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法和國畫的親娘,已氣若游絲,快來了解一下制墨的方法吧!

    墨——書法和國畫的親娘,已氣若游絲,快來了解一下制墨的方法吧!

    churou 2025-03-20 反滲透設備 6 次瀏覽 0個評論

    《說文》,“墨,書墨也。”墨是中國自古以來書寫和繪畫用到的墨錠,它通過硯用水研磨可產生用毛筆書寫的墨汁。

    好墨“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墨是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于一體的藝術珍品,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墨在色澤上,可分為“焦、重、濃、談、清”五個層次,墨色歷千年而不褪,油墨黑潤賽漆,用于書畫變化無窮,妙趣橫生。

    那么墨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呢?

    墨——書法和國畫的親娘,已氣若游絲,快來了解一下制墨的方法吧!

    制墨是以煙料加入動物膠反復搗杵錘敲成坯料,再放入墨模壓制成型的過程,之后還要經過翻晾描金等步驟。

    古代傳統制墨技藝流程主要分為:浸油、煙碗、燒煙、篩煙、溶膠、用藥、搜煙、蒸劑、杵搗、秤稱、錘煉、丸搟、搓制、入灰、出灰、印脫等十幾項。

    大約可歸納成六大工序:煉煙,蒸膠,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制墨,從“點煙”開始

    墨的基本原料以煙和膠為主,從原料質地上可分為松煙墨、油煙墨、朱砂墨、五彩墨等。其中松煙墨和油煙墨最為常見。

    將桐油、麻油等不完全燃燒,承接其煙炱而得的是油煙,將松枝熏煉,收集的煙炱是松煙。

    煉油煙使用的桐油,采自生長3年以上的油桐樹果實壓榨而成。

    煉制油煙的煙房需密閉不透風,用燈草點燃油燈,每盞燈上覆一瓷碗,煙熏在碗里。煙煤顆粒越細,質量越好,反之質量越差。

    煉制松煙是把選好的古松枝放在窯里點燃,等窯冷卻后進去掃煙和取煙即可。松煙墨黑而無光澤,宜于書寫,作畫不常用。偶然用松煙墨來畫人物須眉、翎毛和蝶翅等。

    宋代晁貫之在《墨經》中有關采集松煙有這樣的描述:

    松柴不能隨意砍伐,應先用鋒利的斧頭輕砍松樹,查看滲出樹脂的反應,樹脂分泌豐富時方可砍伐,砍下后以3到5根松柴燒。距離火焰愈遠愈能采到好煤,在距離火焰最遠的頂部收集的煤叫做頂煙。有的墨標明了由頂煙所制,以示為品質優良的好墨。

    用松煙制墨要選擇肥膩、粗壯的古松,另外小的灶采集的煤品質比大的灶采集的好。

    煉煙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炱黑度、細度、油分、灰分。

    和料

    和料,是制作墨錠的重要步驟,指的是將煙與膠拌和成墨坯的工序,煙與膠的混合比例一般為2:1。

    除了選煙之外,膠是決定墨質的首要因素,好的膠能造出好的墨,膠質通常用獸皮、獸骨、魚皮、魚骨、魚鱗等制得。

    將骨膠倒入鍋中,和水加熱至化開,再倒入攪拌機,然后倒入收集好的漆黑油煙及配料一起攪拌。

    另外也會添加麝香、檀香等香料,或是金箔、珍珠粉、玉屑、熊膽、紫草、丹參、藤黃等材料,以達到增色、添香、堅墨、發彩、防腐等目的。“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

    在制墨過程中加入香料是為了消除墨中膠的氣味,動物性的麝香和植物性的龍腦(冰片)都是受到重視的珍貴材料。

    麝香是林麝、馬麝鹿等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也是一種藥材。雄性麝鹿從2歲開始分泌麝香,自陰囊分泌的淡黃色、油膏狀的分泌液存積于位于麝鹿臍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泄于體外。傳統的方法是殺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先行干燥,腺囊干燥后,分泌液變硬、呈棕色,成為一種很脆的固態物質,呈粒狀結晶。

