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天和經濟研究所品牌研究院對外發布了2024《全國公用品牌研究報告》,報告評價篇對全國地市的區域公用品牌進行了綜合研究與評價,發布了2024全國地市公用品牌百強,河南信陽市的“信陽毛尖”榮登全國地市公用品牌百強榜首。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公用品牌作為增強地區經濟競爭力和文化輻射力的關鍵途徑,正受到政府、企業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截至202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508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7277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總數達2.6萬家,地理標志產品年產值達9600億元。農業農村部全國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到了7.8萬個。將區域公用品牌納入全國公用品牌體系,將顯著提升區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及附加價值,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為品牌開拓更多商業機遇與增長潛力,實現品牌價值的顯著提升,進而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天和經濟研究所品牌研究院開展公用品牌評價研究旨在對公用品牌進行科學的量化分析,深入揭示品牌發展的優勢與短板,進而為品牌戰略的調整與優化提供精準指導。此舉不僅有助于明確公用品牌的價值與影響力,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公用品牌的整體水平,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參考,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全國公用品牌評價下設品牌規劃、品牌標準、品牌價值、品牌保護、品牌傳播5個一級指標,以及準入標準、市場占有率、市場美譽度等18個二級指標。
評價結果顯示,位居全國前十位的地市公用品牌分別是信陽毛尖(河南信陽市)、五糧液(四川宜賓市)、柳州螺螄粉(廣西柳州市)、瀘州老窖酒(四川瀘州市)、贛南臍橙(江西贛州市)、陽澄湖大閘蟹(江蘇蘇州市)、黃山毛峰(安徽黃山市)、茂名荔枝(廣東茂名市)、德州扒雞(山東德州市)、延安蘋果(陜西延安市)。
在地域分布上,地市公用品牌百強表現出相對均等的特點。廣西以八個品牌位列第一。四川、山東、陜西有六個品牌入選,安徽、福建、甘肅、湖南、遼寧、湖北、江蘇、云南、浙江均有五個品牌入選。廣東、貴州和江西各占四席,河南、山西和內蒙古各占三席,海南、吉林和河北各有兩個品牌入選,而黑龍江、新疆則分別有一個品牌入選。
在地市公用品牌百強榜單中,我們能夠領略到眾多品牌的風采,它們包括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特色產業集群品牌,以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全品類公用品牌,例如深圳市精心打造的圳品、福建廈門市打造的鷺品等。這些品牌種類繁多,覆蓋了各個領域,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這些品牌不僅在本地區享有極高的聲譽,而且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天和2024《全國公用品牌研究報告》中,對于品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研究團隊提出了七個具體的實施途徑。首先是確定公用品牌的發展目標;其次是理清市場定位和消費者的具體需求;第三是實施品牌差異化策略;第四是優化公用品牌運作體系;第五是提高公用品牌監管效率;第六是構建公用品牌的政策保障網絡;第七是加大對公用品牌的推廣力度。
塑造公用品牌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地方特色產業的知名度和形象,還在于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長期貢獻。一個成效卓著的公用品牌如同引領產業前行的燈塔,照亮道路,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源和人才聚集。
構建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公用品牌,對于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福祉、推進鄉村振興以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均具有深遠的影響,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天和2024《全國公用品牌研究報告》全文可登錄天和經濟研究所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查詢。
(本文來源:咸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