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法治日報
□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史天昊 “俄羅斯既愿意談判,也愿意妥協。”俄總統普京12月19日在“年度盤點”大型記者見面會上如是說。他還提到今年5月中國和巴西共同發表的關于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并表示中國、巴西、南非提出的和平倡議是平衡的,不強迫俄烏任何一方,是尋求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真誠嘗試。 普京的表態迅速收獲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有輿論認為俄正在釋放和平信號,為當前持續的俄烏沖突打開了一扇希望的窗口。然而,也有分析認為,各方在推動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方面作出努力,但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
俄重申遵循先前協議
在19日的記者會上,普京談到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問題時說,俄羅斯軍隊在俄烏戰場所有前線推進的同時,俄方已做好“談判與妥協”的準備。不過,烏方也需要準備好“談判與妥協”。因為在他看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普京重申,俄方愿意在不預設條件的情況下與烏克蘭展開談判,但應以2022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達成的共識為基礎。 烏克蘭危機于2022年2月全面升級,俄烏代表當年3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面對面談判。今年2月,普京在接受美國記者塔克·卡爾森采訪時透露,當時雙方擬定了一份協議,烏方代表團團長達維德·阿拉哈米亞草簽其中部分條款。據報道,這份草案內容包括烏克蘭承諾中立地位,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不在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同時俄方則承諾不對烏克蘭發動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按照俄方的說法,為給達成協議創造條件,俄方根據法國、德國建議撤回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部隊,但烏方隨后卻改變了立場。路透社援引烏克蘭政界人士的話報道,這份雙方談判的協議草案將摧毀烏克蘭所追求的軍事和政治目標。俄方認為,烏克蘭在西方的支持下未能履行談判內容,導致沖突持續。而烏克蘭方面則指責俄羅斯不可信任,強調俄方在談判期間仍然進行軍事行動。因此,盡管伊斯坦布爾協議一度被認為是和平的希望,但未能成為結束沖突的轉折點。 此外,普京在此次記者會上表示,談判需基于“現實情況”。美聯社分析,“現實情況”意指烏克蘭需放棄加入北公約組織并承認俄方在沖突中所獲軍事成果,這兩點遭烏克蘭及西方國家拒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明確表示,任何和平談判的基礎必須是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他指出烏克蘭有權自由選擇自己的安全伙伴關系,包括北約在內的任何國際軍事聯盟。
近期局勢復雜化加劇
2024年末之際,俄烏沖突又出現一輪升級態勢。12月20日,俄方稱烏克蘭武裝力量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雷利斯克市民用設施進行了導彈襲擊,造成6人死亡、10人受傷。同一天,烏方稱該國首都基輔市多個區域的建筑物和車輛被俄羅斯導彈碎片擊中并起火,造成人員傷亡。 21日,俄方發布消息說,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市一處工業區和居民區遭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導致喀山市兩棟住宅樓起火。俄羅斯總統網站22日發布消息說,普京當天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多個俄航空和公路基礎設施啟用儀式。其間,在談到喀山市日前遭無人機襲擊時,普京表示,無論誰妄圖損害俄羅斯,都將面臨“加倍奉還的后果”,襲擊者會后悔攻擊俄羅斯。 澤連斯基2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俄羅斯軍方當日對烏克蘭發動了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其目標是烏能源設施。澤連斯基稱,俄軍發射了包括彈道導彈在內的70多枚導彈和超過100架攻擊型無人機。烏防空火力攔截了超過50枚導彈和大部分無人機,但仍有設施被命中,襲擊導致烏多個州停電。此輪局勢升級可以追溯到11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同意烏克蘭使用美國援助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該導彈射程可達300公里。同月晚些時候,在烏方使用美國和英國導彈襲擊俄領土后,俄方向烏方發射了“榛樹”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時代》周刊刊發了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專訪。特朗普在專訪中“強烈反對”烏克蘭使用美制導彈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認為該舉措“大錯特錯”,將導致烏克蘭危機惡化。特朗普在專訪中說,結束沖突對俄烏雙方均切實有利,他有一份“非常棒的方案”,但不便于提前公布。 在19日的年度記者見面會上,普京回答一名美國記者提問時說,他已做好準備與特朗普會面,兩人已4年多沒有對話。“我已準備好,任何時候都可以……如果我最終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會晤,相信我們會有許多事要談。”
美西方仍未停止拱火
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24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烏克蘭已從美國獲得10億美元貸款,這筆款項以俄羅斯被凍結資產所產生的收益作為抵押。什梅加爾說,這是七國集團發起的向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計劃框架下,烏方收到的首筆來自美國的款項。 今年10月,七國集團領導人就以俄羅斯被凍結資產所產生的收益作為抵押、向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達成共識,承諾將在今年底前向烏方提供貸款,用于支持烏方財政、軍事和重建。作為七國集團貸款計劃的一部分,美國承諾將向烏克蘭發放200億美元貸款。俄羅斯外交部12月11日發表聲明,譴責美國以俄被凍結資產所產生的收益作為抵押向烏克蘭提供200億美元貸款,認為這是“盜竊行為”。 此外,近期北約在德國威斯巴登設立的新指揮部已開始運作。北約秘書長呂特18日表示,該指揮部負責協調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以及對烏克蘭的安全援助和訓練。路透社介紹稱,北約新的烏克蘭任務總部被稱為“北約烏克蘭安全援助與培訓計劃”(NSATU),總兵力大約700人,其中包括駐扎在比利時北約軍事總部以及波蘭和羅馬尼亞后勤中心的部隊。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持續遞刀拱火的情況下,這場沖突何時能結束以及以怎樣的方式結束,各方又會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仍然無從得知。 和平最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如果國際社會能夠找到一個平衡的解決方案,即使各方利益得到部分滿足,又能緩解外部對抗態勢,那么烏克蘭危機可能會迎來轉機。和平曙光尚未顯現,然而每一個努力都會為和平的到來積累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