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阮佳琪 觀察者網
?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對中國的擔憂引發了一場價值近二十億美元的收購大戰。”當地時間28日,美媒《華爾街日報》關注到,韓國知名私募股基金MBK Partners,本月對全球最大精煉鋅生產商之一的韓國鋅業(Korea Zinc)突然提出了收購要約,尋求收購這家韓國最大鋅冶煉商的控股權,遭到了韓國鋅業的激烈反對和阻攔。
奪權大戰中,韓國鋅業這邊打起了“中國牌”,聲稱MBK此等投機者若獲得公司控制權,可能會導致公司落入關鍵金屬領域有力競爭者中國的手中,核心技術面臨外泄風險,并進而影響韓國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發展。
據報道,盡管MBK方面一再承諾不會將公司賣給中國企業,韓國鋅業仍一邊向華盛頓求援,一邊同MBK打起競購戰。雙方你來我往,一度將該公司股價推至歷史新高,讓這家鋅冶煉廠的估值達到了15.5萬億韓元(約合116億美元)。
韓國鋅業公司。彭博社
綜合彭博社等報道,總部位于首爾的韓國鋅業有著50年的歷史,是韓國國內重要的鋅礦開采和加工企業,生產汽車、電動汽車電池和半導體所需的原材料。去年,韓國鋅業及其姊妹公司在全球精煉鋅產量中占據8.5%的份額,中國精煉廠占49%。
此外,這家公司還從事銅、鎳和其他金屬的加工業務,并生產半導體制造商用于清洗晶片的電子級硫酸。同時,它在美國還擁有廢金屬回收業務。
公司內斗,硬扯中國
談及這起收購案,需要從近幾年韓國鋅業因管理控制權引發的緊張局勢說起。
韓國鋅業成立于1974年,隨后被并入韓國Young Poong集團。近年來,韓國鋅業第三代董事長Choi Yun-beom與Young Poong創始人的兒子Chang Hyung-jin,因所有權控制和董事會權力上產生分歧。自2019年Choi接任以來,Chang一直對韓國鋅業的投資項目、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提出質疑。
Young Poong、Chang及其家族是韓國鋅業的最大股東,合計持股約33%,但董事會權力和管理控制權主要掌握在Choi手中。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Chang找上了MBK。MBK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9月初,他們聯合向所有股東提出收購要約,計劃收購韓國鋅業至多14.6%的股份,以確保改組董事會所需的投票權。
根據韓國媒體的說法,韓國鋅業方面近年來也在加速對董事會的控制,意圖從母公司Young Poong剝離。在這場奪權大戰中,韓國鋅業開始拿MBK及其創始人金秉奏(Michael ByungJu Kim)對中國的態度說事。
Young Poong創始人之子Chang,MBK創始人金秉奏,韓國鋅業董事長Choi。《朝鮮日報》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MBK管理著價值超過300億美元的資產,其擁有幾家中國公司,以及一小批中國投資者。同時,創始人金秉奏一直是中國投資的支持者,他曾在致投資者的年度信函中,對撤出中國的投資人寫道:“從中長期來看,我們相信中國。目前我們主要看好韓國和日本。但中國會回來的。”
韓國鋅業公司聲稱,如果MBK最終獲得公司控制權,他們將無法強行阻止MBK向中國銷售產品,并且關鍵技術轉讓也將面臨很大風險。韓國鋅業在蔚山市擁有一家冶煉廠,蔚山市市長最近甚至呼吁該市120萬居民人人購買股份,以避免該公司未來被中國公司收購。
負責交易案的MBK合伙人Kim Kwang-il解釋稱,自成立以來,MBK從未將任何一家韓國公司出售給中國買家。中國實體在MBK總投資者中所占比例不到5%。
“將核心技術轉讓給中國公司將損害韓國鋅業的利益,”Kim Kwang-il說,“私募基金的目的是提高被收購公司的價值,做出違背這一目的的事情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盡管MBK一再承諾不會將韓國鋅業出售給中國投資者,但韓國鋅業及其盟友仍然沒有軟化攻擊言辭的跡象。一名公司官員聲稱,如果MBK這個“唯利是圖的企業掠奪者和投機資本”控制了韓國鋅業,韓國鋅業的核心技術就會泄露到海外,并進而導致韓國的工業競爭力崩潰。這家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和高級工程師還威脅稱,如果MBK最終獲勝,他們就辭職。
“韓國鋅業尋求華盛頓幫助”
《華爾街日報》援引韓國鋅業方面的回復稱,這家公司正在向華盛頓請求支援,但其拒絕透露是否成功獲得了美國的援助。
韓國鋅業在周三披露的一份文件中還稱,已就部分技術向韓國政府申請了“國家核心技術”地位。如果得以獲批,韓國鋅業的外國買家需要政府簽字批準后才能參與交易。
而據韓國《朝鮮日報》27日報道,口口聲聲稱“公司控制權不應落入外國支持的私募基金”手中,韓國鋅業同時又在接觸美國私募股權巨頭KKR集團和其他北美私募基金,以協商融資方案。報道稱,為了防止MBK獲得多數股權,韓國鋅業至少還需要再收購6%的股份,大約需要1.13萬億韓元。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9月26日,MBK和Young Poong將收購報價提高了約14%,從韓國鋅業之前每股67.2萬韓元的報價,提高至75萬韓元。距離要約收購截止時間10月4日僅剩數日,《朝鮮日報》援引分析師預測稱,雙方或將進一步提價阻礙對方,每股最高或將至90萬韓元。
藍色部分為韓國鋅業持股,橘色為MBK和Young Poong,灰色為機構、外國人、其他公司等。《朝鮮日報》制圖
美媒借機渲染中國占據關鍵金屬領導地位引發擔憂
一家韓國公司的管理層為奪權“扯頭花”,硬扯中國。《華爾街日報》也聞著味兒來了,借機炒作中國在關鍵金屬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引發所謂擔憂。其煞有其事分析道,韓國鋅業公司的內斗說明,僅僅只是技術轉移到中國的可能性,都能使全球供應鏈一宗微不可查的交易復雜化。
報道稱,盡管西方國家做出了種種努力,但中國在礦產領域的優勢卻有增無減,從鎳、鈷到鋰,“沒有這個國家不能包攬的”。
文章援引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經濟安全主任海莉·錢納(Hayley Channer)的話哀嘆道,美國關鍵礦產名單上有50個條目,華盛頓能做的有限,它不可能保護所有礦產,“今天是韓國鋅業公司,明天就可能是全球任何一家礦業公司。”
報道提到,美國在2022年6月主導組建了“礦產安全伙伴關系”(MSP),也被一些人稱為“金屬北約”。如今,MSP已有包括美國在內的14個國家和歐盟委員會參與其中。
而就在本周(23日),美國又宣布與其盟友建立了一個所謂的“礦產安全金融網絡”,美國國務院聲稱,這一金融網絡將用于“加強‘印太地區’和歐洲國家參與機構之間的合作,促進信息交流和聯合融資”,同時還將“推進關鍵礦產供應鏈向多樣化、安全化和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港媒《南華早報》指出,美國組建這一金融網絡,是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宣布的,是試圖阻止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最新舉措,也是在MSP框架下的最新動作,集中了來自礦產大國澳大利亞以及芯片出口國日本和韓國的銀行和礦業機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指出,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成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享,更不應當利用科技優勢打壓遏制別國發展。脫鉤斷鏈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中國不贊成脫鉤斷鏈,脫鉤斷鏈也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的發展始終是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中國的科技進步不會因為任何限制打壓被阻擋。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怕落入中國之手"?韓國最大鋅冶煉商這嘴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