    冰片又名片腦、桔片、艾片、龍腦香、等,是由菊科艾納香莖葉或樟科植物龍腦樟枝葉經水蒸汽蒸餾并重結晶而得,亦有用松節油經一系列化學方法工藝而得。

    蒸膠的好壞和膠煙配制都會影響發墨的效果,其中最關鍵的是蒸膠,最要緊的是看液體膠的氣泡,必須全是小氣泡了才行。如此做出來的墨才“易發墨、不滯筆”。

    膠的配比在許多用墨人的眼中尤為重要。許多畫家不惜重金購置老墨,就是因為老墨在歲月的洗禮下完成了“褪膠”,不容易澀筆,墨色更渾厚,膠敗而墨調。

    現今制墨業一般采用的和膠配比一般為55%——65%,因為膠重,在壓制時更容易成型,幾分鐘便可脫模。和膠配比越低,做一錠墨時的壓制時間越長,古人言:輕膠十萬杵。

    制墨

    和料做成墨坯后,等水分蒸發一部分后開始搗研、揉搓。

    放置墨坯的案板要涂抹一層菜籽油,工人的雙手也要涂抹上菜籽油,防止墨泥粘連。

    古時制墨以青石作臼,檀木作杵,搗時如干燥粘杵,可反復灑少許中藥汁,直至搗勻搗透才能出臼,故有墨不厭搗之說。

    制墨最關鍵的是捶打,用手上的功夫確保制墨達到表面無縫隙,內部無氣泡的目的,將坯料捶打成質地均勻的墨坯。

    千杵萬捶使得墨質細潤勻和,如果工藝不到位,墨的內在和外表就會產生氣泡和裂紋,出模后墨面模糊,翻晾時容易碎裂。

    “攪拌的時候不是很均勻,通過敲打以后,把膠水‘吊’出來,墨就會有光澤,很漂亮;另外,也是為了把水分敲掉,否則墨太粘手,不好做。”

    這個環節一般不會有女工,因為是個非常耗體力的活,就算是師傅們也經常會滿頭大汗,還有的干脆打起了赤膊。

    脫模

    制模師傅會將經過反復錘敲,粘糯滋潤的墨坯按照所需的重量,通過精細的小天平分成一錠一錠的。

    稱重后,將墨錠充分揉搓制成圓柱狀,再放入墨模進行壓制,墨模上的圖案就會印在墨錠表面。

    模具大部分用梨木、櫻花木來做,模具設計好后將墨團放入加壓,即產生形態豐富、具有匠意的墨碇。

    墨條模具

    定形所用的工具是模具和壓形機,制作不同形狀、規格、重量和紋路的徽墨,都要使用不同的模具,模具一般由四部分組成:邊框、底座、夾墨板和頂蓋。

    在定形前,要把墨坯放在工作臺上揉搓,工作臺的下方也有一個電爐,通過電爐的熱度,可以保證墨坯的柔軟度,方便定形。

    將墨團放入模具時大小要合適,溫度適宜,溫度過高墨團會太軟,過低的溫度又會太硬。

    擠壓成型的墨錠待冷卻完成后才能取出。

    晾墨

    模具中成形后,將墨條取出晾干,成型墨有平放、入灰、扎吊3種方法晾干。

    晾墨房要保持恒溫恒濕,還要依據季節的變化防裂防霉,同時墨要不斷翻轉,使干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恢復平整。

    現在無論寒冬酷暑制墨間都維持著20度至25度的恒溫。“空調常年開著,但不是為了人,而是為了墨,墨必須保存在恒溫條件下。”

    高溫干燥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產生坼裂和斷碎,濕度過大則會產生霉變。“墨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在空氣中變化。今天潮濕了,水分會進去;干燥了,水分會跑出來,墨是活的。”

