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給扮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和扮演豬八戒的馬德華說戲)
當初《西游記》的拍攝也真的像西天取經一樣艱難,在經費受限的情況下,楊潔導演為了保證電視劇質量,里面的取景地遍及了大半個中國,甚至還到過國外。
也是再看一遍《西游記》,我們才發現原來它在福建留下了那么多回憶。
漳州東山島
漳州的東山島的海是無需贅言的,清澈的海水、細軟的沙灘,它無疑是“福建的小夏威夷”。
西游記片頭的海岸風光就是取景于東山島,就是這片海,讓楊潔導演贊不絕口!
楊潔導演曾說過,她第一眼看到東山島,就被這兒的狂風巨浪所吸引,海浪驚心動魄,呼嘯奔騰,白浪滔天,滾滾而來!孫悟空出生后,出海尋仙,正是需要這樣呼嘯奔騰,白浪滔天的場景。
還有第一集《猴王初問世》中靈石崩裂,石猴問世的場景,這塊“蹦出猴子”的石頭就是東山海邊的一塊“飛來石”。
據導演楊潔于2008年發表文章透露,當年劇組在福建東山島找到了拍攝需要的海浪,海邊的一塊“飛來石”引起了她的興趣。
它小頭朝下,倒立在岸邊,樣子頗為奇怪”,更神奇的是,雖然這塊石頭“好像一碰就能掉下去”,但大家合力使勁推,它卻紋絲不動。
就這樣,這塊海中奇石成了孕育美猴王的“美猴石”。
更鮮為人知的是,在東山島取景時,西游記劇組還發生了另一個小故事:
當時猴王出海學藝的畫面就在宮前灣拍攝的,但當地沒有竹筏,只有竹船,劇組很頭痛。
當地的居民劉江發也有跟組拍攝,他當時靈機一動,從20公里外的鎮子里借了竹筏后雇拖拉機運到拍攝現場。
但是竹筏運到現場后,又有了新的難題——六小齡童不會劃竹筏,而且風浪很大有危險。
而也就在此時,忙著搬運竹筏的劉江發引起了楊潔導演的注意:他的身高和臉形都與六小齡童非常接近!
問過劉江發會劃竹筏后,他就當場被確定為六小齡童出海學藝的替身演員。
化好妝,劉江發變成“美猴王”跳上竹筏,一氣呵成完成了這組乘風破浪的鏡頭。
廈門植物園
建于1960年的廈門植物園在當時引進的植物品種、園林構建在全國都是排得上榜的。
六小齡童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傳藝玉華洲》就是在廈門植物園取的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收了玉華洲國的三個太子為徒弟,拜師的地點就是植物園的那片大草坪。
據時任植物園主任的陳榕生回憶,《西游記》在植物園的拍攝只花了一天,劇組準備得很充分。他說,劇組在植物園共取了兩個景點:一個是南洋杉草坪,另一個是棕櫚植物區。
陳榕生說,《西游記》劇組的工作人員提前向植物園提出了申請,除了需要的場地外,沒有再提其他要求。
雖然內部人員的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但是后來劇組開拍時被市民遇見,也吸引了當時廈門的許多市民到植物園圍觀《西游記》的拍攝。
因為人太多,植物園內的部分植被遭到破壞。劇組拍攝完成后,掏了一筆錢給植物園作為賠償。
泉州清凈寺
清凈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風格的伊斯蘭教寺院,其在伊斯蘭世界也是有數的古寺之一。
清凈寺是我國與阿拉伯各國人民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在《傳藝玉華洲》里,國王做夢被驚嚇,傳令驅逐國內所有和尚。而此時唐僧師徒四人正好經過,也才有了接下來一連串的故事。
而里面的伊斯蘭風格建筑,就是泉州的清凈寺。當時的黃土路早已種上了綠草,但原貌還是一眼可以認得出來。
福州鼓山涌泉寺
位于福州鼓山上的涌泉寺是閩剎之冠,這座全國重點的千年古剎也在當時被楊潔導演看中。
在《禍起觀音院》中,孫猴子炫耀寶貝袈裟,險些讓唐僧惹來殺身之禍,間接導致寺廟起火被燒。
當時的實景拍攝大部分都在涌泉寺完成的。不過燒毀后的寺廟實景卻是在東山島的一座寺廟。
楊潔導演在東山島取景時意外聽當日村民說,這兒有一個被燒毀的老廟!攝制組前往一看,這個寺廟的大小和被燒毀的程度,正符合《禍起觀音院》的要求!
于是,攝制組當即和他們約好來這里拍攝的大致時間,請當地村民務必為照料好,不要被當地老百姓給拆了,也不要修繕,就保留它的現狀!
連江青芝山
青芝山是福建五大名山之一,青芝山素有“寺產靈芝聞海外,山稱百洞重江南”和“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之美譽,是福建省開發最早的景點之一。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千姿百態的山巖和奇妙絕倫的洞壑,也因此被稱為“百洞山”。
在《禍起觀音院》這集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妖怪黑熊精和他的黑熊洞。
也是在這集里,黑熊精把唐僧抓回了黑熊洞里,經典的臺詞“猴哥,妖怪把師傅抓走了”由此而生。
南平武夷山
武夷山,毋庸置疑,在拍攝西游記時也說得上是福建赫赫有名的景點了。
在唐僧收悟空為徒后,兩人至五行山下陳老家暫住落腳的情節就拍攝于玉女峰山下。
而當年觀音菩薩就是在武夷山大紅袍景區路上賜給唐僧這個緊箍咒,助唐僧降服悟空。
在第十五集中小白龍被觀音菩薩救后等待唐僧的地方叫“鷹愁澗”,這也是在九曲溪取景的。
雖然楊潔導演成就了輝煌,但她晚年卻是和老伴王崇秋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居民區度過的。拍戲那些年曾經門庭若市的家,除了兒女,偶爾只有些許密友往來聯絡。
在那個營養貧瘠的年代,一部《西游記》豐饒了幾代人的記憶。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才有百看不厭的經典。
《西游記》里的取景地細細數來只怕有幾百個,在交通還不發達的當時,楊潔導演帶著劇組走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經歷了層層艱險。
在精彩的故事面前,景色只是作為綠葉存在。但也因為有了這些美景,有了楊潔導演和劇組工作人員的不辭辛苦,我們才能得以熒屏上當時看見來自我們福建的景色,也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福建的山水秀麗。
歲月變遷,故人已“西游”,現在到這些地方走走,緬懷故人之余,也能比起通過熒幕,更好地看見這些瑰麗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