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身邊“鬼秤”頻出,缺斤少兩問題何時休?

    消費者身邊“鬼秤”頻出,缺斤少兩問題何時休?

    zangjieliang 2025-03-18 案例展示 11 次瀏覽 0個評論

    火鍋店標注120克的毛肚

    實稱只有82克

    標注200克的牛、羊肉

    有的店實稱為172克

    有的店只有142克

    路邊水果攤

    現場稱出9.6斤的榴蓮

    回家一稱只有6.2斤

    消費者身邊“鬼秤”頻出,缺斤少兩問題何時休?

    ……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生活中

    這樣的“吃虧”現象

    你遇到過嗎?

    商家缺斤少兩的行為

    為何屢禁不止?

    如何減少此類問題發生?

    缺斤少兩套路多

    “鬼秤”隱藏其間

    近日,記者通過大量走訪調查發現,從線下到線上,從生鮮到熟食,從路邊攤到品牌店,都存在不同套路、不同程度的缺斤少兩現象,“鬼秤”(做了手腳的電子秤)隱藏其間。

    案例一:前不久,江蘇省常熟市居民劉蓓蓓(化名)下班回家路上,從街邊推著三輪車賣榴蓮的小攤販那里,買了一個9.6斤的特價泰國金枕榴蓮,因為想試試用榴蓮殼煲湯,就沒讓老板現場開榴蓮。但回到家后,卻發現分量不對,一稱只有6.2斤。當她提上榴蓮趕回去準備找攤主理論時,人早已消失不見。

    (圖片來源 | 包圖網)

    案例二:山東省臨沂市的吳云曾有過買海鮮時商家電子秤不準的經歷,所以平時出門買東西,他都會隨身帶個電子秤。而就在前兩天,他在地鐵口買草莓時,又遇到了類似事件,2斤的草莓實際只有1.7斤。吳云告訴記者,特別是路邊攤、集市攤、夜市攤流動性強,人們不會常去,可能不知不覺就被一些不良商家坑了,事后想要維權很難,而且往往差的錢也不算多,很多人也就懶得追究了。

    除了街邊小販、海鮮水產店,火鍋、麻辣燙等不少店鋪都會標注食品重量或稱重計算價格。但記者在調查時發現,部分店里使用的電子秤并沒有質檢標簽。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專賣店購買電子秤時,有部分商家會主動問購買者要不要調秤,簡單把秤拆卸重裝程序后,就可以變成“鬼秤”。使用時只要按順序按幾個鍵,2千克的砝碼放上去就會顯示2.5千克,甚至更多,重新啟動又會恢復正常。

    (圖片來源 | 中國質量新聞網)

    線上購物缺斤少兩常見

    生鮮水果零食為重災區

    近幾年,隨著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的興起,線上消費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調查發現,線上購物缺斤少兩的問題也很普遍,其中生鮮水果、零食等為重災區。

    在黑貓投訴平臺,記者以“缺斤少兩”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有超過4600條相關投訴。而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大量消費者反映網購缺斤少兩問題,極端情況有“買了4斤糖果,到手發現只有1.5斤”、“下單兩斤野菜,到手只有一半重量”等。

    (圖片來源 | 黑貓投訴平臺截圖)

    案例一:江蘇省徐州市的陳先生在某品牌官方旗艦店的直播間里看到,主播正在介紹一盒長度為30厘米至40厘米的大蝦,號稱凈重3斤,足量發貨。看到價格實惠陳先生便下了單,可收到貨后他把蝦連帶包裝上秤稱重,卻只有2斤6兩。他把稱重圖發給客服,客服回應稱,生鮮在運輸過程中的水分會減少,損耗在所難免,出庫前的重量是3斤,不予賠償。

    案例二:來自北京的一位網購達人小張告訴記者,自己在直播間購物吃過不少虧,現在選購商品時都要留個心眼,不但要聽主播怎么說,更要仔細看商品介紹,最好認真看下評論區。按照她的指引,記者進入一個正在出售水果的直播間,一款5斤裝沙瓤西紅柿,主播說得天花亂墜,而評論區最新評論不乏“重量不夠!僅有4斤!”“缺斤少兩,騙人的!”等評價。

