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有愛有“護”

    讓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有愛有“護”

    cairenqiu 2025-03-20 聯系我們 4 次瀏覽 0個評論

    讓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有愛有“護”

    熱播電視劇《平凡之路》雖然是一部講述律師職業生涯的職場劇,但反映了養老領域不少深刻的現實問題,尤其是直面當下失能老人的養老困境和無奈,引發了不少共鳴。

    劇中,有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老人、花高價把老人送到五星級養老院,結果老人卻在養老院意外死亡而狀告養老院的;也有因為照顧老人產生矛盾而導致離婚,請住家保姆卻虐待老人的;還有中風住院但是兒子不在身邊照顧,親歷“我花錢送你去最好的幼兒園,你花錢送我去最好的養老院”的……這些劇情讓很多觀眾心里不是滋味。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約1.67億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高達4000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養老服務業人才缺乏、專業素質偏低、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日益顯現。

    養老服務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加強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如何加強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多名全國人大代表為此建言獻策。其中有關“加強高素質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代表建議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確定為重點督辦建議。

    盡快提高養老護理人員薪酬待遇

    “要扭轉養老服務發展滯后的局面,必須多管齊下,而解決養老護理員收入太低問題是關鍵中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分析認為,在多種制約原因中,養老護理員的收入太低,是導致養老護理隊伍不穩、人員不足、服務不良的根本原因。

    鄭功成認為,首先,應著力建設一支專業的養老護理員隊伍,在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中,將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放在重中之重,并從提高薪酬水平、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切實改善其待遇。其次,要做到兩個傾斜,即向護理失能老人的護理員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的護理員傾斜。

    鄭功成同時建議五措并舉,持續壯大養老服務的物質基礎,包括加大各級財政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力度,調整彩票公益金支出結構,暢通社會資源動員渠道,加快建立護理保險制度以及大力推廣公建民營或者幫助養老機構改造閑置房屋。

    “如果這些措施能著力推進,并設置專門的護理員薪酬專項補貼機制,就可以改變目前的局面。”鄭功成說。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榮程集團董事會主席張榮華認為,大力提升養老護理員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十分必要。她建議健全完善養老護理從業者入職補貼制度、崗位津貼制度,鼓勵地方建立養老護理員工資指導制度。同時,建立優秀養老護理專業人才表彰激勵的長效機制,通過樹典型、評先進,提升養老護理員社會地位和職業認同,在全社會營造和形成尊重養老護理職業的氛圍。

    大力推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發展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來發布的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100個職業排行中,養老護理員時常位列前茅。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5.7萬個,養老服務床位813.5萬張,按照國家標準養老護理員與老人的比例1∶4計算,至少需要養老護理員200余萬名。但養老護理員僅有32.2萬名,缺口近170萬名。

    “從調研情況看,養老護理人才短缺及流失,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問題。”張榮華認為,伴隨失能失智老人及照護能力脆弱群體數量增多,長期照護需求將進一步旺盛,養老服務人員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如何解決養老護理員隊伍數量和質量“齊缺”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從事養老護理的從業人員絕大多數是“4050”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雖然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的大中專院校有所增加,但招生規模依然十分有限,且普遍存在招生難、學生畢業后流失率高等困境。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的職業教育供給仍然非常有限。

    鑒于此,多位代表建議大力推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發展,加大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

    “建議將養老服務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通過發布老齡化人口數據,有計劃地引導各層次院校合理設置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指導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設養老服務與管理、護理、康復和老年營養、社會工作等專業,將其納入職業教育扶持專業范圍。同時,還應當支持養老服務機構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吸引適齡就業人員入職。”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大學校長霍曉麗建議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加大養老服務技術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支持高校、職業院校發揮專業優勢建設康養產業學院,或與養老服務機構共建行業學院。同時,利用開放大學全國分布廣、人才培養體系統一的特點,指導各地開放大學將養老服務人才納入培養范圍,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提供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開封城摞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建議進一步拓寬職業技能培訓渠道。“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支持大中專院校建設康養產業學院,引導大中專院校與養老服務機構共建行業學院,支持研究機構和高校設立老齡數據研究的智庫,編撰養老服務專業教材。對養老服務人員進行持續性、針對性和示范性的職業培訓。通過給予培訓、交通、誤工津貼等方式,鼓勵養老服務人員參加職業培訓。”徐曉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寄遞事業部勝利橋普郵營業部攬投員趙明枝建議通過訂單式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形式,引導各類院校建立適應養老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開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項目試點,推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

    完善養老護理職業技能評價體系

    專業技能水平較低是養老護理員隊伍的普遍特點。2019年,《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頒布,但對養老護理員受教育程度、職業素質要求都較低。盡快建立養老服務產業完善的行業評價體系,也是多位代表呼吁的內容。

    “目前,養老產業市場化運營需要的法規、行業標準不夠完善,行業組織不夠健全,不能做到行業自律。”霍曉麗建議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指導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自主開展內部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職業院校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此外,建議教育部門結合“1+X”證書制度,引導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在校生參與“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評價,支持養老服務機構聘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鼓勵養老服務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考試,對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者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職業津貼補貼。

    趙明枝建議統一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加快開發相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評價規范,保證行業服務水平。此外,還應當加強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

    “建議加快完善推動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和行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明確界定養老服務人才概念,明確定位養老護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養老管理人員等職業崗位體系,健全養老護理行業標準體系。”張榮華建議盡快建立國家統一的養老護理專業人才職業資格評價體系、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體系和人才鑒定管理體系,暢通養老護理職業發展通道。

    “要明確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專業標準、分級分類、培養教育、權益保障和服務監管等內容體系,明確國家和地方教育資源、財政資金等對養老護理行業的傾斜支持機制,并依法加強督促檢查,確保落實。”張榮華說。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讓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有愛有“護”》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