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背后的大國邏輯與內部動力

    俄烏戰爭背后的大國邏輯與內部動力

    yangxinhong 2025-03-17 聯系我們 7 次瀏覽 0個評論
    首先需要分清我們討論的是誰的戰略意圖。應該注意到,俄羅斯很多戰略學家、國際關系和國際安全政策學者都錯誤地判斷了俄羅斯政府的戰略意圖。他們不但沒有預測到自己的總統普京真的會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戰爭,而且至今不能理解這場戰爭的戰略意圖是什么、能給俄羅斯的長遠戰略利益帶來哪些可見的好處。當然,對于普京和他身邊不少有前軍情系統背景的決策核心圈子來說,他們傾向以東西對抗、大國博弈、鐵血地緣利益爭奪等視角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在西方衰退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應該依靠自己的實力給自己打造一個長久的地緣政治緩沖帶和勢力范圍,一勞永逸地給美國和北約在俄羅斯的后院地區立規矩、設限制。中美對抗升級的國際戰略走勢可能也讓普京認為西方為了集中精力與中國競爭,也會選擇安撫俄羅斯,而非對其行動進行強烈反制。普京個人也難免存在為自己進一步樹立國內歷史地位、打造“不朽”民族功績和歷史遺產的私心。

    俄羅斯與西方曲折齟齬的關系是一個核心因素。但西方與俄羅斯關系的潮漲潮落也與俄羅斯國內政治的演變不可分割。俄羅斯國內政治多元化的衰退、一元強力管理模式的復蘇、采用鐵腕手段平息國內外不穩定因素等趨勢直接導致了西方與俄羅斯關系的疏離。近年來普京個人強人統治秩序的建立更加深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價值觀沖突和彼此敵意。冷戰結束后,俄羅斯開啟全面轉型的戰略意愿曾一度帶來雙方關系的積極發展,但背負著沉重歷史和觀念包袱的俄羅斯最終沒能摸索出一條成功的政治轉型之路,并在普京執政后期不斷重回與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和地緣政治對抗。這種對抗進一步加強了普京認為西方國家要通過顏色革命威脅俄羅斯政治安全和制度安全的認知,也使普京將北約東擴等集體安全行為看作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和進攻。既然雙方的對抗被認為是直接針對彼此最核心的利益,那么因此爆發劇烈的地緣政治事件的風險就很難避免。此次俄烏沖突并沒有直接的導火索,而是這種長期的根本性對立終于導致普京決定選擇這個時間點來一舉重塑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

    只要是大國就難免有大國沙文主義情結,就像只要是人就難免有自私傾向一樣。從歷史上看,俄羅斯人民也曾一度體現出了與沙文主義相對立的國際主義奉獻精神。所以恐怕不能簡單下結論說俄羅斯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具有特別的大國沙文主義傳統。對大國沙文主義情結進行有效遏制依靠的是開放多元的國內輿論和政策環境。開放多元的國內環境可以使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媒體、公眾以理性辯論的方式反思自己國家的政策,形成建設性的糾偏力量。遺憾的是,俄羅斯國內的這種環境正逐漸消散。俄羅斯政府媒體只報道對俄的正面信息,學者和公眾也越來越不接受和討論多元觀點。隨著俄羅斯封鎖更多的國際社交媒體平臺,單一的輿論和政策環境進一步鞏固。這種環境難免滋生戰略性的誤解和誤判。

    例如,此次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俄羅斯認為烏克蘭出現了嚴重的法西斯化,對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人進行了種族滅絕暴行。不可否認,烏克蘭政府在處理國內民族關系方面的部分措施確實具有爭議性。但是國際社會普遍不同意其嚴重性達到了俄羅斯政府所聲稱的程度,包括不少俄羅斯民眾也不認可俄羅斯政府的定性。然而,單一輿論環境仍對相當一部分俄羅斯民眾的認知塑造發揮了強大的潛移默化作用,使得不少俄羅斯民眾將此具體問題上升到西方打壓和地緣政治較量的層面,大大激化了矛盾的性質。因此,與其說是大國沙文主義情結導致了俄羅斯的極度不安全感,不如說是俄羅斯封閉的信息和輿論環境造成了俄羅斯與國際社會的事實認知和觀念鴻溝。而后者才是導致雙方威脅感知難以調和的根本原因。

    很多西方的國際問題評論者將此次俄烏戰爭看作二戰結束以來在歐洲爆發的最嚴重戰爭,使二戰后確立的歐洲安全秩序受到直接挑戰,所以它的戰略影響將非常深刻。首先,西方國家與普京體制下的俄羅斯之間的雙邊關系出現徹底崩潰的風險。普京的行為被普遍認為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基本國際關系準則。俄羅斯以“超限戰”的方式刻意制造沖突借口、廣泛散布不實信息的做法更使得西方社會無法想象如何與這種行為方式的政府打交道。俄羅斯國家公信力和國際形象的喪失將深遠影響俄羅斯與其它國家的關系,而西方國家同仇敵愾通過嚴厲經濟制裁和向烏克蘭直接提供武器等方式對俄羅斯進行強硬反制的力度也是俄羅斯未能預料的。雙方對立嚴重升級的情況下,梅德韋杰夫威脅全面中止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并退出美俄雙邊核軍控條約,普京也祭出核武器施壓。這雖然暫時只是一種外交表態,但恐將繼續刷新西方國家對普京政府不惜突破現有國際關系基本框架的擔憂。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普京政府的流氓形象已難以消弭。