    (圖片來源 | 網友評價截圖)

    除了分量不足外,記者還發現直播間里的生鮮水果還存在尺寸、規格方面的“缺斤少兩”。很多直播間銷售的水果會分小果、中果和大果三種規格,且在商品詳情頁中,會標注每個規格的具體克重,如小果50克起、中果70克起、大果110克起,價格也隨之增長。然而,不少在直播間下單大果的消費者收到貨后卻發現,大果里混裝著不少中果或小果,甚至大多數都是中小果。

    依法規制

    為何仍“暗度陳倉”?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商家使用“鬼秤”、缺斤少兩的行為,有明確的法律規制,商家不僅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還可能受到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乃至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

    記者注意到,不少電商平臺針對商家缺斤少兩等不良行為,推出系列處理措施,比如限制該商家店鋪(包括關聯店鋪)賬戶資金提現,對店鋪商品做下架或屏蔽鏈接處理,商品不會在搜索首頁出現;情節嚴重的終止與該商家的合作,清退該店鋪,并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此外,執法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比如,福建省廈門市第八市場的一戶商家,就因為缺斤少兩被執法部門掛黃牌警告。

    (圖片來源 | 網傳視頻截圖)

    北京高界鵬凱律師事務所主任 張仲凱

    商品缺斤少兩,顯然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利,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條款,直播帶貨存在缺斤少兩問題,還涉嫌違反《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

    可盡管如此,為何仍有一些商家選擇“暗度陳倉”?

    首先,缺斤少兩的套路具有隱秘性、數額小、流動性大等特點,監管部門難以發現、難以取證。即便發現查處,現行規范體系下懲罰力度有限,與獲利相比,違法成本低,商家也很容易卷土重來。

    此外,消費者的“寬容”助長了商家的囂張氣焰,部分商家有恃無恐。在面對缺斤少兩現象發生時,消費者往往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①由于缺斤少兩現象多發生在菜場、零售電商,消費金額通常不大,導致不少消費者并沒有事后再秤一下核實斤兩的念頭。

    ②即使消費者發現了商家存在不誠實經營的行為,多數也因為交易金額較小而不了了之,并不會真的向商家索賠。

    ③有些消費者告知商家后,商家會進行補償或給予一些優惠券,這時的消費者通常會選擇息事寧人。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 任超

    缺斤少兩最明顯的特征是單次數額較小,因此很難被消費者發現。即便被發現,商家也會以誤差等為借口補足,大部分消費者也不會為這點“小事”追究到底。特別是一些火鍋店、麻辣燙店,往往是選好食材直接下鍋,消費者缺少反應時間。而流動攤位對需要長期誠信經營形成商譽的依賴性較弱,大多數為“一次性生意”,有人持有“坑到就是賺到”的想法。

    多方合力,破除頑疾

    那么,如何解決“鬼秤”現象,減少缺斤少兩問題發生呢?

    首先,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而言,不僅需要及時受理消費者投訴,健全完善“投訴——處理”機制,更需要充分發揮行政機關的主動性,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遏制市場缺斤少兩的不良之風,推動重點監管與長期整治相結合。相關部門需要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重點關注流動攤販以及市場中的電子計價秤是否存在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周期使用,未設置公平秤等情況;還需要持續跟進監管,避免出現執法隊伍前一秒離開,后一秒“鬼秤”便“春風吹又生”的現象。

    其次,就消費者而言,需要增強自我權益的保護意識,掌握基本識別“鬼秤”的方法。比如,在購物前留意計價秤是否粘貼有“強制檢定合格證”等信息,在活禽宰殺等缺斤少兩高發區,盡量在市場的公平秤上進行復稱后宰殺,發現缺斤少兩及時保存證據,并積極投訴與舉報。此外,消費者協會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暢通投訴渠道。同時,建議完善立法,讓消費者協會等組織在凈化市場環境、維護交易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中發揮更大作用。

    (圖片來源 | 廣安日報)

    原標題:《消費者身邊“鬼秤”頻出,缺斤少兩問題何時休?》

    閱讀原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消費者身邊“鬼秤”頻出,缺斤少兩問題何時休?》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