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孫燕姿巡回演唱會上海站于日前正式開票,兩場演唱會共8萬張門票在開票后短短幾秒迅速售罄。然而,如此火爆的銷售盛況并非只出現在孫燕姿的身上。據大麥演出平臺,此前,歌手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杭州站首次開票,54.3萬人搶1.8萬張門票,秒售罄;歌手李健巡回演唱會北京站3月10日開啟預售后,迅速售罄;歌手張惠妹巡回演唱會北京站已于3月9日預售開票,第一波門票早已售罄;歌手毛不易3月份在上海、青島、西安場次的巡回演唱會門票也均已售罄。
據不完全統計,僅3月,全國各地大型演唱會官宣數量已達百場。另據艾媒咨詢數據,預計2025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將達到969.1億元。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此表示,從當前的市場趨勢來看,有可能實現甚至超越這一規模,從而達到千億元。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們文化娛樂需求的不斷提升,演出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除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之外,在業內看來,今年產出市場更加凸顯國際化。據不完全統計,已官宣來華演出或定檔的外國歌手演唱會接近50位。美國歌手Keshi已官宣3月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開始巡回演唱會;挪威歌手Aurora首度內地巡演上海站、北京站門票已全部售罄。
“外國歌手和樂隊來華演出數量的增加,說明中國市場對于國際演藝資源的吸引力在增強,也體現了觀眾對于多元文化和國際化演出的需求在上升。”江瀚如是說。
此外,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王春娟教授認為,隨著5G、VR/AR、AI等技術的普及,中國演唱會市場還呈現出技術創新和融合發展的特點。
利用智能影像修復技術,歌手張國榮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修復后成功在線播出;歌手張靚穎的線上演唱會“Future Retro”,曾利用XR技術搭建銀河系、海洋、煙花等虛擬場景,結合人機交互,營造出真實與虛擬相結合的沉浸式觀賞體驗。
“這些技術在演唱會的運用,實現了實時畫面的高清流暢傳輸,觀眾能夠自主選擇多角度欣賞演出細節,還催生了‘云演出’‘元宇宙劇場’等新場景,進一步拓展了演出市場的邊界。”王春娟指出,這種技術創新和融合發展的趨勢將持續提升觀眾的觀演體驗,推動演唱會市場的繁榮發展。
然而,無論是國內外歌手爭先開辦演唱會,還是高新科技在舞臺上的進一步運用,頭部藝人仍然是演出市場的核心吸引力。
頭部藝人的演唱會門票往往能夠迅速售罄,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如歌手周杰倫2025“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在開票瞬間,票務平臺往往會涌入數百萬用戶,門票秒空;歌手張學友從2023年開始的 “60+”巡回演唱會,目前已完成演出近230場,據統計,僅2024年,其演唱會總票房達26.1億元,場均上座率達85%。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頭部效應下,少數藝人在演出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為演出市場帶來了穩定的票房收入和高關注度,會推動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帶動產業鏈發展。但也有可能加劇演出市場的兩極分化,中腰部及小眾藝人的市場空間被擠壓,面臨“賣票難”的困境。
“對于頭部歌手來說,在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下,其演出風格、音樂類型和舞臺表現形式往往能夠引領市場趨勢;同時,頭部歌手演唱會能夠帶來更多利潤,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演出市場。而對于主辦方來說,由于頭部歌手的高票房保障,則更傾向于與他們合作,以降低風險。”柏文喜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劉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