投資恢復性增長、高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以及工業情況改善是主要動因。
其中,服務消費是拉動全年指數增長的重要支撐。2023年,旅游、出行、餐飲等需求恢復較快,接觸性聚集性行業恢復明顯,一年來住宿餐飲業指數上升1.6點,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指數上升1.5點,社會服務業指數上升0.9點。另外,隨著部分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特別是各地通過全國統一信息發布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推動建筑業指數上升1.3點,成為支撐指數上升的重要力量。
2023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高培勇日前表示,當下經濟恢復進程中面臨的新的困難和挑戰集中體現在信心和預期上,穩預期是“三穩”當中的基礎和關鍵。
與此相呼應的是,企業信心正在逐步恢復。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一年來上升2.2點,在分項指數中升幅最高。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查顯示,對宏觀經濟形勢表示樂觀的企業占比,較上年同期上升10個百分點。投入指數一年來上升1.4點,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正增長的企業和反映科技投入上升的企業占均較上年上升3個百分點。
不過,臨近年末,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再次呈現下行趨勢。2023年12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0,比上月下降0.3點,四季度指數為89.1,比上季度微降0.1點。
分項指數也出現全面下降。其中,12月資金指數和勞動力指數處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上,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投入指數和效益指數均處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下,效益指數一直處于最低位。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分析,2023年第四季度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市場預期偏弱,企業信心不穩,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使得指數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相關部委領導也在公開表示,要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穩定民營經濟信心。
2024年1月9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建立好跨地區跨部門協調解決問題的機制,立足全局,舉一反三,會同有關部門加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力度;發揮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機制作用,認真傾聽民營企業真實聲音,持續解決民營企業具體訴求;梳理已出臺政策并加強政策執行落實,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一致性評估。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也在1月1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接下來工信部將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堅持管理和服務并重、發展和幫扶并舉,完善中小企業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服務體系和運行監測體系。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財稅、金融、人才、知識產權、數據等方面支持力度,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