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全球數治”專欄周報,追蹤近期全球數字治理動態。
?5月27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啟動《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談判的決議,確定將于2022年1月正式啟動公約談判。這是繼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第74/247號決議,決定在聯大框架下成立特設政府間專家委員會,制定打擊網絡犯罪的全面國際公約之后,國際社會在邁向第一個互聯網治理全球性公約的努力上取得的又一實質性進展。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網絡犯罪問題。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特點,網絡犯罪天然具有很強的跨國性,有效應對網絡犯罪挑戰離不開國際合作,一套能夠有效協調各國立法和實踐的統一規則至關重要。
當前,國際社會在網絡犯罪領域僅有幾部區域性的多邊條約,如歐洲委員會《布達佩斯公約》、《阿拉伯國家聯盟打擊信息技術犯罪公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定》等。這些區域性條約在打擊網絡犯罪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側重點各有不同,內容差別較大,締約國家有限,無法成為打擊網絡犯罪的全球性解決方案。
國際社會對是否要制定全球性的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公約一直存在分歧。包括中國、俄羅斯、南非等在內的很多國家主張盡快在聯合國框架下談判制定全球性的打擊網絡犯罪公約。以美國、歐洲國家為主的部分《布達佩斯公約》締約國主張將該公約作為“全球標準”,反對制定全球性公約。這也導致了聯合國啟動制定打擊網絡犯罪全球性法律文書的談判一度困難重重。
2019年12月,第74屆聯大以79票贊成、60票反對、33票棄權,通過中國、俄羅斯等47國共同提出的《打擊為犯罪目的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決議,正式開啟談判制定打擊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的進程。根據決議,聯合國將設立一個代表所有區域的不限成員名額特設政府間專家委員會,擬定打擊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今年5月27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了關于啟動《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談判的決議,確定了談判的組織機構、時間、地點、參與對象、議事規則等具體內容,這意味著談判將進入實質性開展階段。
根據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張鵬副處長、隨員王淵潔發表于《中國信息安全》雜志(2020年第9期)上的文章,如果《公約》經談判后最終成功出臺,將會在四個重要方面發揮協調作用:一是協調定罪,明確各國應當將哪些行為規定為網絡犯罪并予以處罰;二是協調管轄權,即對特定類型跨國網絡犯罪的管轄權做出原則劃分,確立一些緩解管轄權沖突的指導原則;三是協調國際合作,為打擊網絡犯罪的跨國執法合作、司法協助、引渡和追回犯罪資產合作提供基本框架;四是協調包括立法和執法措施、預防、國際交流和技術援助等在內的其他事項。這四方面事項互相銜接配合,將共同構成打擊跨國網絡犯罪的國際規則體系,通過協調各國立法和實踐推進國際合作。
應當看到,在單邊主義抬頭、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碎片化的形勢下,聯大一直努力推動《公約》談判進程,既彰顯了多邊主義,也維護了聯合國在全球治理規則制定的引領地位,將會促進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健康可持續發展。
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通過,將于2021年9月1日起實施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獲得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正式通過,將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是中國數據領域的基礎性法律,也是國家安全領域的一部重要法律。
該部法案共分為七章,分別為:總則、數據安全與發展、數據安全制度、數據安全保護義務、政務數據安全與開放、法律責任、附則,內容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聚焦數據安全領域的風險隱患,加強國家數據安全工作的統籌協調,確立了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數據安全審查,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基本制度;二、明確了相關主體依法依規開展數據活動,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風險監測和及時處置數據安全事件等義務和責任,通過嚴格規范數據處理活動,切實加強數據安全保護;三、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在規范數據活動的同時,對支持促進數據安全與發展的措施、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利用等做出相應規定,通過促進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更好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歐盟委員會發布《國際數據轉移標準合同條款》
6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國際數據轉移標準合同條款》,意在為科技企業提供標準化和預先被批準的合規模板,使其符合歐盟數據安全傳輸要求,保護公民隱私,同時又能覆蓋盡量多的數據流動場景,為歐洲的跨境數據傳輸減少法律障礙。
政策
歐盟計劃推出“數字錢包”程序
6月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計劃在一年內推出一款“數字錢包”應用程序,提供給所有歐盟公民和企業在歐盟內跨境使用。“數字錢包”將包含數字身份證、駕照、電子支付等相關信息和功能,配置了嚴格的隱私保護措施,且并非強制性使用,目的在于為歐盟公民提供更大的數字安全性和靈活性。
肯尼亞總統敦促埃塞俄比亞開放移動支付市場
6月8日,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敦促埃塞俄比亞政府向私人運營商和投資者開放其移動支付市場,稱這將有利于埃塞俄比亞推進電信業改革,吸引更多外國投資。目前,埃塞俄比亞的電信業由國有的Ethio電信公司壟斷,但政府正逐步推動改革,引入私人運營商,其中包括肯尼亞的Safaricom公司,但法律仍然禁止外國運營商參與提供移動金融服務。正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表示:“我希望貴國政府考慮在不久的將來開放移動支付服務,這將使埃塞俄比亞人民享有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務和渠道。”此舉亦將為肯尼亞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監管
美國國稅局請求國會授權調查加密貨幣市場數據
6月9日,美國國稅局局長查爾斯·瑞蒂(Charles Rettig)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表示,希望國會授權國稅局采集價值超過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的轉移信息。瑞蒂稱,加密貨幣總值事實上已超過2萬億美元,在全球有8600多家交易所,但長期不受監管。美國可能因此蒙受巨額的稅收損失。拜登政府已將目標鎖定在一些波動較大的加密資本市場,以征收資本利得稅,并打擊加密數字貨幣的非法使用。
法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對谷歌公司處以2.2億歐元罰款
6月7日,法國反壟斷機構“競爭管理局”對谷歌公司的在線廣告業務進行了調查,認為谷歌公司的網絡廣告服務器通過使用“復雜算法拍賣流程”,獲得了相對于其他廣告拍賣平臺更多的優勢。法國競爭管理局認為谷歌此舉屬于對其自身市場支配力的濫用,已構成壟斷,遂對其處以高達2.2億歐元的罰款。谷歌公司已與競爭管理局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接受罰款,并同意改進部分程序化在線廣告業務中的“自我偏好”行為。
美國宣布對澳大利亞等六國征收報復性關稅,回應其對美國企業收取數字服務稅
6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澳大利亞、英國、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這六國總價值約為21億美元的商品收取25%的報復性關稅,以回應這些國家向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美國公司收取數字服務稅。不過,美國政府同時宣布該關稅政策將在180天后執行,以便留出時間與六國分別進行協商談判。
產業
日本將推出國家芯片計劃
6月4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報告,表示將推出國家芯片計劃,把推動半導體產業規模增長作為一個重要的“國家工程”,考慮在普通行業政策之外給予“特殊待遇”。日本此舉旨在應對全球芯片短缺問題。目前,日本國內64%的半導體依賴進口,芯片供應不足已威脅到日本的汽車制造等行業。除了推動本國芯片制造商進行升級,日本還將支持海外芯片制造商在日本建立生產基地,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日本對半導體的需求。
巴西圣保羅州政府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
5月28日,巴西圣保羅州政府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以加快先進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圣保羅州政府計劃設立工業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本地企業開展跨界合作,促進制造業資源要素和產業體系全局性優化,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強化企業對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探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數據智能服務、智慧物流、平臺經濟等新服務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