    其次,普京發動戰爭,直接促成了西方國家統一廣泛的戰略動員。之前還有不少西方國家,比如法國和德國,希望與俄羅斯維持穩定良好的戰略關系。但俄烏一戰極大扭轉了這些較為中立國家繼續進行平衡外交的希望。這些國家的對俄立場發生質的轉變。雖然程度上也許存在不同,但這種轉變類似于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導致不少歐洲國家放棄對德國的綏靖政策,最終促成對德統一戰線的形成。

    經過俄烏戰爭,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導力進一步恢復。其出色的情報收集和分享能力,是挫敗俄羅斯虛假信息戰、凝聚歐洲和其它西方國家認清俄羅斯戰爭意圖的關鍵因素。拜登政府在協調西方盟友對俄進行經濟制裁和外交反制方面發揮的領導力也得到了廣泛認可。西方社會空前團結統一、普遍動員的趨勢,也勢必影響國際戰略力量對比格局的長期演變。

    最后,俄烏戰爭也會對俄羅斯的戰略伙伴國家帶來重大影響。西方社會對俄羅斯威脅感知的急劇上升勢必也將轉嫁到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其它國家身上。俄羅斯與其它國家進行實質結盟、攜手對抗西方長期捍衛的國際體系和秩序成為西方國家必須面對的現實性夢魘。朝鮮在俄烏局勢緊張之時重啟導彈飛行試驗,甚至可能恢復洲際彈道導彈飛行試驗和地下核試驗,進一步強化了西方國家的這種擔心。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和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東亞國家進一步加強國防投入的趨勢不可避免。當然,西方國家也會考慮適度主動緩解與俄羅斯的戰略伙伴國家的關系,以避免它們真的形成更廣泛的對抗西方的陣營。但是這能否實現將主要取決于這些俄羅斯的戰略伙伴國家如何進行抉擇。總體來看,俄羅斯的戰略伙伴國家恐將面臨更嚴峻的國際壓力和更惡劣的國際環境,需要對自己的戰略前景和道路選擇進行清醒思考。

    俄烏戰爭背后的大國邏輯與內部動力

    俄烏戰爭將如何收場目前仍不可知,目前看不到非常樂觀的結局。但無論最終結局如何,西方世界在經受了劇烈震驚后,勢必在一系列戰略問題上做出深遠調整,對國際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長遠影響。西方國家將降低對俄羅斯能源及其它關鍵資源和產品的依賴,帶動國際能源供應體系和整體供應鏈的調整。俄羅斯在能源出口受挫和受到史無前例的嚴厲經濟制裁下,將不得不加強對其戰略伙伴國家的經濟依賴。這在某種程度上將使其戰略伙伴國家受到更大的能源、經貿、外交政策壓力。

    從國際層面來看,油價上漲等經濟陣痛是不可避免的戰爭之殤。但更危險的是進一步激化的國際政治對立和隨之而來的戰略軍備競賽復蘇。就連被國內部分公眾嘲諷為具有過強“圣母”情結和和平主義的西歐國家,也震驚于在人類文明進化到21世紀之時,還有國家肆意挑起大規模戰爭,并在戰局不如意的情況下公然釋放核威懾信號。于此,國際社會追求合作安全的長期努力遭到當頭棒喝,國際軍控和裁軍努力將嚴重受挫。在人類還掙扎于世紀疫情及其帶來的經濟社會困境中時,國際政治格局出現的巨大不確定性和國際安全格局的急速惡化將給人類社會每個個體成員身上都籠罩了一層陰影。如果每個人都以漠然的心態“坐山觀虎斗”,而不對人類的共同命運進行深刻的冷思考,那么國際社會的冷思考將無從談起。

    目前一些國家和社會中盛行以“叢林法則”視角理解國際問題,認為國際社會不存在客觀的真相和絕對的道義,只有不斷演變的利益和決定一切的實力。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似乎就是這種實力政治觀念的信仰者。再加上俄羅斯國內日益單一封閉的輿論環境,強化了俄羅斯民眾對己方正義和西方邪惡的黑白觀念。兩者相結合,不難理解為何俄羅斯會認為加強和充分使用自己的軍事實力是捍衛國家安全、實現地區和平和國際穩定的最終出路。這種行為帶來的國際反制和經濟制裁進一步強化了俄羅斯認為西方原本就要遏制俄羅斯、打壓俄羅斯的被害恐懼,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軍事發展和軍力使用,與西方的全面對立進入惡性循環。這個過程中的經濟代價可能對俄羅斯民眾影響重大,但不一定是普京及其身邊小決策圈的最核心關注點。他們甚至可能認為采取重大決斷性的地緣政治行動是迫使西方社會最終接受和尊重俄羅斯、從而從根本上緩解俄羅斯經濟困境的更有效出路。

    由此來看,國際安全問題不是絕對的;只從單一視角理解國際安全問題是危險的。如何認識國際安全問題及其背后的成因才真正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走向及其與國際社會的關系。俄羅斯領導人選擇代價高昂的軍事行動從根本上反映的是俄羅斯決策層與西方社會的深層觀念分歧和世界觀差異。緩解這種差異不是沒有辦法,但一個開放、多元、健全的國內信息和輿論環境是對這種差異進行有效認知并對其后果進行有效管控的必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國的興衰最終還是由國內的內在因素決定。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俄烏戰爭背后的大國邏輯與內部動力》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