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加強國際警務合作、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對跨國跨境販運人口犯罪、走私販賣毒品等犯罪的懲治力度,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保護救助跨境犯罪被害人,有效遏制了上述犯罪,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人員、資金的流動更趨頻繁,跨境犯罪呈現新的特點,刑事司法系統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是跨國、跨境刑事犯罪高發。尤其是毒品、走私、賭博、洗錢、詐騙等涉財、涉經濟利益犯罪占比7成以上。
二是刑事證據調取、固定困難??缇撤缸锍尸F集團化、組織化、網絡技術深度和廣泛運用化等特征,傳統取證方式面臨滯后、效率低、準確率不高等問題。
三是刑事證據的效力規定差異大。各國對跨國證據的效力包括程序效力和實質效力的法律規定各不相同,較難達成共識。
四是跨境追逃追贓難。有些腐敗分子攜贓款逃往其他國家或地區,因各國司法制度不同,相互合作的意愿不同,追逃追贓困難。
針對上述挑戰,我們認為可采取如下方式治理:
一是加強犯罪預防的宣傳。各國在入關、出關口岸,外國人聚居地等公共場所,用多種文字、語言進行防詐騙等犯罪以及參與犯罪將受到的懲罰進行宣傳。
二是加強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與合作,對警務合作收集的證據效力,各國盡量在立法上達成共識。
三是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對幫助犯罪的運營商加大懲處力度。
四是加強信息、技術、數據等資源的共享,特別是疫情下,跨境刑事案件的線上追蹤、調查、審判等的技術分享。
五是加強國際社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刑事司法的文明、準確、科學,保障司法者的正當合法權益。確保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避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