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在帕夫洛夫卡地區的邊境線上也展開了行動。他們出動工程設備,清理龍牙和地雷,為后續的裝甲步兵編隊進入該地區鋪平道路。從種種跡象來看,烏軍似乎準備對俄格盧什科沃斯基區的韋肖洛耶發起進攻。兵力規模并不龐大,僅有數百人,這似乎更像是一次試探性的騷擾,意圖轉移俄軍反攻的注意力。
烏軍的這些小動作并未逃過俄軍的眼睛。俄空軍迅速調來戰機和武裝直升機,俄陸軍則調來重炮,與無人機協同作戰,對烏軍的人員和裝備集中地展開了大規模轟炸。這場空地一體的猛烈打擊,不僅粉碎了烏軍的進攻企圖,更彰顯了俄軍在戰場上的絕對優勢。
在這場激烈的交鋒中,俄軍的快速反應和精準打擊,無疑為烏軍敲響了警鐘。而烏軍的騷擾戰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俄軍的注意力,但在俄軍強大的火力面前,終究難以奏效。這場戰斗,不僅是對雙方軍事實力的考驗,更是對戰場智慧和應變能力的較量。在烏克蘭的戰火紛飛中,蘇梅地區的奧博迪和帕夫洛夫卡村不幸成為了風暴的中心。
緊接著,俄軍的空襲如狂風驟雨般席卷了蘇梅州的更多角落,科諾托普市首當其沖,成為了這場災難的重災區。這里的烏軍編隊和情報機構設施在俄軍的大威力炸彈下化為廢墟,而這些設施原本是烏軍向庫爾斯克前線部隊輸送補給的關鍵節點。隨后,俄軍的打擊范圍進一步擴大,導彈如雨點般落在烏克蘭的多個地區。
從烏軍的視角來看,進攻格盧什科沃可能是打破俄軍反攻節奏的關鍵一招。烏軍在格魯霍夫市一線集結了1.5萬精銳,顯示出他們仍有反擊的底牌。但烏軍指揮部似乎并不急于將所有籌碼都押上。據烏克蘭軍事觀察員亞歷山大·科瓦連科透露,俄軍在庫爾斯克前線部署了3.5萬大軍,而烏軍僅有2萬兵力,俄軍的兵力優勢足以將烏軍逐出庫爾斯克。
烏克蘭電報頻道“Resident”傳出消息,澤連斯基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一場新的會議,聚焦于波克羅夫斯克和庫爾斯克的緊張局勢。這場會議的結果,或許將決定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的下一步棋該如何走。在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之際,瑟爾斯基正醞釀著一個大膽的計劃——逐步從庫爾斯克撤軍。這一決策并非倉促之舉,而是基于對當前局勢的深刻洞察。
烏軍在波克羅夫斯克的防線已岌岌可危,冬季的嚴寒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堅守變得愈發艱難。澤連斯基的態度卻讓人捉摸不透,他或許會固執己見,要求部隊繼續堅守庫爾斯克,盡管這可能意味著更大的犧牲。
國際局勢也在悄然變化。英媒《衛報》透露,英國已批準烏軍使用“風暴之影”導彈對俄羅斯縱深地帶進行打擊,甚至可能直指莫斯科。這一消息無疑為烏軍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也引發了外界對沖突升級的擔憂。
俄羅斯并未坐以待斃。據《紐約時報》報道,俄軍近期從朝鮮接收了大批火星11近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高達700公里,與俄軍現役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頗為相似。更令人矚目的是,俄軍已在本月初的空襲中成功使用了這些導彈,展現了其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
在這場博弈中,俄羅斯的盟友似乎顯得更為可靠。他們不僅提供了實質性的軍事援助,而且行動迅速,毫不拖泥帶水。相比之下,烏軍的盟友雖然也提供了支持,但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卻讓人不禁質疑其決心和效率。
隨著冬季的腳步漸近,庫爾斯克的命運愈發撲朔迷離。瑟爾斯基的撤軍建議能否得到采納?澤連斯基又將如何抉擇?國際社會的援助能否扭轉戰局?這一切都將在未來的日子里逐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