    晾墨的時間與墨的形狀、重量有關,一兩的墨錠需要6個月時間,二兩的墨錠需要8個月,墨錠越大,需要的晾曬時間越長。

    同時墨的形狀不同,晾墨的方式也不同,塊狀的墨可以攤著晾,圓柱形的則需要用棉紙垂直懸掛,防止其變形。

    修墨

    當墨錠晾至三成干時,就要進行修邊和銼邊處理。

    墨錠在模具定形時,模具的縫隙使墨塊會有一些毛茬,工人要用剪刀將這些毛茬剪掉,使墨塊更加規則。

    銼邊就是用工具打磨墨塊的邊緣,使墨塊的邊緣平整、光滑。

    打蠟填彩

    打蠟就是在墨塊的表面打上一層蠟膜,防止水分進入墨塊,使其變形。

    打蠟前,要先將墨塊表面的灰塵擦拭干凈再打蠟。每條墨都要打兩次蠟,第一次是蠟油,第二次為石蠟。

    打蠟的時候,用刷子蘸取蠟油和石蠟,然后在墨塊表面擦拭,打蠟后的墨塊就可以描金了。

    填彩也叫描金,墨錠晾干后,工人會按照墨面已有的款識紋樣描金填彩,以增加墨錠外觀的美感。

    為使其更加奪目,畫工還會使用金粉、銀粉、朱砂等珍貴顏料,色彩以金銀色為主,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

    描金是個細致活,要有美術功底還要耐得住性子,現在這個環節常由女工來完成。

    在干凈的描金車間,每張桌前都有一盞臺燈、幾碟顏料、一根筆頭尖尖的描金筆。匠人坐在桌前,用筆一蘸、一勾、一點,墨錠上的人物、山水便躍然而出。

    描金要高度集中精力,匠人們一坐就是一整天,整個車間,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音。

    包裝

    描金完成后,最后就是包裝,一塊墨錠才算完成。

    包裝遵循的原則是防水,首先在墨塊上套一層塑料薄膜,然后裝進盒子,再用油紙包好。

    根據產品的檔次定位,不同檔次的墨包裝也不同。

    墨錠雖貴,但也十分耐用。如果不是寫超大的字,一般勤奮的人一年也就用3-4兩(古法16兩制),普通人用2兩就不錯了。

    制作優良的墨,久放后,墨與膠會更穩定,使用起來更佳,這也是很多人追求老墨的原因。

    如今墨汁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松煙墨、油煙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目前從事徽墨制作的老匠人不足百人,在徽州已有1000多年制作歷史的徽墨也從傳統的消耗品逐漸變為“藝術品”。

    “事實上,一塊好的徽墨是制墨師、畫家和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出身制墨世家的項德勝說,墨模的雕刻難度非常大,要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現書法、繪畫,不僅手法要拿捏得準,而且必須按照書法繪畫的鏡像去雕刻。

    “現在會雕刻墨模的匠人屈指可數,許多老手藝找不到傳承人,最后就會被遺忘。”

    歙縣徽墨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德勝(右)在精心傳授墨模雕刻技術

    “古法制墨傳承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的衰落和混亂。”項德勝說,現在的徽墨市場越來越小,即使是書畫家,絕大多數用的是墨汁。再加上街頭售賣的幾十元的假冒制品,嚴重影響了徽墨的品質和認可度。

    “現在市場上一塊稍好的徽墨價格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人民幣不等。”真正的徽墨在制作過程中要加入很多名貴中藥材,復雜的工藝和較長的制作周期使得其價值不菲。

    項德勝認為徽墨要傳承,最重要的是發展,這才是傳承的根本。“如果不在設計理念上去改變,就無法生存,就會出現斷代,所以說我們要變化地傳承。”

    尋找時間和空間的經緯度里,最有價值的傳承!

    更多人與物的傳承文章,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傳承ROOT”!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墨——書法和國畫的親娘,已氣若游絲,快來了解一下制墨的方法吧!》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